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美)威廉•德雷谢维奇

  • 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 他们懂得如何做好一位“学生”,但不懂得如何思考。
  • 高等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长和探索的一部分,而且这个旅程必须是学生本人为自己设计和践行的。
  • 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一个活动,那么一个高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入门门槛。
  • 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是一群极其聪明,但是又完全缺乏方向感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拥有最强的大脑和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但是严重缺乏对自己的洞察力。”
  • 所有决定动机的关键在于安全感。剥开“安全感”这件外衣,你看到的是应得利益。方向感的缺失以及不想失去机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恐惧。
  •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这一切使得人对风险极力回避,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 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 在我不再因他人的成绩而感到威胁时,我的生命得到了解放,那份轻松让我学会了欣赏他人的成就给这个世界所带来的美妙。我过去的那种心态,普遍存在于有所成就的人群中,这也是最具有杀伤力的魔咒之一。一旦被之所控,你将不顾一切地寻求被接受和被爱,就像美国作家奥登所讲,你想要的是爱,而且必须是独爱。
  • 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是一种“伪自我”。当一个孩子力争满足父母的要求时,往往自己的感受和渴望会被忽视,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将失去关怀自己感受和渴望的能力。
  • 种种迹象似乎在警告我们,学生质疑教育的本质,甚至不相信教育。当我们面对学生作弊成风现象时,我们需要接受的是,这些年轻人绝对是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所掌握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教给他们的。当他们来到大学之后,变得迷茫,他们既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也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做决定,他们当然很容易会被现成的、成熟的选择所吸引(如咨询或者投行)。
  • 精英高校并没有兴趣培养过多的探索者,如思想家、诗人、教师、牧师、律师、非营利组织工作者甚至教授。栽培这种类型的人才,高校需要付出更多,要培养利他主义、创造力、知性思维以及理想主义。
  •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是因为事情本身有意义。
  • 任何人要是告诉你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职业能力,那么他已经把你贬低成一名高效的职员,一名容易动心的消费者,一个听话的顺民。
  •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 精神勇气的不易之处就是,个体必须只身作战。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传统和平庸决裂,与内心那个声音并肩作战!
  • 选择做一些自发纯粹的事情,就如同你小时候那样;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你也会选择做的事情;选择做一些你可以废寝忘食地专注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欢做的事,不是你认为自己喜欢或者应该喜欢的,而是你的真爱。
  • 当他人义正词严地劝告你工作独为生计,应当放弃“热爱”或“意义”时,我建议你观察这个人自己的生活轨迹。我猜想他并非如此。如果他真的如此,那么你了解一下他是否快乐。
  • 凯瑟琳·舒尔茨(Kathryn Schulz)的著作《犯错》(Being Wrong)。该书倡导“质疑是一种技能,犯错是智慧的基础”。一直成功(即从未失败)并不是能力的体现,而是脆弱的表现,因为出于害怕失败,个体往往放弃一些本来能够造就他成就自己的机会。
  • 精英式的职业发展路径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是一道极其乏味无趣的风景线。精英们体味不到不确定性的愉悦,总是在求稳;从未任由生活自由发展,总是要保持冷静和秩序;从未追随理想,总是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负责。
  • 追随热情的定义包括懂得放弃。
  • 与其为成功而工作,不如为工作本身而全身心投入,这个原则成了在黑夜中一直伴随着我的北极星。
  • 作家杰夫·戴尔(Geoff Dyer)精辟地总结了一句话:“为了事情自身而做事情,不计较结果,都是值得的。”
  • 总而言之,如果你未曾放弃什么,那根本就谈不上精神勇气。挫折、牺牲、内心挣扎、出师不利、走弯路、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独立的特征。只有痛过,才是真实的。
  • 你在20多岁所能够承受的不确定性的程度以及能够管理的财富取决于你是谁。
  • 平时生活朴素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你能更适应简单的生活。
  • 移民家庭的故事不禁令人联想到《圣经》的《出埃及记》,老一代信仰上帝的人经历了无常的荒野,终于逃脱奴隶生涯寻求新生活,但终究在希望之城下被拒之门外,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出生为自由人,能够充分地享受和利用与生俱来的权利。
  • 斯坦福教授特里·卡塞尔(Terry Castle)在他的一篇名为《如何与父母决裂》(The Case for Breaking Up with Your Parents)的论文中建议,要过上有意义的成年人生活,一个人有必要成为一次孤儿。 一次对家族传承的主动放弃,一次对反抗权威、暴露谎言或令父母失望的意愿的培养,是培养理智和情感独立的大前提,今天比过往任何其他时间尤甚。
  • 花时间休整或者放慢脚步,跳出永无止境的名利追逐的陷阱,脱离无时无刻的被管理的状态,去探索学校之外的世界,去发展你一直以来没有机会获得的技能。
  • 一份职业可能对他人并不具有吸引力,但是只要你自己觉得有趣就足矣。从事父母所希望的事业并不是问题,前提是,只要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 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你的长远职业发展而做准备的,绝不是为你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的。
  • 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所言:“我们所学的在10年内就会被淘汰。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中国谚语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在教授圈子里有一种共识:要么发表(论文),要么出局。即只有研究方面取得进步才是被认可的。因此教授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同事、硕博士生(课题研究助手)、参加领域会议或者职业性组织、向学术刊物投稿等,唯独本科生不在大学教授的视线之内。教授的发展只需要提高自己在领域内的造诣,不需要向自己的学校表示忠诚。
  • 我时常听到关于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讨论,同时也听到过关于高等教育的辩论,但这两者实际上同出一辙。既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承认学生的学习得益于个性化教学和敬业的老师,那么大学又为何不同呢?一名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不可能瞬间变得独立,心智成熟。电脑可以代替老师吗?
  • 相较于到底是去哪所大学,更重要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以及如何利用大学教育。
  •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非常明显,越来越高的学费是一个因素,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如今培养一个有能力角逐常春藤盟校的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一路关卡越多,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就越高。私人教师、考前辅导等只是一个方面。富裕家庭几乎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起,就开始往孩子身上倾注各种资源:音乐课、运动装备、国外旅行(美其名曰“荣誉项目”),等等。当然,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私立学校学费或者是顶级公立学校学区的生活
  • 真正的逻辑应该是:你的SAT分数之所以比别人高,是因为你本来得到的就比别人多。

《百万富翁快车道》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MJ·德马科

  • 你在生活中的影响力越高,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你吸引到的财富就越多。
  • 影响力是财富的守门人,如果你想直面迎接影响力的挑战,低调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 ※好的快车道满足5条戒律:需求、进入、控制、规模和时间。
  • 商业取胜的前提虽然简单却经常被大多数人遗忘——解决需求的商业。
  • 成功的生意具有一个共同特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市场销售。是市场和消费者决定了你的生意成败,而不是你自己。
  • 有一句老话,“淘金时代不要去挖金子,卖铲子吧!”说到进入,你的行业和生意不可能让所有人发财,因此,你必须成为特例。而如果你是特例,低进入壁垒会变成一项资产,而不是负债。
  • 拥堵的道路上到处都是人,如果每个人都那样做,我就不会去做。我将离开那条路,你也应该离开。为什么?因为待在那里,大家都不会变富有。如果每个人都富有,“大家都在那样做”就不可能存在。
  • 如果你想过正常的生活,就不可以像大家那样。不要被特例蒙住眼睛。你应该走在前面,让大家跟随你的足迹。当羊群排着队走向屠宰场时,你应该是那个屠宰场的主人。
  • 你不应投资一个无需求的生意;你不应该用时间去交换金钱;你不应在一个有限的规模上做生意;你不应放弃控制权;你不应将一个初创生意当作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过程。
  • 典型的快车道具有最佳的财富潜力,一旦你遵循了影响力定律,金钱会自动靠近你。哪些是高速快车道呢?哪些道路是符合影响力定律的快车道呢?
  • ·互联网生意。 ·创新产品或服务。 ·创造规模效应。
  • 我上网搜索时,还觉得这个点子不错。然而,我发现早就有很多公司在做这件事了,这是一个朴素的毫不出奇的想法。当时我有点想不通,打算放弃这个想法,重新想一个奇妙的点子,一个地球上60亿人都没想到的点子。但是一位朋友点醒了我,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问题。她说:“竞争无处不在。只要去做,做得更好就行。”她是对的。竞争是一个古老的主题。这个机会是一条开放的道路,不是死胡同。网上已有的豪华轿车出租目录不容易查找,大多数都不好用。
  • 完成总目标的关键是将其分解为最小部分。把关注点放在第42千米处,无法让你坚持跑完一场42千米的马拉松。你应该先完成第一个目标,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
  • 如果你只有120页的文字和图表,那只能展示你的组织技能,而并不是执行能力。天使投资人从不因为商业计划书而投资,他们只投资那些有良好执行记录的人。这才是你最好的商业计划书!如果你真的想要为你的业务争取资金支持,就动手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给投资人一些他们看得到、摸得着和感受得到的东西,让投资者看看你的执行能力,因为那些才能实现快车道目标。
  • 推特(Twitter)可以让企业主跟踪客户的意见,谷歌提醒功能(Google Alerts)可以提醒你留意别的网站提到的你公司的名字。跟进反馈会变得更容易,但是解读信息变得更困难。
  • 决定是否投资和花时间进入这个领域。对于未受过训练的创业者来说,与一家大公司竞争困难重重。“我的天啊,他们有12个员工对付我一个,我该怎么办啊?”
  • 如果一个创业者认为你太过强大而无法竞争,那么竞争还没开始,你就已经赢了。
  • ·超越客户期待的服务理念必须由你的员工落实。
  • ·出色的产品特性不能补偿糟糕的服务。
  • 人们做出购买商品化产品或服务决定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如果你的产品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它在差异化方面做得比其他产品好。如果你的产品不能脱颖而出,它就不会得到机会,而你不得不采取削价竞争策略。
  • 如果×公司做了某件事,而你做出反应,你就是在做出防卫,而不是积极进取。为什么不让人家跟着你走?如果你把观察竞争对手做什么当作优先事项,你就是在欺骗自己的生意和客户。
  • 在绝大部分时间(95%)忘掉你的竞争对手,剩下的5%时间应该用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把你的业务进行差异化。如果你忘记了竞争对手,就可能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业务上面,通过创新赢得客户的心。
  • Domino的比萨饼并没有说“及时送货”,他们说的是“30分钟内送到否则免费”,给出的是一个特定的行动和这个行动的证据(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你的比萨饼就免费)。对我而言,我的责任就是发出广告邮件,如果我做得不好,就收不到钱(我们给你生意否则你一分钱都不用付给我们)。
  • 一些伟大的技术型创业者用100%的努力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他们没有把精力分散在其他创业企业。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他们才会涉足由其核心业务衍生出的其他领域的创业企业。换言之,
  • MJ,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我该怎样做才能走上快车道? 首先要明白,你现在的路无法让你致富。当然,我不是建议你辞去工作(现在还不建议)。我建议你开启另一条并行道路。在你这行,是否有一些问题是你可以解决的?你是否可以发明一个每所学校的教学都需要的产品?你是否可以为教师们写一本书?你可以开办一所私立学校吗? 如果你没发现你现在工作中存在什么需求的话,是否可以发现其他行业存在的问题?也许你的学生会提出一个需要满足的需求。你听到过他们的抱怨吗?他们的问题、尝试和痛苦是什么?需求无处不在,不一定要在你干的这一行里找。 只有你敲它们的门时,路才向你开放。此外,作为一名教师,你有大多数人都没有的大量时间。你知道有多少人想在夏天休息3个月吗?把这些时间用在可以致富的新路上吧。
  • 我从未遇到过哪个百万富翁是从头到尾都是每周只工作4小时的例子。这是一条单行线:每周工作4小时是摇钱树的果实,但是每周工作4小时是无法种出摇钱树的!
  • 要留心教育奴役并且明白大学教育不是致富的先提条件,因为正规教育有时会起副作用。教育带来的速度因其目的和成本而有所不同。我接受了大学教育,没有什么遗憾。换句话说,我还会接受更多教育。
  • 要记住,陌生人并不在意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寻求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在你介入没有明确需求、品牌或目的的生意时,风险将会累积。当你去做一项自己喜欢而不是需要去做的生意时,风险在累积。

