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野背后的“人治”问题

woman in dress holding sword figurine

前几天,宋冬野在微博上发了一张长图,大意是,自己跑去参加活动,结果被人举报,不让他参加。断了他自己的财路,希望大家能给他一个活路。

后来有不少自媒体提到:“给了你一次机会,谁来给哪些逝去的缉毒警一个机会呢?“

我倒是觉得,这个问题,大家都过于看重了毒品,却忘记了到底谁才能评判一个人的罪。

我们常言,警察是只有执行权,没有司法权的。也就是说,警察只能陈述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而不能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罪。所以警察永远说的“犯罪嫌疑人”,只有法院才能判定一个人是罪犯。

但当这些事情变成“民意”后,大家却觉得这个事情,理所当然,但普通人和个体不应当拥有司法权。不然,便是滥用私刑。这便是我们在遭遇事情后,我们不应自行处理,而是应当将其交给法律。即使可能在我们看来,法律可能并不足以惩戒这个“罪犯”。

回到宋冬野的这个事情身上,这个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当初司法机构给出的判决是“禁演三年”而非“终生禁演“,而宋冬野也在遵循来自法律的判决,三年禁演。那么三年后,我们作为看客,就应当放下我们内心的不适,去接受这个事实。

而普通民众的举报,也很正常,因为大家并不懂法,所以觉得“为什么吸毒的人可以出来公演”,所以举报。但执法机关却去强制禁演,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禁言,就有点“滥用职权”的意思了。

毕竟,在这个事情上,作为主要人员的宋冬野除了三年前的判决以外,是再无其他过错的。而禁演的三年,就是为了偿还他的过错。我们始终以一个人过去的错误来惩罚他,便忘记了,刑罚除了“惩戒罪犯”以外,还有“教育罪犯”,希望其不要再次犯错。如果一个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惩戒,那他如何从中学到呢?毕竟被惩戒的原因可能都是不存在的。

倘若我们认为“无法给缉毒警一个机会”,我们应当做的是,在一开始,就直接终身禁演,而非在法律作出判决之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践踏法律。

当然,我想,当初之所以没有给终身禁演,司法机关也在考虑是否量刑过重的问题。应当让法律发挥其应有的效力,而不是仅仅凭民意。

回到宋冬野本身,我倒是觉得,司法机关应该尽可能的增加毒品相关的量刑,比如,直接所有的艺人涉毒终身禁演,那对于每一个娱乐圈人士,可能都会在吸毒之前,认真思考一下。

选择不仅仅是选择 | 为什么我推荐朋友去外包岗位

text

速读: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权衡。作为需要答案的人,你不能只要答案,那样过于取巧且对于自己的选择太不当回事。如果你向别人发出了问题,一定记得问背后选择的原因,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问题的,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全背后的权衡选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之前,我曾说过,我在提问题的时候,比较喜欢问原因,因为知道原因,才能帮助我做出选择。别人给出的选择,不过是基于他的视角所得出来的结论,如果只知道结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做出选择的背景是什么,他的那些假设可能是不适合你的。

最近,刚好有个朋友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将思考的过程与他分享,也与你分享。

这个朋友是我之前在腾讯工作时认识的,他出身小程序,之前也并不是从事互联网相关行业的。虽然已经年近三十,但借着小程序的浪潮,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成为了一个小程序的开发者,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小程序领域的小咖;也基于小程序,在当地做过一些技术创业,不过后来发现,虽然能够在小程序领域做的不错,但对于整体的大的技术框架还是不甚了解。在后续的工作中,吃了一些苦头,产品的迭代速度、软件的质量,都成为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现在开始寻求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以求能学习到一些更加工程化和体系化的研发知识,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的代码质量,优化产品迭代。为此,他找我来给一些建议。

我给到的建议是:“首先寻求大公司的外包岗位,再看一些相对流程更加完善的独角兽/技术实践型公司,没必要看初创公司的岗位”

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如下:

  1. 年龄大,大公司正职几乎没希望:对于中国的环境而言,任何一个人的最优解一定是大公司的正职岗位。钱多、体系规范。但我这个朋友的问题在于并非科班出身,技术方面的积累也仅仅是相当于 3 年左右的研发。但自己的年龄已经远超常规三年的研发同学。这会使得他在面试的时候没有优势。
  2. 学历差,大公司简历筛查过不去:对于国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除了早期的员工,正职基本上有一个底线,就是只招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工程师。而我这个朋友的学历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历,这会成为他在过 HR 简历筛时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有可能过不去筛查。
  3. 目的明确,想要的东西只有业务发展的好的公司才有:对于他来说,长期还是要做自己的项目的,他找一个工作更多是为了自己的事情积蓄能量,而不是打算和一个企业长久的共同发展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去到一些有明确流程的企业才有价值。如果去到一个制度、流程都不甚明确的企业,对于他来说,是没有意义和不划算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他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大厂的外包,外包相比于正职,他入选的可能性更大;而外包也会接触到大厂的代码,从这种情况下,他想要学习的工程化、流程化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掌握到;其次是业务发展的比较好的普通公司,只有业务发展好的公司,才有可能去关注工程效率、工程化,初创企业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搞定业务才是最核心的,至于工程化,根本不在 KPI 之中,进入这样的企业,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无效的选择,费时费力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我将选择的原因和答案告知给他,具体的选择,自然是由他自己做。不过,我给的选择,可以补充我对问题的看法,相比于直接给一个“你选择大厂的外包”的答案,好太多了,他可以基于自身的条件,再结合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判断哪些对于自己是成立的,哪些对于自己的是不成立的,最终得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做个小调查,你在提问的时候,会问决策的过程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