技术嘛,能跑就行

white and blue printer paper

我用 WordPress 写博客也很多年了,中间其实有不少的人劝过我:「PHP 不行了, WordPress 也不行了,换 Hexo 吧」、「PHP 已经找不到工作了,你别学了」。

但不得不说, WordPress 依然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我依靠他,写了超过 1000 篇博客;我依靠他,直抒胸臆。

搞技术的人比较容易极左,追求技术的新潮和先进性。写博客就要用最新最好的工具,写代码就要用最新最牛逼的语言。

但真实场景中你会发现,线上跑的应用往往是数年未曾变化的老产品,激进的迭代技术版本的往往是少见的。这难道是之前的工程师都是垃圾,不愿意升级么?也不尽然,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项目有这大量的历史债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技术变更产生的价值可能远不如产生的问题更多。

而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从 ROI 的视角来看,领导层面很有可能看不到技术变更的价值(需要你告诉你的领导),以及,很有可能重写的收益远高于重构的收益。

这也是我们看到大量的很 Fancy 的产品,依然在使用这些旧的技术的原因。这有什么问题么?没有的,技术终究是服务于业务的,在业务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之前,这些老的技术跑着也挺好的。

如果你真的很想试试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案,那就在新的项目中来落地吧!

听书无罪

condenser microphone with black background

我是一个不喜欢听书的人,我也没有用过听书类的产品。不过我算是得到这种线上电子课程的老韭菜了,买了不少的得到课程。

有的人说,这是「无法读书的时代」,我不这么觉得。我反而觉得,这是对于读书者最好的时代。

就像我常吐槽,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应该是自己查找答案、读书找答案,而是选择去提问?

白宦成

无论是听书也好,得到课程也罢,甚至是播客节目,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他们帮助我快速的在一个领域找到关节点,提供一系列的导读图书,给我一些基本的信息,帮助我更好的从一个新的领域开始。对于想要学习的人来说,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提供一些关键信息,然后你可以基于这些关键信息按图索骥,去查找自己想要的知识,十分高效,何乐而不为?

如果说有罪的话,我认为有罪的是听书、有声课程的宣传口径,他们往往切中都市白领的焦虑,宣扬「只要你学习了我的课程,你便是学会了知识」,这种错误的宣传,让不少不具备判断力的人陷入了「感觉我学会」的陷阱。一学就会,一用就废

当你认清了这个事实之后,那么一切的内容都不过是你学习的工具罢了,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用的工具呢?

开源项目维护者为什么要支持新人?

Open LED signage

对于绝大多数的开源项目来说,开源的那一刻起,是有预期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的。

其实背后的原因也不需要渲染的多么高大上,无非是人、影响力和永续发展。

开源项目的发展是需要工程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的。开源项目当然可以只有一个在贡献。但随着开源项目的发展,作者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来自社区贡献者的参与,可以让作者/其他贡献者获得被认可的感觉。

对于开源项目作者/贡献者来说,更多的新人参与,意味着项目整体开发效率的提升。

影响力

对于开源项目来说,有人用可以说是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开源项目不仅仅是得到了 GitHub 上的 Star、Fork ,更重要的是有用户。

影响力的建设不是通过写代码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不断的扩展一个开源项目的适用范围,扩大其影响力的。

对于开源项目作者/贡献者来说,更多的新人参与,意味着项目整体影响力的发展。

永续发展

几乎所有的项目/事情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 如何永续发展。

想要永续发展,人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项目的主导者或许不再参与项目的贡献,但只要有新鲜血液进来,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持续发展。

对于开源项目作者/贡献者来说,更多的新人参与,意味着项目的生命周期得到了延长。

为什么你永远在加班?

blue Work Harder neon signage

在之前的文章《辛苦不是坏事,没成长才是》当中,我倡导大家不要关注辛苦本身,而是关注辛苦背后的成长。

而这一篇,我想聊聊为什么你永远在加班?