《紫牛》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赛斯·高汀(Seth Godin)

  • 产品(Product) · 价格(Pricing) · 推广(Promotion) · 传阅率(Pass-along) · 定位(Positioning) · 公关宣传(Publicity) · 包装(Packaging) · 许可(Permission) 这些“P”是每个市场人员在所有产品的推广策划中都需要罗列清楚的。
  • 与众不同的市场策略(Remarkable marketing):真正的营销应该是能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的、能够把人们的注意力恰到好处地引向我们所要推广的产品和服务上来的一门艺术。
  • 杰夫·摩尔概述了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的观念怎样才能变成一种大众流行。他画了一幅曲线图,其中的四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尽管当时摩尔绘制这个曲线图旨在分析技术性产品,但后来他发现这同样适用于其他定位于大众的消费性产品和服务。
  • 本书《喷嚏营销》(Unleashing the Ideavirus)中也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概念。
  • 所有这些公司的共性恐怕就在于它们与同类企业之间没有共性,它们是如此特殊,总在力求与众不同,不是超级快就是超级慢,不是非常精品就是非常大众,不是非常大就是非常小。
  • 与其希望通过改进技术来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如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来使产品取得更好的效果。
  • 如果你认为一件产品将来未必能够与众不同或独一无二,如果你不能确信消费者会重新迷上你的产品,那么,你应该意识到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与其在一个没有前途的产品上继续投入,还不如将更多的投资和精力用于开发新的产品。
  • 首先它们被创新者购买,这群创新者喜欢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内凡事都先人一步,自己首先拥有某些产品,他们并不一定需要这个产品,他们仅仅是想抢先拥有它。
  • 用正确的方法做些不同凡响的事情对你有两大好处。首先,这会使你的产品更容易吸引那些创新者和早期接受者;其次,它能使早期接受者更容易把你的产品推销给曲线其他部分的朋友。
  • 为竞争对手列一个清单,看看他们是不是做得比你好。如果你进入一个利基市场,提供一项别人无法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结果会如何?你为什么不开发一个在市场上全新的、引人注目的产品,只同你自己竞争呢?
  • 在《行销猛点子》(Marketing Outrageously)一书中,作者乔·斯波尔斯扎指出了捕获紫牛的22条逻辑。
  • 但在人类社会里,谁要是害怕做一只出头鸟,那就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成为领头雁了。人们铁了心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和大多数人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总是躲在后面避免危机和风险。如果他们犯了错误或是跟错了人,那就算完了。当一家大公司要裁掉千分之一的员工时,他们往往很难幸免。
  • 你拥有产品20%的忠实客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吗?假如没有,赶快去收集吧。假如你希望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顾客成为你产品的超级fans,请访问www.sethgodin.com,你就能够知道我的建议了,然后再看一看效果如何。
  • 几乎在每一个市场都充斥着大量平庸无奇的东西,都是为适应大众消费而设计的,想推陈出新并取代它是件非常难的事,原因在于大众市场中的主导产品很难被撼动。你怎么可以让你的产品比领导品牌还要中庸和温和?
  • 捷蓝航空公司的CEO在上任第一天做的第一个规定就是:营销经理必须参与产品设计和试验。这意味着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增加市场价值。
  • 学会换位思考的科学,营销人员就会了解人们想要什么产品,就不会有特殊的偏好或者主观行事,他们会了解这个过程,并按产品的正确发展方向进行。
  • 低价策略是逃避紫牛战争的懒惰方法,是黔驴技穷的产品研发人员或市场营销人员的最后避难所。
  • 开放源代码无疑是个传奇,但为什么Linux操作系统会有这种传奇性的际遇?一个原因就是,成为Linux的用户需要一种真正的使命感。Linux很难安装,而且不经过很多实践很难使用,此外,它和企业内部现有的系统整合也不容易。然而,即使这样,这些缺陷反倒创造了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忠诚度高的群体。这个群体意识到,当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花费时间使用和支持这个产品时,这个操作系统就会变得更好,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将消失。这个产品的缺陷反而创造了资产。
  • 如果你从事的不是一个垄断行业,那么多花点钱雇一些出类拔萃的好员工是非常值得的,这并不是昂贵的投资。
  • 你要发现极限,如果你是最便宜的、最快的、最慢的、最热的、最有效的、最大声的、最艰难的、最老的、最新的……总之,只要是极限,人们就有欲望尝试。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毛路 赵珈禾

这本书早年就读完了,不过一直没有记录下来。最近刚好在清理 Kindle 当中的书摘,就发出来了。

写在前面的话

  • 让我吃惊的是,本是同一段恋情,从两人口里讲出来,就成了两个故事。 原来她心中的相爱理由不等于他心中的相爱理由,他心中的分手理由也不等于她心中的分手理由。
  • 良好的两性关系不一定就是爱,但良好的两性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通往爱。

分手故事一 “爱得更多的那方没资格提要求”

  • 爱不爱,有多爱,这都是你自觉自愿的事情,没有人强迫你。爱情从来不是什么公平的游戏。我知道你觉得委屈,但事实就是,爱得更多的那方没资格提要求。
  • 爱,并不能从零一下子就跳到十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A爱B十分的时候,B只有五分爱A。但这不代表以后B就不能爱A到十分。一段爱情,中间谁爱得多谁爱得少,并不重要,只要最后双方都能投入去爱就行了。如果把爱情比作一座高山,谁先到达山顶并不重要,关键是先来到山顶的人,懂得不去抱怨另一位的速度太慢,而是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心等另一位也攀上顶点。当两人一起在山顶上眺望最迷人的风景时,你就会发现——等待是值得的
  • 作为爱得更多那方,我要求提得越多,只会让对方爱我更少。而对方爱我爱得少,很有可能错不在对方,而在我自己。追着人家要个答案,把他(她)逼得无法喘息,还不如卸掉给对方的压力,给他(她)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以泪洗面地指责对方“为什么你不能爱我多一点”,不如擦干眼泪,露出笑容,去改进自己,让自己更值得爱。
  • 愚者,祈求爱;智者,吸引爱。

分手故事二 “两个人在一起,光有爱是不够的”

  • 一厢情愿并不会使人难过,使人难过的是明明一厢情愿却还抱着两厢情愿的期待。
  • 如果我俩分手了,我失去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男人,一个幽默、贴心、知识渊博的成功男人;而对方失去的,只是喜欢他的众多姑娘中的一个。
  • 两个人相处,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只要我跟你在一起的时候,能觉得开心,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恩惠了。
  • 我只希望我的太太是个真实自然、能让人放松、会带给我欢乐的女人。还有,她能看到自己的特别和独一无二之处,不会把我放在高于她的位置,因为我觉得那样其实是对她自己的一种不尊重。要做我的太太,当然必须得爱我,尊重我,但她也必须能爱自己,尊重自己,只有这样的女人,我才愿意与她相伴一生。
  • 我不需要崇拜者,不需要躲在我背后的女人,我需要的,是一个能站在我身旁的女人。

分手故事三 不信任,是爱情的头号杀手

  • 我为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我爱她,而不是为了报答她。
  • 你知道吗,适度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而过分的嫉妒是爱情的头号杀手。

分手故事四 在想象中热恋,在想象中分手

  • 真正的爱,适合你的爱,难道不应该是两个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互相扶持互相信任,给彼此撑腰、给彼此正能量吗?
  • 所有关系中的问题,不都是要靠两个人放下姿态,好好坐下来,敞开去谈,才能一起解决的吗?出了什么事情,如果都像她那样,动不动就搬出“分手”这个杀手锏,到头来,也只会让感情千疮百孔吧。

分手故事五 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 们总说,爱情会蒙蔽双眼,让你看不清对方。当我看清以后,爱情就不在了。
  • 被所爱的人一个“No”直接Pass掉,并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你分不清对方心里是Yes还是No,对一个人的绝望中还抱有一丝希望,这其实比彻底绝望更折磨人。

分手故事六 自己都丢了,如何爱下去?

  • 当时自己是非常痛苦的,想不通,明明昨天还跟你甜言蜜语的这个人,怎么今天就大变样了,说马上就要远行,再也不能见面了呢?
  • 在和他交往的那段时间里,我心里一直隐隐有个声音在问:你是谁?我已经不认识你了。仿佛魔障一样,我每天分分钟都想要和他见面,关心他会不会因为加班而饿肚子,总是不计回报地想要对他好。到后来情况变成,常常是我说的多,他只是一味地沉默。慢慢地,他开始以“工作忙”作为借口,我俩约会的次数也骤减了。我一方面得不到回应,四处找友人吐苦水,一方面却又出于不甘心,厚脸皮地继续跟他撒娇
  • 仿佛是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盲目地不懈地做着“对他好”这一件事儿,丢失了自己。
  • 并非一股脑儿地对他好,才是爱他的表现;只有用他需要的方式去爱他,才是真正地对他好,否则都是徒然。

分手故事七 没有沟通,感情就会死掉

  • 所有爱情的悲剧,归根到底都是性格的悲剧。
  • 爱情,又或者缘分,世人总是把它神化了,神化成飘渺不定的东西。其实,所有的关系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关系双方的积极沟通,都需要确认你理解了对方,同时对方也理解了你。

分手故事八 你可以一辈子迁就对方吗?

  • 可恨当时自己那么年轻,又爱得那么热烈,没有一点理智去思考:现在合适,不代表将来合适。
  • 我们所有的改变,并不是想去迁就或讨好对方,而是我们想要进步,想要变成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我们在一起,除了我爱他,他爱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跟他在一起时,我更像我自己,我更爱我自己,而他也如此。
  •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长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 失去她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只是努力让她去喜欢我喜欢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去喜欢她喜欢的事情。
  • 在一个女人最爱我的时候,我只顾着自己,当她不爱我后,我再怎么弥补也无济于事。是我的自私和不解风情,一步一步将她推得越来越远,直到我再也够不着她。

分手故事九 那是一种类似爱情的东西

  • 为什么会分手?一切结束得太快了,快刀斩乱麻才是不让自己继续沉溺的最好办法吧。

分手故事十 跨越得了距离,却跨不过人心

  • 至于为什么要分手?在情爱的江湖里,不是都流传着这么一条定律么:等你拿刀捅我,还不如我自己先自断筋脉。
  •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我们两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太不一样了。我习惯了直截了当地沟通;而她,总希望我去猜她的心思,还是太含蓄了。

分手故事十一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 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方为一方妥协,但是最后两个人都应该是变成更好的人,这样的妥协才是有意义的妥协。
  • 他连这点都不愿意迁就你,这说明了什么?还不是说明他不够爱你吗?

分手故事十二 有多少问题是脑补出来的?

  • 我觉得有趣的是,见面次数如此有限,得有多少问题是双方脑补出来的呀
  • 正是感觉这东西,让人一门心思往错误的方向前进。
  • 后来不管我们争论任何事情,她都爱抬出我“出轨”这事儿,就好像从此以后,都是她对我错。我一反驳,她就说我不认错。仿佛因为这事,我就得欠她一辈子。
  • 雯雯永远是两个极端,要么觉得自己怎么都对,要么觉得自己怎么都错,对自己没有半点客观而理性的认知。当她处于前一种状态的时候,就把错误都往别人身上推;而处于后一种状态的时候,就破罐子破摔,觉得她就这样了,谁也帮不了她。
  • 她只对自己受到的伤害敏感,但对于自己带给别人的伤害全然不知。

分手故事十三 越走,越远

  • 两个人的感情能不能经受得住每日的琐碎,两个人的生活作息能不能找到一个舒适的平衡点,一同居就知道结果了。
  • 虽然一开始她还在上学那会儿,我觉得自己多出点钱也是应该的,可现在她都工作领薪水了,还一副“花你钱天经地义”的样子,时间久了我就不乐意了。或许在她的心里,钱都是小事,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可我做不到这么洒脱,我必须每天从早餐开始就精打细算,是吃包子还是吃油条,坐公交还是坐地铁,对我来说,一分钱都不应该被浪费。到后来,我觉得其实忙点也好,这样一来我俩见得就少了,争吵也就能少点儿。渐渐地,我反而更愿意待在公司里加班到深夜,起码工作是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的,永远不会亏待你。
  • 现在看来,可笑的是我自己。那个时候,被工作洗脑,太执着于名利场的得失,只想着投入产出比,却忽略了身边人的喜怒哀乐。她要什么样的生活,她自己去选择就好了,我要什么样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事情,干吗非得把我的追求,强加到她身上呢?毕竟,两个人在一起,重要的是“在一起”这三个字,不是吗?

分手故事十四 在爱里,我们都是卑微的傻瓜

  • 本来我们两个之间,就是我主动倒追的他,在一起后,事事还是我主动。一开始我挺来劲儿,成天约他这个约他那个,可时间久了,也渐渐觉得心里委屈。
  • 唯独他,让我能够放下自尊;唯独他,让我爱得阵脚大乱。

分手故事十五 不是每一段感情,都有复合的机会

  • 我跟他分手不是因为对他死心了,而是因为我看清了,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如果继续跟他在一起,我永远是No.2。
  • 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演员,有时候在扮演自己,有时候在扮演别人,演多了就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 其实也不奇怪。一般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在伴侣身上寻求安全感。像你这样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下意识里会有意破坏跟伴侣的关系。因为你怕自己在感情里越陷越深,如果将来被对方抛弃,你会无法承受,所以还不如早点搞砸,以结束对‘失去’的极度恐惧。你活在巨大的矛盾之中,失去一个重要的人固然很痛苦,但已经失去了,至少你不会再担心会失去。”
  • 过去我总是期盼爱情能拯救我,其实只有我自己先好起来,爱情才会跟着好起来。要拯救爱情,我得先救自己

后记 爱情短,叹息长

  • 很多身边的朋友会问:既然你知晓了那些未曾提起的遗憾,何不趁机让双方重修旧好呢?是啊,这就是这件事的微妙所在。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我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角色,不预设立场,不掺杂情绪,努力让自己单纯地做个故事的记录者。毕竟,时光它有双翻云覆雨的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任你再追悔莫及,也改写不了结局。但你也知道的,感情的事,很容易就能引起共鸣。就像电影里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要不去想,很难。所以,感同身受与保持中立之间的那条线,微妙得很。
  • 爱让人有了软肋,又有了盔甲。我不知道,究竟是记得比较可怜,还是忘记比较悲壮。想未来太远,追过去太迟,那此刻呢?我们所驻足的此时此刻,所生活的这个偌大城市,每一天都有人在爱上,每一天都有人在离开。短暂的相遇相守,一切其实都是轮回,珍惜是一天,懊悔也是一天。突然间,困扰我多日的坏情绪,就这么“咻”地一下都消失了。
  • 岁月长,衣衫薄;爱情短,叹息长。

《创业在路上》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罗永浩

推荐序 当手机都被淘汰,手机创业者还在

  • 任何人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好几年,我都会对他尊敬有加,因为我吃过这个苦,我知道这种人多半不会浪得虚名。
  • 不少用户在使用很久之后,某天突然发现从没注意过的一条阴影、一帧动画,都被设计人员用了细微的心思。用他们的话讲,叫“偏执于甚至没人发现有用还是没用的细节”。有人觉得这不过是龟毛,或者舍本逐末。但要我说,这是手艺。
  • 就是你做任何事情,你都在想,这件事情5年、10年后会是什么样。用这个判断往前倒推,你才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什么看似重要的可以舍弃,什么明显鸡肋的却要保住。

不要试图去补短板

  • 一个创业公司5年不倒闭,后面倒闭的几率就非常小了。回头看在2012年和我同时创业的一些朋友和他们已经倒闭的公司,我发现他们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试图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我认为这样做,比我做过的投入产出比最糟糕的事情还糟糕。
  • 你要把自己不擅长、做不好的事情找别人来帮你做,而不是明明自己性格不适合,却非要逼着自己去做。

有些话不敢说了

  •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对整个行业的买卖关系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最成功的企业通常不是因为产品做得最好,而是其他方面做得好,比如市场营销、宣传、广告、销售渠道等。甚至有的时候只是给分销商利润比较多,也会多卖一些机器,也就是说商业成功的原因是不一而足的。

出乎意料的困难

  • 企业的负责人永远不能放弃品牌营销,因为品牌与企业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这点还要企业负责人自己掌控,或至少是不能完全放手的。
  • 我对工程的要求与走在前沿的那些公司是不一样的,我会要求技术人员把成熟的技术转化成产品。针对这样的工程需求,我认为只要有钱、找对了人,就能满足这个需求。

定义理想主义

  • 所谓理想主义,就是不要满足于以赚钱为目标。赚钱只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或者是一项副产品而已,企业本质上还是要有追求的。

创业讲究“聚焦”

  • 在懂得产品、擅长做产品的人眼里,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残缺的。
  • 创业的过程,讲究的是一个“聚焦”的概念。你们一定要注意这种产品经理的贪婪。我为这个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在软件领域,我们经常是做了大量的事情之后,才发现这个需求偏离了业务主线。

你适合创业吗?

如何选择创业方向?

  • 当然选对了项目之后,也要努力执行才可以。很多人都想找到一个很棒的点子,然后创业,但是单纯的点子是一文不值的。无论你有一个自认为多牛、多绝妙的点子,如果你接触的聪明人足够多,你就会发现别人也有差不多的想法,而且常常比你想得还要早。所以单纯的点子是不值钱的,一旦想到一个好的点子,就要马上把它执行出来,因为效率很重要。

创业团队如何赢得投资人的认可?

  • 还有给优秀年轻人的一个忠告,当一个年轻人远比自己同龄人优秀的时候,他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坚信以自身异于常人的优秀,带着一帮小兄弟就能够把事情做成。可是对一个见惯世面的成年投资者来说,一个年轻人再优秀也远不如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被收购?