加班分为三种加班情况:

1. 企业氛围太差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很抗拒那种明明没有事干,但为了解决老板心中的恐惧,不得不留下来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加班。

对于这种场景,我之前就提过建议,早点跑路,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和精力都浪费在这种垃圾公司上。如果现在没办法跳槽到好的公司,就把这个没有意义的时间用来学习,助力自己的跑路。

2. 你蹭公司的空调学习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生活的丰富度是比较低的,刚刚毕业,没有那么多的业余活动,所以会有不少的时间空闲。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鼓励你在公司看书学习,蹭公司的空调。只要是脑子正常的老板,一般不会因为你在公司学习而给你很差的评价。

3. 事情真的很多,做不完,需要加班来做

在工作中,大家都会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去做,你有大量可以做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你觉得自己没办法在 8 小时工作内完成,所以要加班来完成。

不过,在你加班之前,你有没有认真思考 & 评估过你的工作 —— 他们的优先级是什么样的?

你需要加班很有可能不是时间真的不够,而是你做事的优先级错了,优先做了低优的事情,而不是高优的事情。违背了优先级做事,所以需要加班来补充高优先的事情。但现实是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接受晚一点交付的,那就没必要去着急做可以晚交付的事情。

控制好你的优先级,并坦然接受把最重要,最高优的事情给做完,至于剩下的慢慢做也完全 OK。

找到自己的母题

question mark neon signage

如果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觉得莫过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母题

什么是母题?他是你看待所有问题的起点,他解决了我们如何去看待世界所给予我们的问题和挑战。

母题也引导着你去思考,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值得的?什么事情是不重要的?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找到属于自己的母题,就能让你在众多选择中,直捣黄龙,朝着目标进发。

不过,母题也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你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母题,并为自己设定一个阶段性的母题。人生母题过于笼统,不具备可执行性。而阶段性的母题则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带着你的母题看世界,不做那个浑浑噩噩的人。

接受无常

Change neon light signage

不安和脆弱是人生常态,放弃希望接受无常之后,才能获得力量。

我常说一句话 —— 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我在过去的经历里,看到了太多的变化的东西。

行业在发生变化、职业在发生变化,一切所有事情都在变化,我们能做的,其实只有坦然面对这些无常(就算你不愿面对,无常也不会消失),然后认识到无常就是常态。并掌握应对无常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更喜欢做一个「手工艺者」,而不是一个大厂的螺丝钉。螺丝钉的抗风险能力太差的,追求的是稳定、常态化,但生活中没有稳定,每一天都是全新与众不同的一天。

接受无常,坦然地直面世界吧。

辛苦不是坏事,没成长才是

blue Work Harder neon signage

人是被预期控制的动物。

最近在带我弟学编程,让我回想起了我自己学编程的日子。

在我大学时自学 Coding 的时候(我本科不是 CS ,而是 EE),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自学编程。别人打游戏的时候,我在 Coding;别人睡觉的时候,我在 Coding;别人在上课的时候,我还在 Coding。如此种种,四年下来,我学了不少的编程语言,又通过外包项目,赚钱实践。从而得以在大学毕业之时,便有了 4 年的编程经验(如果面试官认可的话)。

如果说,当时为什么我愿意花费如此之心力,一方面是自小而来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我对于未来的预期和对于自己成长的感知。

我的所有的学习可以被我自己具象化的感知到,所以我能感知到自己未来的逐渐成长和能力的进阶,我能知道我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而很多时候,大家的辛苦工作是看不到未来的,或者说,大家觉得自己看不到未来。所以也就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些辛苦的事情了。

辛苦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成长的低水平辛苦。

读书读的是你自己

pile of assorted-title books

读书是伴随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好习惯。打小我们便被家长要求读书,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而读书也有所不同。我常常会发现,过去我没有读懂的书,在若干年后重新拾起后,又能从中读出些许味道来。

究其原因,不过是读书读的不是书本身,而是你在读书时产生的那些灵感和想法。这些灵感和想法才是最有价值的。书籍本身是一个标品,他对于所有人都一样,书的定价只是价格,而不是价值。但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历史机遇不同,同样一句话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产物。这些产物本身是无价的。