  • 企业被卖掉并不是耻辱。企业如果被卖了一个正常价格,谈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如果被卖得很惨,一定是失败;如果高于行情被卖掉,比如资本市场估值20亿,而你卖了40亿,那就是非常成功。

信任是自己“挣”来的

  • 不管在职场上还是社会上,别人对你的信任都是你自己赚来的、赢得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所以你不要跟我要信任,你要假设我对谁都不信任。
  • 我为什么格外信任那几个人呢?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我的干涉和过问是愚蠢和多余的,这是他们自己挣来的,不是我给的,你一定要认清这点。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不问你了,说明你已经赢得了这种信任,否则你回去想一想我干涉的那些意见,你未必完全同意,但如果你能挑出30%是我对你错的情况,你就不要跟我要这个信任,你要努力做到我可以完全放手,甚至我的干涉是多余的。

越级汇报和越级布置工作

  • 即使他们认为顶头上司或主管有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也会一直忍,忍到忍不了的时候就辞职。

职场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 第一肯定是业务水平,如果你业务水平一直很好,但是发展不理想,那很可能是企业有问题。
  • 一般说来创业公司和那些已经成功的大公司首先会看重求职者的业务水平,其次,人品和价值观或多或少是要考虑的。
  • 创业公司对你能力的要求甚至会更高一些,但它希望你不要关注短期回报,而要关注长期回报。在长期回报上,它与你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所以它可能会侧重于给你一些股权、期权等,但希望你不要斤斤计较眼前每月的工资和福利等。

附录

  • 其实还是挺多的,比如我们的产品设计。在有专业的产品线负责人之前,这部分是由我来负责的,作为产品的负责人,我的知识盲区很多,而我同时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在其他业务上,这就导致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产品,使得我们犯了不少错。还有就是,如果内部的若干个技术负责人产生歧义时,我应该亲自去了解情况,而不是一味地相信相对资深的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管理者一种偷懒的表现,也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

《文案圣经》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克劳德·霍普金斯

第一部分 科学的广告

  • 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优惠券,凭券可以领取一件样品、一本书、一件免费赠品,或者其他吸引消费者回复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得知每个广告诱发了多少消费行为。

第二章 广告唯一目的,就是促进销售

  • 广告人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做到简明、清晰、令人信服。
  • 有一个简单正确的方法,那就是问你自己:“这样做有助于推销员推销产品吗?”“如果顾客就站在我面前,这样做有助于我推销产品吗?”
  • 有人赞同使用广告标语,有人喜欢别出心裁的比喻。面对顾客推销时,你会这么做吗?你认为顾客会对这样的语言印象深刻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在广告中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推销。
  • 我们赢得的读者只会是那些对我们话题感兴趣的人。无论广告篇幅长短,那些人看广告都不是为了消遣。就把他们当作站在你面前希望从你那里获得信息的潜在顾客,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让他们付诸行动。
  • 要用推销员的标准而不是用娱乐的标准来衡量广告。广告不是为了供人消遣娱乐
  • 你在策划和筹备广告的时候,心里要始终想着某个极具代表性的顾客,你的主题或标题要引起他的注意。心里要想着跟顾客面对面交流时该怎么做,用这来指导你的广告。如果你是个平常人,又是个好推销员,你一定会全力以赴。

第三章 好的广告,看起来似乎完全是为消费者着想

  • 好广告常常并不提到产品的售价,也不提及产品已由代理商销售的事实。

第四章 邮购广告:每浪费一美元,就增加了广告的成本

  • 首先,只要某个广告连续见报,你就知道这个广告是盈利的,因此,对该广告推广的产品线而言,这样做广告非常奏效。
  • 邮购广告总是用较小的字体印制,通常比普通的印刷字体还要小一号。版面的使用精简节约,这在邮购广告中非常普遍,从而证明大号的字体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第五章 广告标题的目的,就是挑选出对产品感兴趣的人

  • 广告标题的目的就是挑选出对产品感兴趣的人。打个比方,当你想跟一大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说话时,为了引起那个人的注意,你脱口而出的是:“嘿,比尔·琼斯。”
  • 广告也是如此。出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你推广的产品只会引起某一部分人的兴趣,而这部分人就是你要关注的人群。然后,你就要拟定一个标题,只把这部分人召唤过来。
  • 也许,故弄玄虚的标题或者新颖独到的比喻能够吸引来数倍的关注,但大多关注可能都来自对广告产品并不感兴趣的人群,而你要寻找的人群或许永远都意识不到广告推广的是他们可能想要的东西。
  • 实践证明,我们自认为最有效的诉求极少是最受读者欢迎的诉求,因为我们认识的人数量极其有限,不足以统计出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对每一条产品线,我们都要通过销售实验去了解人们的需求

第六章 消费者心理: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

  • 将优惠条件只提供给特定人群的营销方式往往比将优惠条件不加区分地提供给所有消费者的营销方式更为有效。

第七章 越具体越好,笼统的话语没有任何分量

  • 一个观点一旦被具体化,说服力往往会成倍增加。要是你说钨丝灯比碳丝灯更亮,人们对你的话往往存有疑虑;然而,要是你说钨丝灯比碳丝灯亮3.3倍,人们会认为这是你通过测试和对比得出的结论。
  • 不同的广告语可能占据同样的篇幅,具体的那句效果要好出数倍。不同的广告语带来的差别是巨大的。一旦找到了值得推广的广告卖点,就要用最吸引人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第九章 图片:仅在比铅字更有说服力时才使用

  • 人们不会成为小丑的主顾。有两件事人们从不轻易拿它们开玩笑,一个是生意,一个是家庭。

《学会花钱》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野口真人

  • 所谓消费,是指“为了满足欲望而消耗资产、服务(商品)”的行为。
  • 投资是“可以预计到,与投入的金钱相比,将来回报(利益)的期望值(均值)会有所增加”。
  • 消费钱包中的商品或服务,它们的价值由效用(个人的满足程度)决定。
  • 投资钱包中的商品或服务,它们的价值由将来创造出的现金流量决定。 投机钱包中的商品或服务,除了赌博的价值暂且被认为由其将来产生的分红(现金)决定,还包含贵金属及绘画作品等不会产生现金流量的商品。
  • 对于由现金流量决定价值的商品,要能把握其原本恰当的价格,当实际价格和自己心中的合适价格偏离甚远时,尽量不要出手。
  • 信息。从 1992 年的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日本就开始向获得奖牌的选手发放奖金。金牌 300 万日元,银牌 200 万日元,铜牌 100 万日元。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日本的奖金绝不算多。 顺便一提,当被问到奖金的用途时,羽生选手回答道:“我想把奖金捐给受灾群众以及滑冰场(建设)。”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羽生选手的价值,对他来说可以算作投资。当然,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 如果市场发生混乱,价值 5000 万日元的公寓,标价 3000 万日元也可能卖不出去。哪怕事态没有异常到这个地步,价值 5000 万日元的公寓有时也会以 4000 万日元左右的价格成交。如果中介公司估价说房子看上去只能卖 4000 万日元,那么就是说市场比实际状况更加疲软,或者委托的中介想要偷懒,以避免今后的成交价格低于估计的价格。 相反,当有人愿意花 6000 万日元购买价值 5000 万日元的公寓时,市场就超过了合理水平,开始过热。这时候最好以 6000 万日元的价格卖掉。 如果有人认为再等一等或许可以涨到 6500 万日元,舍不得马上卖掉公寓,那他可真是糊涂透顶。“明天的价格或许会比今天高。”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无疑被一种“毫无根据的狂热”控制了,正是这种狂热引起了泡沫经济和泡沫破裂。 如果公寓价值明明只有 5000 万日元,却以 6000 万日元价格售出,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判断 ——“市场出错了”。
  • 公寓价值=月房租×200 这个公式的依据是“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一种通过将来产生的现金流量推导出物品价值的估值方法,也被称为“DCF 法”(Discounted Cash Flow)。
  • 永续年金的现值=每年的现金流量÷折现率(利率)
  • 公寓的价值=每年的现金流量÷0.06      =月房租×12÷0.06      =月房租×200 这里的折现率指的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利率”。“一年后拿到的 100 日元,现在的价值大约是 94 日元(100÷1.06)”,此时的 6% 就是折现率。因为是把将来的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在的现金流量,所以叫作折现率。
  • NPV 法的基础是“根据未来现金流量得出的价值是真正的价值,市场价格未必反映应有价值”。
  • 人们常说,人类感知时间的快慢,会根据心情、年龄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即使播放同一首乐曲,在很安静或是睡眼惺忪的时候,会觉得它节奏很快,但如果是在剧烈运动或工作之后,就会觉得节奏很慢。可以说,人类感知时间的快慢,是相对的,而且个体间也存在差别。
  •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种感受: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过得快,一年时间就像一天一样。这种“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过得快”的感觉,就叫作“雅内法则”。“雅内法则”由 19 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保罗·雅内(Paul Janet)最先提出,他的侄子心理学家皮埃尔·雅内(Pierre Janet)在著作中介绍了这个法则,即人感知的时间长短,和自己的年龄成反比。
  • 雅内法则”由 19 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保罗·雅内(Paul Janet)最先提出,他的侄子心理学家皮埃尔·雅内(Pierre Janet)在著作中介绍了这个法则,即人感知的时间长短,和自己的年龄成反比。
  • 当前时间点的货币价值=N 年后的现金流量÷(1+折现率)
  • 人们对于时间和效用的感知综合起来看,就会发现:一般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重视现在,未来的现金流量带来的效用会逐渐减少。
  • 本川达雄著,乐燕子译:《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年 4 月。
  • 酒一入口,醇厚的香气和清爽的口感就在你口中扩散开来,酒的美味让你陶醉不已。但是,当你喝完第二杯香槟时,应该就不会像喝第一杯那样感动了吧?虽说多喝了一杯酒,但“好喝”这个效用并不会增加,反而会递减。
  • 人们从原始社会开始,对于变化的反应就很敏感。人们的动态视力非常强,却注意不到逐渐发生变化的风景。
  • 金融理论中提到的“风险”,指的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含义是“不确定预想的事件是否会发生”,而并不是“危险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会发生的可能性”。
  • 风险即不确定性。用统计学的语言表示就是“标准差”。
  • 利用标准差把握不确定性(风险),能够将风险可视化。
  • 风险低、偏差小的方案投资价值更高。
  • 如果给你一根 40 米长的绳子,告诉你用这根绳子圈起来的土地全部归你所有。要想使所圈土地的面积最大,应该把绳子围成什么形状呢?假定绳子围成的形状只能是四边形。 我们直觉上会认为正方形围出的土地面积最大,正确答案也确实如此。 10 米× 10 米=100 平方米 此时面积最大。如果把这个正方形的一边增加 1 米,另一边减少 1 米,面积就是 11 米×9 米=99 平方米,得出的长方形面积比正方形要小。 将以上的推演过程一般化,正方形的一边增加 a 米,另一边减少 a 米,则得到的长方形面积为: (10+a)×(10-a)=100-a2 可知,它的面积一定小于正方形的面积 100 平方米。 我们试着将 a 设定为投资收益的增减。每年的收益不规则变化,或为正 a%,或为负 a%,这样的投资,资产价值一定会减少,会跌至本金以下。 换言之,像正方形一样达到协调的状态,即没有偏差的状态,效率更高。
  • 投资也是如此。重要的是把握一年或更长时间之后自己的资产会增加多少、总资产的偏差是何种程度,而不是自己投资的股票平均每天收益增加多少、收益率的偏差是多少。
  • 在投资或商业活动中,持续时间非常重要。有些项目有时间上的制约,比如一年之内不能退出项目等。这时,如果可以知道允许退出预计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将其扣除后,就可以决定开店的数量、规模和初期投资金额了。
  • 小说《谋略大师》(Master of the Game)。
  • 资产组合理论应该被称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美国学者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在 1952 年发表的论文《资产组合的选择 —— 投资的有效分散化》(“Portfolio Selection”)中,首次提到这个理论,并于 1990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和两名专业棋手对弈,也是通过营造“如果要战胜一个人,必须输给另一个人”这种投资组合的形式,才得以规避“战胜两名专业棋手”(基本不可能)和“负于两名专业棋手”(可能性最高)两种偏差。
  • 因为这一次你二人都是期权的买方,所以股价上涨时会获得收益,下跌时就没有收益。因此,为了消除收益的偏差,只要现在将股票卖空就可以了。卖空是指将从某处借来的股票在市场上卖掉,之后再买入股票还回去的行为。
  • 原因就是,股票期权的价值来自于股价的偏差(波动率)。和公司的股价预计会不会上涨没有关系。
  • 即使房子平安无事,也是“幸好有保险”。因为保险这种期权的目的,是无论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与否,都要规避现金流量损失的不确定性。如果可以使现金流量稳定,购买保险的目的就达到了。
  • 只拥有钱的人,会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未必会成为别人尊敬的对象。人们尊敬、羡慕的是一个人拥有的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他拥有的金钱。
  • 即使破产,手头的资产都没有了,只要他们还拥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就没有问题。
  • 最具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是人。人、物、钱的顺序,是按照现金流量创造力的强弱排列的。
  • 如果无法使员工“将通过教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顺利运用在商业活动中”,现金流量就不会增加。
  • 经营者们削减教育培训费的真正心声,可能是“我们不需要没用的员工”。
  • 利率(折现率)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借出金钱一方的信用风险。
  • 笔者希望你能够在年轻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投资自己,三四十岁时使现金流量最大化,在保证自己年老有充足资金生活的基础上,为社会、为后人,把剩下的金钱进行投资。
  • 所谓贫穷的人,并不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人,而是虽然拥有很多,却还想要更多,永远无法满足的人。