离钱更近的岗位

ea3765a81c7a26a7864efdcf7c81ef7b

对于不同的人,其实是有不同的选择的。

大学毕业时,隔壁班的班长在武汉做了龙湖地产的销售,次年就在朋友圈看到他在武汉买了房子,在次年买了私家车。作为同龄人,我深感他的优秀。另一方面,也让我看到了我自己过去思维里的误区。

一直以来,我秉承的想法都是「人要去最熟悉/最擅长/最适合的岗位」,但我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 — 一个人对于钱的需求度。

不同的人对于钱的需求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家庭小康,自己不需要挣太多钱,即可活的很好。有的人家境贫寒,需要努力挣钱,才能让一家人过的更好。

而想要赚到更多钱,我认为最核心的一个认知是 —— 你只有到离钱更近的地方,才能赚到更多的钱。适合或许可以让你把一份工作做到极致,但未必能让你赚到钱。而离钱更近的地方,哪怕你是行业平均水平,也可以拿到一份不错的收入。

举例来说,搞房地产销售的,就比搞汽车销售的更赚钱。大家都是赚提成,本金越大,提成的数额越多;互联网里搞游戏的,就比搞工具的更赚钱。游戏一天现金流水就足以让工具类应用一年吃喝不愁。

如果你想赚钱,就去离钱更近的地方吧。

相由心生

grayscale photography of man wearing crew-neck shirt

见过我的人大多都会说一句 — 你看起来完全不是这个年龄,再大 10 岁都正常。

是的,我是一个十分显老的人。

最近再次被提起这个话题,让我开始思考 —— 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看起来要比真实年龄更大?

仔细分析后,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会导致我成为现在这个状态:

  1. 我是个胖子:胖会让整个人看起来更大只,从观感上也就失去了青年人的锐气和英气。
  2. 我在思考很多更遥远的事情:我是一个十分焦虑的人,我常常会想很多和我当下没有关系的事情。一方面,朋友们会觉得我愿意想的更远是一个好事,但另一方面,这种想的更远也让我陷入对于未知的焦虑当中。不自觉的进入到「苦大仇深」的状态。

对于我来说,想要改变也很简单

  1. 减肥
  2. 回到当下,没必要用遥远的可能性来压迫自己。思考的更远是好事,但如果想的太远,会让自己的压力过大。

变回一个有灵气的青年人吧!

都 2022 年了,还需要独立站么?

blue and white light digital wallpaper

于2014 年不同,如今移动互联网盛行,对于很多企业、个人来说,独立站点已经不再是一个必选项了。

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如何看待独立站和微信公众号/知乎账号的问题。

作为我个人,我常年维持的包括 Twitter、抖音、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知乎账号。但同时,个人博客,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所在的地方,也是我长期维护的主要阵地。

在我看来,独立站代表了自主可控。作为技术人,我们可能对于国内搞的信创嗤之以鼻,但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嗤之以鼻的是将开源技术改改就叫自主研发的行为嗤之以鼻,而不是对于自主可控诉求的嗤之以鼻。

如果你只使用 Twitter、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那么你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 一不小心突破了平台的界限,就会直接将你的账号封禁,让你的账号无法访问,你的所有创作历史付之一炬。即使你的内容可能并不会被政府认为有风险,但平台出于自身保护的诉求,也可能预先将你的账号进行了封禁。作为创作者,这样的风险是极大的,你可能辛辛苦苦积攒的数年的工作,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但如果你拥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站点,那么当某个平台出现问题后,你依然可以基于自己的独立站点来进行维护和发布,你依然拥有自己这个独立站的可控。在这种情况下,独立站才是你自己的最核心的阵地,其他平台不过是你的一个运营渠道。渠道是可以随意更换的,而独立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当然,选择独立站也需要注意,什么样的更可靠,比如 ICANN 直接管辖的通用顶级域(gTLD)就比交给各国家管理的域名(ccTLD)更可控(国家域名有可能出于国家利益封禁,而由 ICANN 直接管辖的通用顶级域则不会)。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 —— 阿桑奇的维基解密即使让众多国家都颜面扫地,但依然存活于世,便是 ICANN 的中立属性带来的。只要维基解密能找到支持自己的服务器,就可以继续托管。