《纳瓦尔宝典》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埃里克·乔根森

  • 追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地位。财富是指在你睡觉时仍能为你赚钱的资产。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中
  • 培养迭代思维。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
  • 学会销售,学会构建,两技傍身,势不可当。
  • 学习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心理学、说服术、伦理学、数学和计算机。
  • 要积累和发展专长,就要发挥自己的天赋,研究自己真正好奇的东西,追寻自己的热情所在,而不是选择一个当下的热门专业,然后在毕业后进入投资者宣称的热门行业。
  • 最好的工作与委任或学位无关。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
  • 如今,在9到12个月内成为一个全新领域的专家比在很久以前选择了“正确的”专业要重要得多
  • 你应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需要从大多数事情(人际关系、工作、学习)中找到可以尽全力去付出的那部分,以充分获取复利效应。
  • 获得财富需要杠杆。杠杆可以来自劳动力、资本、代码或媒体。劳动力和资本等大多数杠杆需要有给予方
  • 如果不持有企业股权,个人投入和收益的关联性就会非常强。几乎所有领取月薪的工作,即便是律师或医生这样的高薪职业,也需要投入时间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
  • 所以,要努力工作,直到有能力拥有企业股权。你可以买入企业的股票,成为小股东,也可以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总而言之,要想方设法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 真正的求知欲所带来的高经济回报前所未有
  • 想要打造良好的职业基础,就要追随自己真正的求知欲上下求索,而不是盲目跟风眼下赚钱的热门行业。
  • 对一件事情的欲望越小,顾虑就越少,执念就越少,反而越会顺其自然,遵循内心。
  • 这期间,你可以通过免费提供产品或服务在推特、YouTube(视频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品牌
  • 现代人的二分法是“利用了杠杆的人”和“没有利用杠杆的人”。
  • 人生的一大目标应该是掌控自己的时间。理想的工作是利用杠杆效应的工作。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并能对自己的产出成果负责。
  • 只关注工作本身,效率就会变得极高。你可以合理调配自己的工作,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工作,不在状态不佳的时候做无用功。
  • 每周工作40小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知识劳动者的时间安排与运动员如出一辙,有训练和冲刺的时间,也有休息和重新评估的时间
  • 任何一款产品的构建和销售都是这样的,投入与产出不存在必然联系。世界上的工作本质上分为两种:存在杠杆的工作和不存在杠杆的工作。所以不要选择类似客服这样的支持性工作。这种工作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相对紧密,产出主要取决于投入的时长。
  • 投入和产出之所以脱节,是因为工具和杠杆的存在。一个职业的创造性越高,其投入与产出的不匹配性越高
  • 想加入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销售技能和构建技能必备其一。如果二者都不具备,那就去学习
  • 以领取月薪的打工者为起点,志存高远,不断提升目标,努力获得更多杠杆效应,承担更多责任,学习更多专长。将这些结合起来,再加上复利效应的神奇作用,假以时日,你就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 避免身败名裂的意思就是不要锒铛入狱。所以,不要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情,任何事都不值得拿自己的自由和声誉去冒险。要避免一败涂地的灾难性损失。
  • 普通人把时间浪费在短期思考上,浪费在毫无价值的繁重工作上。而巴菲特会用一年斟酌判断,然后用一天采取行
  • 有太多方法可以创造财富、打造产品、创建企业,而获得社会的经济回报只是这些方法的副产品
  • 给自己的时间设定价格,用时薪计算时间价值。如果用花钱的方式节省的时间价值更高,那就花钱,不要犹豫。要想真的赚到钱,先要相信你自己很值钱。
  • 从现在开始快进,一直到未来自己财务自由的那一天,其间为自己选择一个折中的时薪
  • 要从时间成本的角度做决策,如果做某件事外包的成本低于时薪,那就外包;如果不做的损失低于时薪,那就不做;如果花钱请人的成本低于时薪,那就花钱请人。
  • 大胆地为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时薪,并坚持执行。一个理想的时薪应该高到近乎离谱的程度,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还不够高。无论你选择的时薪是多少,我都建议你进一步提高。
  • 有意思的是,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时薪实际上超过了这个目标。我其实比较懒散,并不是工作最努力的那个人,但如果遇到自己想做的事,我就会能量爆棚,全身心投入。
  •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想在地位游戏中获胜,就必须击败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应该避免在生活中玩地位游戏,因为这个钩心斗角、损人利己的游戏会让人变得心态失衡、易怒好斗,你会一直以贬低对手、打败他人为己任,从而让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上位
  • 如果你将在一个城市生活十年,一份工作干上五年,或者跟一个人相伴十年,你就应该先花一到两年的时间认真思考再做决定。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决定,是人生的三大关键决定。
  • 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用自己的技能去帮助他人:提供免费的产品或服务,主动向世界传递善意。好人终有好报。只要始终如一,假以时日,付出就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但不要计较自己付出了多少——一旦开始计较,耐心就会被消耗殆尽
  • 任何终极目标被实现后,都会有新的目标出现,这个新的目标又会带来下一个新的目标。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游戏组成的
  • 避开竞争陷阱的方法就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找到自己能做到独步天下的事情。做到最好,只因热爱
  • 我认为,摆脱金钱贪念最好的办法就是,赚了钱之后不要升级自己的生活方式。
  • 。我说的自由是多种多样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不想做什么就不去做的自由,不受自我情绪或外界影响的自由,等等。自由是我最珍视的价值。
  • 对刚刚开启职业生涯的人来说(甚至稍晚阶段的人也一样),最重要的资源是公司能给你带来的人脉资源。要思考一下自己会跟什么样的人共事,他们将来会如何发展。
  • 就穷困潦倒。所以,在获得财富的过程中,你要排除“运气”这个不可控因素。 但是运气好
  • 就穷困潦倒。所以,在获得财富的过程中
  • 人品和声誉是可以自己建立的。一旦有了人品和声誉,你就会有很多机会。别人认为你是运气好,但你知道那不是运气,而是人品
  • “在一个长线游戏中,似乎每个人都在让彼此变得富有。而在一个短线游戏中,似乎每个人都在让自己变得富有
  • 做一个创造者,创造出人们想要的有趣的东西。展示你的技能,练习你的技能,最终会有合适的人找到你
  • 把时间花在省钱上是不会致富的。 省出时间来赚钱才是正确的思路。
  • 努力的作用被大大高估了。在现代经济中,工作的努力程度并没有那么重要。
  • 我对智慧的定义是“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用于解决外部问题的智慧其实就是判断力
  • 在前进的过程中,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特别是运用了杠杆以后。在每个岔路口选对方向,其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前进的努力程度。
  • 真正聪明的人是思路清晰的思考者。他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层面了解得非常透彻。
  • 有效决策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可以归结为处理现实问题。当你做决定时,你如何确保自己是在直面现实问题?
  • 问题在于欲望与现实是互相冲突的,人总会因欲望而看不清现实,旁人的劝说都是无用的。我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
  • 事实上,留出空闲时间非常重要。如果每一天都被各种会议占满,都是忙忙碌碌的,你就无法进行思考
  • 我之所以捍卫那些我没有真正思考过的立场,是因为这些立场是自由主义信条的一部分。只有立场却没有是非,这是不可取的
  • 从长远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它可以带来两大收获:一是痛苦可以让人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虽然过程非常煎熬。
  • 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要选择从长期来看让我们受益最大的做法,而不是只顾眼前得失
  • “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对别人撒谎,就是对自己撒谎。你会慢慢地相信自己的谎言,继而脱离现实,走上错误的道路。
  • 我从不考虑“我喜欢或不喜欢”这样的问题。我只关注事实,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事实就是这样”,或者“事实不是这样”。
  • 参照巴菲特很久之前说过的一个建议: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
  • 报就是非线性的。我很喜欢Farnam Street这个博客,因为它致
  • 。我很喜欢Farnam Street这个博客,因为它致力于帮助读者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从各方面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决策者。请记住:决策就是一切。
  • 目前我发现的最好的心智模型来自进化论、博弈论和查理·芒格。
  • 你可以把推文视为指针、地址或助记符,其目的是帮助你记住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则。而只有将这些原则与过往的亲身经历相结合,你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 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做出正确判断,而在于避免做出错误判断。
  • 委托和代理问题非常容易理解。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那就亲自去做。如果不想完成,那就派人去做。”他的意思是,如果想把事情做好,你就必须自己去做。如果你是委托人,你就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在意结果,所以你会做得很好。而如果你是代理人,你就是在为别人做事,你可能会做得很糟糕,因为你不在乎。你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委托人资产最优化。
  • 如果要赚钱或者投资,你就必须学好基础数学。创业和经商不需要学习几何学、三角函数、微积分,也不需要学习其他任何复杂的数学课程,但是需要学习算法、概率学和统计学,这些分支学科都非常重要。要吃透基础数学,真正掌握加减乘除、复利计算、概率论和统计学
  • 一条简单的人生经验:如果在一个艰难的决定上意见不统一,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道
  • 人与人的区别不是“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而是“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
  • 打好基础的最佳方法或诀窍就是坚持科学,坚持基础理论(你可能不喜欢这个答案)
  • 同样,自然科学和微观经济学都能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 擅长算术和几何比深入研究高等数学要有用得多。所以,我建议多花些时间阅读微观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开始。
  • 在解决问题时,问题越古老,解决方案存在的时间越长。
  • 幸福的含义主要是没有痛苦,没有欲望,不沉溺于对未来或过去的思考,真正拥抱当下,拥抱现状,拥抱现实的一切。
  • 思考的间隙即开悟
  • 我觉得人类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自己会因外部环境变化而获得幸福
  • 我们的根本错觉是:总有一样东西会让我一直满足、永远快乐
  • 欲望就是你跟自己的约定,约定的内容是: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是不会快乐的。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欲望的本质
  • 而是因为他创立了卓越的网景公司。还
  • 对现在的我来说,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已经完全退出游戏的人,甚至根本不玩游戏的人,是那些已经超越了游戏的人。这些人的内心无比强大,有极强的自控力和清醒的自我意识,他们不需要从任何人那里获得任何东西
  • 纵观人类历史,传奇的佛陀和克里希那穆提在我看来都是成功的
  • 我在生活中努力摆脱“应该”这个词。当“应该”在脑海中出现时,其背后隐藏的是负罪感或社会规训。如果做一件事是因为“应该”,那就表示你内心是不想这么做的,而违背自己的心意会让你变得痛苦不堪。
  • 而现实是,生活就是一场单人游戏。人独自出生,独自死亡,独自解读人世间的一切。你的记忆只属于你一个人。你出生前无人在意,你离开人世后也无人在意,你存在于人世间只是短短几十年,人生就是一场单人游戏。
  • 如果不想跟一个人共事一生,那就一天都不要和他共事
  • 对周遭评判得越多,自我就越膨胀。在某个瞬间,你状态极佳,因为此时你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过了一会儿,你就会被孤独感吞噬,目之所及都是烦恼。这个世界是一面镜子,会把你的感受反射给你
  • 幸福指数的个人衡量标准是,一天中你有多少时间用于履行职责,而不是追随兴趣。
  • 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段,只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欲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动力之源。
  • 在“做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与你竞争。你永远不会像我一样擅长做我自己,我也永远不会像你一样擅长做你自己
  • 给人带来饱腹感的食物是脂肪,因此,高脂肪的食物容易让人吃饱。产生饱腹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生酮饮食,
  • 养成习惯的方法和过程并不重要,甚至连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坚持。
  • 他总是说:“选择简单模式,人生会越来越困难;选择困难模式,人生会越来越简单。
  • 你必须先看到这个疯子在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你感到不胜其扰。只有感到不胜其扰,你才会对其感到厌倦;只有感到厌倦,你才会与之分开,而这种分开就是解脱。你会意识到:“我不想成为那个人,我怎么会如此失控?
  • 我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的大脑,自问:“我真的需要现在就解决这个问题吗?
  • 为了走出错误的阴影,我扪心自问:“当30岁时,你会给20岁的自己什么建议?当40岁时,你会给30岁的自己什么建议?”(如果年纪更小,你可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这样问自己。)坐下来认真思考自己过去每一年的经历和感受:“2007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2008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2009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
  •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一切存在时刻处于一种内部变革的状态。人应当时刻准备好迎接彻底的改变。每当说“我打算尝试一个新东西”或者“我打算养成一个新习惯”时,我们其实都是在畏缩。[6] 我们实际上是
  • 一旦决定去做,就要迅速采取行动,并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同时,要对结果保持耐心,因为你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他人和外界环境都纷繁复杂、充满变数。
  • 史考特·亚当斯有句名言:“要建立系统,而不是设定目标。”运用你的判断力确定什么样的环境有助于你茁壮成长,然后在周围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由此增加成功的概率。
  •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阅读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可。这么做是为了融入其他猴子,为了适应群体生活。但要从生活中获得回报,你需要做的并不是合群,而是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 第一条原则是阅读,广泛地阅读。阅读面要广,不要局限于社会认可的书,更不要局限于我推荐的书
  • 第二条原则是,掌握与阅读技巧相关的数学和说服技能。这两种技能有助于你在现实世界里活得游刃有余、畅行无阻
  • 数学有助于解决生活中所有复杂的难题。如果想赚钱,如果想研究科学,如果想了解博弈论、政治、经济、投资或计算机,你就需要学好数学,因为所有这些都以数学为核心。数学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语言。
  • 我压根就不评估自己的效率。我不赞成自我评估,我觉得这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惩罚和自我冲突
  • 珍惜自己的时间。你唯一真正拥有的就是时间。时间比金钱更重要,比朋友更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 一旦品尝到自由的滋味,你就再也不想被别人雇用了