你当然可以选择不要自主可控,但你要明白是你自己把生杀大权交给了平台。

短跑还是长跑,你想清楚了么?

editing video screengrab

昨天,我写了《年轻人别太抗拒加班》一文,阐述了我对于加班的态度。

另外一个方向,我认为值得参考的思路是关于长跑和短跑的对比。

长跑和短跑的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短跑更关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你需要获得一个更快的加速度,并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目标。而长跑太长,我们很难通过一次爆发来达成目标,则需要更换策略,采用的是跑的更久的路线来操作。

如果这件事放在加班上,则是需要思考你自己在一线城市的生命周期。

不得不说,我国的一线城市的落户并不容易,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只有广深略好,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都是极为困难的。而想要长期在一个城市生活、养育下一代,户口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的策略:我在一线到底是长跑还是短跑?

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一线的生活都是短跑:在一线城市打拼,赚到一定的启动资金后,回到准一线,甚至是二线城市,找到一份不那么累的工作,安静祥和的生活下去。

而对于一部分优秀的年轻人来说,一线生活是长跑:可以解决一线城市的户口甚至是房子的问题,并在一线城市长久的生活下去。

对于短跑的人来说,你需要的便是在前期大量的积累自己的经验,让自己快速的崛起,并快速的回笼资金,积攒自己的资本。那么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加班就成为一个合理且高效的策略。

对于长跑的人来说,你需要的是在一线更加长久的待下去,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城市的生活和节奏当中是更加重要的,加班是其次,下班去构建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会更加重要。

年轻人别太抗拒加班

editing video screengrab

这篇文章大概率会被读者说「爹味重」,不过,我还是想聊聊这个话题。

我堂弟看到我每天坐在电脑前,略显焦虑,总觉得我这样不够好,也担心他自己走入行业后,是这个样子的。

从我自己而言,我自己其实并不是特别担心加班这件事:

  • 一方面是对我来说,加班本身不是坏事,加无意义的班才是。如果我坐在电脑前始终在忙活着,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但如果坐在电脑前就是刷刷 Twitter,看看视频,那可能是没啥意义。
  • 另一方面,从我的视角来看,年轻人依然需要珍惜加班的时间。就如同马云老师说的「996 是福报」,你需要通过努力工作来让自己获得新的技能和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获得回报。

但是,我也同样抗拒加班:抗拒那些明明没有事情干但又要坐在公司里不能走的加班。

如果加班是为了学习技能,提升自己的效率,掌握更多的能力,这是一个好事;如果加班只是为了满足所谓老板的管理欲,那我建议你早日跑路,这样的公司今天能让你留下来加班只是为了满足老板的管理心,那么明天就能让你上交聊天记录来满足他的管理欲。

加有用的班。

不过说起来,如果真的是有用的班,大家估计也都愿意,自己就留下来加班了。

macOS 如何跳过默认密码规则,设定短密码

fc09d8197fd6e42ee25a92c7ce900edb

macOS 为了确保安全,为系统设定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规则,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你需要设定一个符合一般密码规则的密码。如果你试图输入一个短密码,会提示如下错误:

passwd: Credentials could not be verified, username or password is invalid.  Credentials could not be verified, username or password is invalid.
Code language: HTTP (http)

不过,家用电脑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个必要性的,对于我这种居家使用,希望有密码,但又没必要特别长的密码的人来说,就可以考虑设定一个更短的密码。一方面,有短密码可以避免猫没事来踩我键盘,另一方面,短密码也不至于特别长,一觉醒来不用输入一个特别长的密码。

macOS 是如何设定你的密码规则的?

macOS 当中是有一个 Account Policy 的,系统设定了一个默认的 Policy 来限制你的密码必须符合某些特定的规则。

因此,如果你希望突破默认的 Account Policy ,则有两种方式:

  1. 替换现有规则:使用一个更加宽松的 Account Policy 来替代更加严格的 Policy ,则让自己不至于设置一个非常复杂的规则。同时也不会特别复杂。
  2. 干掉所有规则:如果你嫌弃规则的限制,也可以直接干掉所有的规则,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设定规则。