《职场晋升101》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崔璀

序言 我一直在给职场中不同的人做翻译

  •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要爱一个具体的人,不要爱一个抽象的人。”我讲职场管理课时有时候会引用,每次都会看到现场有同学展现各种意味深长的表情,或是不解,或是不屑
  • 我讲课时,常常说一句话:“很多时候,一个人提出辞职,不一定是他不爱这份工作了,而是在这个组织中,他失去了沟通的欲望。他失去了通过沟通推进任何事情的欲望
  • 有本书叫作《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我在里面看到了另外一个数据,20世纪50年代,只有12%的年轻人同意我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现在,你猜这个数字是多少?80%。

第1部分 管理自己

  • 其实说难也不难,关键点就只有一个:要想着你不是等对方评判,而是要用简历给对方一个面试你的理由。
  • 要写面试官关心的,写你跟岗位的“匹配度”和对这份工作的“意愿度”。比如,匹配度——三年情感类公众号主笔;意愿度——可以为了写好一篇文章去看三本书,写具体、写细节
  • 最后,工作经历只写“做了什么”,是典型的青铜段位,钻石段位会写“做到了什么”,而王者段位则会写“是如何做到的”。
  • 简历、产品包装、销售文案,底层逻辑都一样:给对方一个选择你而不是别人的理由

002 学不会来事儿,是我太清高了吗

  • “人是感性的,人还是理性的,但人终究是感性的。”

005 如何面对隐性职场PUA

  • 事实上,在你的优势领域花力气,效率才是最高

006 学历低=能力低吗

  • 记得当时我(假装)镇定地跟她说,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一直假装下去,就成真的了)。

008 被天才“吊打”了,应该怎么办

  • 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是由天性决定的,“吊打”天才的方式,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因为天性之下,人人都是天才。

010 时间就这么多,我到底学哪个

  • 信息越爆炸,就越要主动做减法;越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越要敢于舍弃大量的与你无关的信息,做少而准确的事。
  • 你做一件事,感觉自己很强大,哪怕别人不同意,你也有信念坚持;总是忍不住想做,做的时候感受到心流,忘乎所以,做完觉得很爽,虽然辛苦,但总想着什么时候再来一次。

011 你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吗

  •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知识、技能和优势的交集部分

012 我想要A,但他们都说应该选B,我该听谁的

  • 去思考:1.我的真实感受是什么?2.“想要”和“应该”之间的这种冲突,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绝好的思考人生的机会,千万别让它轻易溜走。

014 怎样才能消灭自己的缺点

  • 我们要做的,是认同自己的“特质”,通过刻意练习,把本身就属于我们的特质,不断优化,让“情商高”出现的频率远高于“情绪化”

017 年底跳槽会亏吗

  • 第一个意义,这样“最后一搏”至少可以帮你确定,到底是这工作不适合你,还是你没有用适合的方式去工作,导致你干得不开心。也许,这“破坏性”的尝试,能突破你一直以来的天花板。第二个意义,这样做了,哪怕拿完年终奖离职,也不至于留下“摸鱼”的口碑。拿一天钱,就尽一天力,江湖不大,圈子更小,我们不知道何时又会相见。自己也更问心无愧。

018 职场必须少说话、多做事吗

  • 对。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好的确定性”,所以你以为那些“光说不练”的同事没有价值,但也许他很擅长“说好话”去给大家确定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你知道吗,这也是职场素质的一种体现。

019 工作一个人搞不定,可以找人帮忙吗

  • 跟不同的人借力,就要给不同的人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020 同事上班摸鱼,该不该告状

  • 持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解决问题,创造绩效,每天都感觉到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你就很难看见“咸鱼”了,因为你前进的速度,“咸鱼”根本赶不上

022 拜访客户,关键动作是什么

  • 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有一句话,如果你把生活想象为一场游戏,把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一个需要破解的谜,每解开一个谜都能获得一个宝石

024 是什么阻碍了你升职

  • 职场不像考试,不是所有的题都要答。这种“学生思维”最耽误事。你想象对面站着老师,精心琢磨了一套题,等着检验你的能力,你呢,是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解题。其实你早就不是学生了,你是老板的战友,在一个战壕里,背靠背,要一起拿下一场又一场战役

025 尽力和尽量的区别是什么

  •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微笑,然后思考:1.我有没有把事讲清楚,我的表达方式是不是他喜欢的?这是从“沟通”上尽力。2.我有没有接收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并先满足他的需求?这是从“价值”上尽力。3.如果我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谁能帮我满足?这是从“资源”上尽力。尽完这三种力,事大概率都能成,而且你一定会获得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就叫“凡事我总有办法

027 拖延症可以根治吗

  • 很多人的拖延,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去面对那件自己不想做、不擅长的事情。所以根治拖延症最根本的方法,是去做那些你本能上不会拖延的事,并且,把它做成你工作中最重要的事

028 职场中最持久的能力是什么

  • 一个是能管得住自己——不会今天受人刺激了努力一天,明天又要“对自己好一点”,躺平三个月。更不会今天相信“坚持可贵”,明天听信“人生贵在知难而退”,情绪反复,不停内耗。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知道自己要什么、擅长什么,认准就做,不行就撤,不会因为同事的一句质疑、一个反对,就焦虑、停滞。管得住自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沉下身子,千锤百炼,往往都能做到卓越。另一个是能管得住同事——掌握多种沟通协调的方法,让不同的同事都愿意听,愿意配合你。你能和公司越多的人绑定利益关系,你就越不可或缺。未来职场最缺的,不是能跑的“上等马”,是能整合各种马的“田忌”。