替换现有规则

如果你需要替换现有的规则,则你需要先创建一个规则的文件,你可以只需执行如下命令来将当前的默认规则导出:

pwpolicy getaccountpolicies | awk 'NR>1' > ~/Desktop/file.plist
Code language: JavaScript (javascript)

导出成功后,可以打开编辑器,找到其中的 policyAttributePassword 字段,将其值进行修改

 policyAttributePassword matches '^$|.{1,}+'
Code language: JavaScript (javascript)

上面这个规则是使用正则表达式编写的,能通过任何字符串。

清除所有规则

如果你觉得设定规则还是麻烦, 那不妨直接干掉所有的规则好了。执行如下密码,即可干掉所有的规则。

pwpolicy -clearaccountpolicies

上述命令可以帮你干掉所有的账户规则,现在你可以对你的账户做任何事情了。

设置密码

设置完成账户规则后,你就可以执行 passwd 命令,来设定你的账户的密码,设置一个更短且好用的密码。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需要注意的是,你修改的密码是不包含 KeyChain 的,如果你需要修改 KeyChain 的密码,则需要执行 security set-keychain-password 来修改 Keychain 的密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 KeyChain 的密码。

9vzyn

延展阅读

本文参考了如下链接

https://apple.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37468/how-to-set-a-short-user-password-in-macos-mojave-and-later-10-14

https://apple.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93820/modify-pwpolicy-in-sierra

为什么我选择「独立开发者」作为长期路线

person standing near the stairs

我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长期路线看待的都非常的明确 —— 我不愿走技术专家的路线,而是更倾向于走业务负责人的路线。

其背后是一套我自己看待世界的标准和逻辑:

  • 纯粹的技术专家的路线是一条死路。原因是技术专家本身没有问题,作为个人,成为技术专家也是一个可预期的路线和成长路径。但技术专家的反面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任何领域,技术专家永远都只能留下一个人,第二名就不再受市场的关注和欢迎。这使得大家不得不的内卷,让自己成为第一,把其他人踩在脚下。但风水轮流转,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第一的位置上一直坐下去,因此就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工作来保证自己的地位。终生不得休息。
  • 业务负责人的路线相对更难,但也更加多样化。业务是复杂的,人群、场景、手段、工具等的不同,都会造就出一个新的业务形态出来,而这些业务形态当中,除了部分存在赢家通吃的情况,绝大多数的市场往往都能容纳第二名、第三名的存在(一般来说,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只能容得下头部,容不下第二家)。这使得大家可以不用互相内卷,而是各做各的,服务好自己的客户,获得不错的收益。

综合上述的两条,我最终选择了业务负责人的路线,长期走下去。

如今的一个落脚点,便是独立开发者的实践。就像我一直和所有人说的 —— 独立开发者,不过是创业公司的 MVP

重置 MoneyWiz 数据

我的 MoneyWiz 已经使用了 4 年了,从 2018 年 6 月开始至今,记录了大量的消费数据、收入数据。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1

四年下来,我在 MoneyWiz 上记录了超过 6000 笔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我过去四年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历史轨迹。

但另一方面,过去四年我的记录也极为不合理,比如过去的 4 年里只使用了 17 次退款(很显然退款次数不止 17 次)、大量的调整余额的行为(平均下来每 3 天就会调整一次余额)。这些都是一些不正常的数据,凸显出我在过去的四年里的大量不合理的记账行为。

也正是因为我的记录的不合理,过去我的数据并不能很好的支撑我针对自己的数据分析。因此,我希望在 4 年之际,重头开始,用一个更加正确、更加合理的方式来重新开始记账,并正确的使用 MoneyWiz ,来辅助我的生活。

如何处理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虽然存在错漏,但毕竟也代表了我过去几年的消费习惯,不能完全舍弃。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这些数据不要影响我的新的记账。因此,我将其从 MoneyWiz 当中导出来,并备份至 Google Drive。这样如何日后我需要重新对我的历史数据,依然可以基于我的导出数据进行分析。

injuo
备份数据

为什么不考虑 BeanCount?