029 如何突破职场瓶颈

  • 有人每一件事都多问对方或自己一句“为什么”,就能找到把这事做得更漂亮的方法,领导和客户就会注意到你,同事就会信任你。不知不觉,你走得就会快很多

030 误解随处可见,怎么办

  • 不要预设对方,不要揣测,只是带着好奇多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这么做你的考虑是什么?为什么今天感觉你的情绪非常大?你还想多说一些吗
  • 最好的沟通心态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带着这份对“无知”的敬畏,你会变得勇敢,会一次次发起积极的沟通

032 为什么我说了那么多,别人就是不听呢

  • 也许擅长逻辑的你看不上情绪丰富的他,也许敏感于人情的他觉得冷漠无情的你就是根木头。但现在你们是一个团队,团队必须互相信任、彼此欣赏,才能交出后背,一起战斗,否则,就是在浪费各自的生命。

033 无效工作和有效工作之间差了什么

  • 擅长有效工作的人,会不断去想,我现在做的动作,是否对结果有关键影响。

034 什么是工作中最无效的努力

  • 无效努力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在没有任何天赋的岗位上加班加点。起点错了,跑再快,也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035 心情不好的时候,要不要坚持工作

  • 记住,工作的快感来自征服这个世界,而你常常陷入的陷阱是:你被工作给征服。所以,工作低潮的时候,你就去生活;生活低潮的时候,你就去工作。要让当下的每一分钟都带给你享受,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036 工作太忙身体不行了,怎么办

  • 在有力气的年纪,不要吝惜使出全部的力气去拼搏。但在这个拼搏中,有一件事常被大家忽略:拼搏,也包括想尽一切办法保持身心健康,因为这是你最重要的资产。请在一件件小事里,放满对自己的爱惜和鼓励

037 拼尽全力还是完不成目标,怎么办

  • 目标的意义是让一个人被激励,不是让一个人想放弃。

042 要不要信员工画的饼

  • 我都会提醒自己,严格约定阶段性目标,可以允许失误,但只有两次机会,第三次之前,彻底优化,没有任何理由。有明确的节点,在公司能承担的范围内,完全相信

043 升职反而更累,最聪明的管理什么样

  • 这位企业家跟我说:“高段位的管理分三步:闭嘴、装傻和提问。”

046 什么是成功沟通的基础

  • 我们能看到一切,唯独看不到自己看东西的眼睛

048 为什么同事总没有耐心听完我的想法

  • 提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说话说重点。这是得到老板、同事认可的重要前提。所谓“重点”,不是“你的重点”,而是“别人关心的重点
  • 我们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第一层是先想“发生了什么”,第二层是“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第三层是“我要做什么”,高手会再多思考一层“我要跟对方实现什么
  • 我们希望能先了解主要的观点结论,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结论提供支撑的原因,比如你是怎么思考的,具体发生了什么

049 做管理就要当“坏人”吗

  • 只有足够的“势利”,才能带大家打胜仗、发奖金,让大家能工作得不那么“势利”。只有学会“伪装”,才能给大家吃下定心丸,继续往前走。只有自己忍受过“孤独”,才能不向任何事、任何人妥协,才能挺过质疑、赢过失败。如果你也有这些感受,偶尔怀疑自己,我想告诉你,也许这正预示着,你在慢慢成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只是,成熟的过程,会有点痛

050 升职做管理,忙乱无序怎么办

  • 当你下达一个指令而下属不执行时,要思考的第一件事不是“他为什么不听我的”,而是“我真的讲清楚了吗”,要想“我没讲清楚会不会是因为我没想清楚”以及“我要怎么讲才能让他愿意去做”——把着力点收回自己身上,重点会更清晰
  • 管理自己还要注意,你要比下属“闲”,先让下属忙起来,确保当下业务正常运行——这是“图生存”,而管理者要闲下来去思考解决更大、更长远的事——这是谋发展
  • 管理者首先要让自己完成自我突破:你看事物的角度和眼光必须发生变化。不是从做一件事,到多做一件事,是完全换一种方式做事。而当一个管理者能“把自己管好”,他在团队中的影响力也会相应地明显提升,主动跟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为,管理不是“控制人”,而是“影响人”

051 口才不好就做不好管理吗

  • 做管理,先了解自己的管理风格,如果你是“狼”,那么你思考缜密,擅长命令和控制,要求严格,不断给自己叠加工作,那么适当授权给你信得过的人,会减轻你的工作量,让你有更多精力思考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是“羊”,那么你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聪明才干,你擅长授权,那么适当增加你的关键控制权,也能提前避险

056 员工突然提离职,是谁的问题

  • 如果你的管理者做不到,你就要反向去管理他,把“离职的预谋”变成“翻盘的机会”
  • 尽力沟通。这是职场中最该花力气的地方。千万别一赌气,“想当然”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我可以走,但是话要说清楚。人和人之间的沟通80%都是无效的,都是“我以为你应该理解我”。但其实不是这样,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比这个更残酷的是,当你表达了一次,对方也并不一定就能理解

058 要不要在下属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

  • “但你想过吗,假装强大,只会吸引那些来依附你的人,而不是能跟你一起打仗的人,这不是威信,这是一种负担
  • 隐藏会带来猜忌,猜忌会带来内耗。而袒露作为管理者的顾虑,对团队的需要,反而能激发对方的“被需要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比任何制度和高谈阔论都有效。
  • 真诚袒露你自己的内心,你真正相信和追求的东西,这比得过任何规章制度和高谈阔论。真实比高调更重要
  • 记住:坦诚,不是投降,而是团结,是筛选。

059 如何拒绝别人还不伤害关系

  • 我没有万能的拒绝公式,但有一个心法: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拒绝方法
  • 不要绕弯子:这类人目标感都极强,所以不要跟他绕弯子说什么“我其实很想帮你,但我又怎样怎样……”这种话他根本没耐心听。2.实实在在说出你能做和不能做的:这类人紧盯着“事情”,一门心思想要马上行动,所以你可以拒绝“大忙”,帮一些你力所能及的小忙。比如,“你这个想法特别赞,我精力有限,不能帮你逐个找客户,但我可以帮你发朋友圈问问看,有感兴趣的,我对接给你。”而另一类人,就不能这么“直接”了。如果对方是比较敏感,看重人际关系的人,就要认真“客套”一下。比如一个这样的人可怜巴巴地看着你,问你能不能帮他介绍个客户,你的反应一定是“你看这眼神,感觉拒绝你,就是我的罪过”。这个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1.感受先行:你要坦诚地把你当下的感受说出来。有一句温柔且坚定的话,可以试试“其实要拒绝你,对我来说,真的挺难”。2.再表达拒绝:只是我实在没有这个能力和时间。3.如果有需要,可以共同探讨其他方案。“其实要拒绝你,对我来说,挺难的。”这句话的背后,是“真诚”,我向你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为难,因为在乎你,所以拒绝你很难。相信和你一样敏感的对方一定能感觉到你的在乎。你的认真对待,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支持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也有自己的为难,坦诚讲出来,至少能用真心换真心。有时候对别人来说,你愿不愿意帮忙,比你能不能帮上忙,更重要。

061 团队带不动,要不要重新招人

  • 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最拔尖的地方,才是他在职场最大的价值
  • 管理者首先要有一个信念:我们现在拥有的团队,就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好的团队。就是这些人,要把这场仗给打下来,你作为指挥官,要发挥指挥官的作用。

062 如何管理比自己年长的员工

  • 作为管理者,要抓大放小,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聪明的管理者话不多,他们首先去倾听下属的需求,满足对方的需求,就是对方肉眼可见的好处,从里面挑出你们共同的需求,作为切入口,管理阻力就会小很多。说服一个人,不靠道理,靠好处。

063 真正厉害的管理者是什么样的

  • 1.控制该控制的。每次忍不住想控制细节时,按捺住自己,去控制规则。把大方向定好,把奖惩制度、工作边界制定清楚,给团队留出空间感。2.“科学”控制人。让控制欲强的人“不要控制别人”,对你来说简直违反天性,而且坚持不了太久。索性继续控制人,但是要科学有效。你得基于每个人的天性特质,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比如,分析力强的人,让他们做军师,出谋划策,他们就会愿意服从这个安排,但你让他们去做前锋,马上行动,他们肯定反弹。因材施教,是让你的“控制欲”得以顺利发挥,并且取得卓越效果的前提
  • 高手管理者,切记不要因为自己本身的厉害,而让团队里的其他人显得没用,或者丧失自信。因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是启发,是把每一个个体安放在最合适的位置,然后静待他们自身的爆发

064 工作中为什么要做“标题党”

  • 想要推动更多的资源,就要给他们一个注意到你的理由,这不是什么过高的要求,这是一个职场人基本的工作职责
  • 想得到别人的配合,给他一个配合你的理由。想被别人看到,给他一个能“看见”你的标题

065 下属没有积极性,怎么办

  • 其实掌握一些管理思维,在任何场景下都会事半功倍。比如你面对一个看似有“拖延症”的老公(老婆)时,不要催他“你赶紧去找人修空调”,而是问对方:“我待会儿刚好空,你什么时候想找人修空调的话,我们一起去?”比如,你面对一个东摸摸西摸摸、作业老是拖到最后的孩子,你不要催他“赶紧做作业”,而是问他:“晚上要不要一起搭乐高?但10点咱们要睡觉了,你今天的作业计划打算怎么制订啊

066 同事玻璃心,怎么管

  • 首先,如果我们希望一个人变好,那我们要知道,所谓“变好”,不单单是他的“成绩”变好,还有他的感受变好,所谓“变好”,是他用自己能接受的、擅长的方式变好,而不是硬熬

067 怎么管理有拖延症的人

  • 管理的第一层是“管理行为”,但结果往往是“你管得心力交瘁,他听得心烦意乱”,而更高段位的管理,是“管理对方的预期”,我称之为四两拨千斤式管理——你只是说了“还有5分钟,我们的舱门即将关闭”这句话,对方便开始主动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068 选择人还是培养人

  • 《原则》一书里有一句话: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值得每个管理者放在办公室里,一日三省。

069 你为什么总“出力不讨好”

  • 控制该控制的地方——控制平台和规则,往前设置团队认可的目标,往后设置共识过的底线原则。好的领导,是让大家完成时说:“是我们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
  • 控制该控制的地方——控制平台和规则,往前设置团队认可的目标,往后设置共识过的底线原则。好的领导,是让大家完成时说:“是我们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