其实我也有考虑 BeanCount,奈何看起来确实不是那么方便,且我认为很重要的「预算」和「预测」的功能都没有,这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是没有必要切换到 BeanCount 的。

不仅如此,我如果使用 BeanCount,还需要自行配置服务器,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我认为优先级不高,继续使用一个相对更加开放的记账软件(比如Moneywiz),可以导出所有数据,具备日后迁移到 BeanCount 的可能即可。

总结

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很感激 MoneyWiz 和自己过去耗费的心力,成功的让自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但另一方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希望我可以更好的完成记账,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给自己留下不可分析的脏数据。

为什么 2022 年了,依然让堂弟入 IT 的坑

CAPTCHA

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堂弟最近在跟我学习编程。不过没有提到为什么我做出这样的判断,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为什么要做这样决策。

任何决策都有其背后的上下文,基于这个上下文才能理解这个决策的原因。

我的堂弟来自村里,从小便是帮大伯种地做生意和喂羊,没少做农活。大伯家中虽然不能说是清贫,但也确实算不得富有。堂弟还有一个姐姐,目前在北京上班。

可以看出,堂弟的基础并不好,家中并不能给他提供太多的帮助,对于堂弟来说,如果不能留在外面,很有可能就要回到河南,做个小生意,或者找一个公司工作,拿着河南的平均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我判断堂弟的核心诉求应该是 致富,首先要解决致富的问题,从村里走出来,而不是随时有可能生意黄了,不得不回村里。

基于上述的判断,我给到堂弟的建议是从事互联网/IT的研发工作,而具体方向的划分,则是前端工程师

关于选择 IT 主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我可以给他一些指导。相比于让他自己完全从 0 开始进入 IT 这个行业,显然我的帮助可以让他稍微少走一些弯路。
  2. 即使 IT/互联网增长放缓,依然是一个高薪行业。即使目前 IT/互联网增长放缓,但也仅仅是相比于互联网本身。相比于更多的传统行业,IT 依然拥有相对可观的薪水收入和可预期的行业持续生命周期。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堂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IT/互联网的学历歧视较轻。不少的行业是存在学历的歧视的,如果员工没有相应的学历或是不是从特定的学校/专业毕业,就会存在歧视的情况。互联网因为本身没什么门槛,所以相应的歧视也比较少,更多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做这件事。如果有能力做,就不太会被歧视。而本科的文凭已经达到了行业的硬门槛水平线,堂弟需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能力达到可以求职的水平。

总体来说,我算是帮堂弟做了一个人生决定,从我上述的判断来看,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长期来看,还是要看他能否在这个行业当中坚持,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持续的走下去。

读书读的是个细嚼慢咽,但也是狼吞虎咽

pile of assorted-title books

我最近在读互联网圈爆火的《纳瓦尔宝典》,这本书不厚,但我读的非常慢,和我预想的完全不同。这本薄薄的书,却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我读这本书读了快半个月,也不过读了 30%(大约 70 页),实在算不得快。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0

又会想起我之前读的《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两天就翻完了。

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让我思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读纳瓦尔宝典这么慢?

仔细对比二者的不同,我得到了答案:

  • 对于《你是你吃出来的》,我在读之前,就知道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且我读它就是希望获得一些过去我没有的信息的,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完全输入。我直接阅读即可。
  • 对于《纳瓦尔宝典》,我在读之前同样知道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且他和我所在几乎是相同的行业。我虽然是希望获得一些过去我没有的信息的,但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相似和过去共同的部分,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将其中的信息拿去放在我自己的经历当中去做对比。这种拿信息和我自己的对比,让我话费了不少的时间,基本上是读一页就要想一会儿。

哪一种好呢?我觉得都挺好,

  • 前者是让我获取新的信息,我从小白开始快速了解到一些信息,指导我的生活;
  • 后者是让我验证我的判断,我从新的信息里和过去的判断进行对比,增强了自己对于判断的认知,直接指导我的生活。

二者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