072 沟通时为什么不要用形容词

  •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有个方法很好用,叫作“说具体”。
  • 给下属安排任务时,要具体,不要只说“要做什么”,还得说“为什么要做”“什么时候做完”“要做到的结果”,比如,“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12月前”“要逐个回访一次”,这不仅能避免下属对任务理解、执行上的偏差,还能激发他们探索更多解决办法。

074 孤立无援的时候,如何找人帮忙

  •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这是其一。其二,价值不仅仅是你认为的“权利地位”,人的需求是有弹性的,她入职那天你热心教她用打印机,加班到深夜,你顺手帮忙点了份夜宵,这就是价值,很高的“情绪价值”;有时你顺手帮同事做的事,也许已经困扰了他两天,这是你的“专业价值”。同理,做海报、发海报这个你认为的“雪中送炭”,在他们那里,也许就是“举手之劳”。

076 如何对待强势的人

  • 对待强势的人,先对人,再对事。1.透过他们的张牙舞爪,看到他们的情绪,是焦虑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还是恐惧事情做不好?2.跳出他们的“场”之后,如果你愿意,可以伸出你的援手。

077 怎样提高找同事帮忙的成功率

  • 先表明这件事的重要性,再明确你的局限性,最后强调对方的重要性

079 老板到底喜不喜欢我

  • 我对她说,也是对自己说:“希望你明白,职场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不需要喜欢或者憎恨老板,只要使用他,让他为你的成功提供资源。”我希望你被老板骂了,有时间就安抚他一下,没时间根本别管他,别因为别人的情绪随便放弃自己的目标。

083 为什么别给老板省钱

  • 总想着省钱会让你产生资源稀缺的思维

084 怎么让老板多给点活动预算

  • 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你出的价符合我心中的值,一锤定音,绝不含糊。

085 老板为什么不听解释

  • 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突发问题,但不要忘了,解决问题,也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靠谱的员工,提出问题时都会带上解决方案。

086 忍受不了老板怎么办

  • 如何跟“没耐心”的老板沟通呢?要先说“结论”,前5秒就要直击重点,引起他的注意。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金字塔表达原理,先说结论,再说推导结论的过程。如何跟“抠门儿”的老板沟通?很简单,先谈“钱”,把投入产出比摆在他面前,再谈“怎么办”。怎么跟“想一出是一出”的老板沟通?这样的老板,要么是竞争心很强,看到对手做什么,也想做;要么就是创新力很强,天马行空点子多。所以先问“原因”,搞清楚他要做这件事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因为有可能他这么多想法的背后,其实有且只有一个

089 你跟老板说过“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 我始终坚信,让一个人痛苦的事情,必然不会产出好结果。结果不是目的,人才是最终的目的,事情背后,永远都是人的力量。结果不会大于感受,是感受,成就了结果。

090 怎么快速“上位”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看领导的劣势就觉得他不行,你就没了信心,干不动,那领导就成了你的天花板。他会阻挡你的成长。不如,放弃幻想。不要期待领导“处处都完美”,把他的劣势当成自己的机会,用自己的优势去补位,那他就是你的起跑线
  • “你不必喜欢或崇拜你的老板,你也不必憎恨他,但你得管理他,好让他为组织的成果,以及你个人的成果,提供资源。

091 和老板一起出差,途中聊什么好

  • 聊聊你们这次出差的任务,去时聊你的思路,回来时聊你的复盘和计划
  • 如果再有时间,聊聊自己对公司业务价值的理解,聊聊自己最近印象最深的一个用户故事——那些对用户产生价值的瞬间,就是你和老板工作的最大意义。聊人,包括聊老板和聊自己。如果事情都忙完了,大家松了一口气,不妨闲聊几句,最好的闲聊内容,是聊“人”。那就先去聊老板。有人会觉得讨论老板,会不会不礼貌?当然不会。所有人的沟通,首先关注点都在自己,这是人的本性。如果你把老板也当成一个“人”,那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好奇。问老板创业至今最难忘的事情,问他心里最崇拜的人,问他这么多年最感激的事,问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等等

093 接到领导任务时,最恰当的反应是什么

  • 其实最恰当的反应是:1.确定完成时间,主动告诉他“我会什么时候完成”。2.明确工作要求,“这个方案我会做到什么程度”。

094 我老实听话,为什么得不到领导赏识

  • 不要让别人的经验成为我们做决策的唯一依据,成为我们放弃思考的最佳借口,这个经验应该成为我们的台阶,而不是天花板。我们要借助这些经验,去做领导看不懂、做不到的事,去帮他查漏补缺,这才是价值的体现。

095 老板这是栽培还是压制

  • 越是想法不同,就越是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件事对你而言是否有价值。第一,你喜不喜欢做这些事?也就是它对你有没有情绪价值。喜欢一件事,就会做得愉快。每天醒来兴致勃勃,这是很难得的体验。有这种情绪,事情做得都不会差,哪怕遇到困难,也能自己克服,坚持下去。第二,这些事对你将来有没有帮助?也就是长期价值
  • 第三,他给你加工资吗?也就是短期价值。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三种价值,至少有其一,才算“栽培”。有了自己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就不会让任何人的评价影响你衡量自我价值。

098 领导是杠精,怎么办

  • 梳理逻辑,防范风险,是他们的本能,是赖以生存的方式,我们能做的,只有一点:从应对模式调整成创造模式,使用好他的这个特质。
  • 创造模式有两个关键点:1.凡事先做预警。
  • 把他变成你的军师。

099 又被老板骂了怎么办

  • 不必因为老板的不满,就否定自己。老板不满的情绪,是老板自己要解决的事,这不是你需要纠结的问题,因为你无法掌控。而你能掌控的、你要做的,是从老板的不满情绪中脱身,把精力聚焦到你的方案上。之所以说这个思维很厉害,因为它可不是什么心理安慰,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课题分离”——处理好自己不满的情绪,这是老板的课题;做好方案,是你的课题,得把这两个课题分离了,你的工作才不会受制于老板

《写作即疗愈》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埃利森·凡伦

  • 写作并不是专属于某一类天才的精英式活动。写作是一种交流、是自我发现、是创造、是灵性活动和自我表达。写作是我们用来寻找和练习理解内心声音的基本方法。很显然,写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冲动。你究竟为什么要将自己排除在这种写作实践之外呢?
  • 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回报就越多。写作对我们有很多帮助。 1.只有说出我们的经历,我们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它。 2.用语言描述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这样它就不会让人感觉模糊,而是开始变得可以实现。 3.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和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之间建立一座桥梁(神经通路)。 4.用过去的经历来治愈我们和培养我们的韧性。 5.从正确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战。 6.为老问题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 7.建立我们的自信。 8.增强我们的工作记忆能力和整体认知能力。 9.培养更多的满足感和感恩之心。 10.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清晰的思路。 11.提高我们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 12.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帮助我们睡得更好。 13.对抗和抑制焦虑、压力和抑郁。 14.把我们周围善意的和批评的声音过滤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理解自己的想法。
  • 简·克劳斯(Jen Cross)写的《写下完全的自我》(Writing Ourselves Whole)
  • 路易丝·迪沙沃(Louise DeSalvo)的《写作是一种疗愈的方式》
  • 你可以仅仅因为想写就去写——你觉得自己被一种力量推着去写作,即使你没有出版的愿望。
  • 杰西卡·劳瑞(Jessica Lourey)的《重写你的生活》(Rewrite Your Life),
  • 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准确定义我们的经历,将有助于我们避免过度夸大或低估一种经历。我们使用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问题,并诚实地去评估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不是说任何文字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是正确的词语才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一种经历:你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一个特定的话题,直到你最终想出它。当你终于能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你的感受或经历的事情时,你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如释重负的解脱感。 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说:“用得正确的词语与差不多正确的词语之间的分别,等于闪电与萤火虫之间的分别。”这就是写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找到正确的词语。
  • 这个术语,我能给出的最简单的定义是:表达性写作就是在纸上分享你对某一主题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的行为。表达性写作涵盖了从散文到诗歌,到意识流,到情感词的罗列,再到关于某一主题的一系列想法等不同形式。这种类型的写作可以帮助你疗伤,并以一种新的方式了解自己。
  • 当我们深入研究生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就会发现写作是生活中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写作实践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实践。当我们从写作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我们也就从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了。
  • 实际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象征着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自己可以自由地思考、梦想、反思和进行创造的空间,以及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力量的空间。
  • 我的建议是每天坚持20分钟的写作。如果你无法做到,那就试试10分钟。如果对你而言10分钟似乎也太长了,那就坚持5分钟。
  • 因此,安排写作的两个最佳时间就是在你起床的时候或上床睡觉的时候。
  •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就像那天站在教室里的我一样:等待着某个人出现,告诉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为我们来回答人生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给我们提供一套让我们感到安全的规则。我们始终追求安全和保障,但是创新和创造力却往往发生在安全和保障的边界之外。写作本身邀请我们进入这个过程之中。它邀请我们坐在创造力之桌的旁边,来到我们自己的人生之桌的旁边。
  • 我们试图将精力聚焦在一件事情上的行为揭示了我们一直以来都受到外部事物的侵扰,总是会分心。
  • 如果你打算用任何一种方式让自己保持在当下,与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一致——这个过程就如同把事情写在纸上一样,你就是在逆流而上。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以一种有利于精力聚焦的方式来设计的。
  • 人生的意义往往始于问题,而不是答案。
  • 从更好的问题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寻求答案。它们让我们在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循环中不停地运动。
  • CBT模型假设我们生活中的事件、思想和感觉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1.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事情。 2.我们对那些事情都会有想法。 3.我们对这些想法都有切身的感受。 4.这些感受导致我们以某种方式行事。 5.这些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
  • “先写下来,然后再编辑”的价值不仅在于你能在纸上写下更多的文字,还在于你会在写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你将会享受这样的兴奋感:充满好奇和偶然性,在桌子上有创意地摆弄一个东西而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你在第一次尝试时就不需要做到完美。
  • 人类的精神不像人类的大脑那样追求生产力和效率。人类的精神渴望思想的深度,而不是宽度。人类的精神无法给出关于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人类的精神世界与思想贡献、文化遗产、影响力和价值有关。人类的精神更关注奉献而不是索取。人类的精神想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

《人生百忌》书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 “记住谁是主!”这句话非常重要,而且你愈亮眼,愈要随时叮嘱自己:“现在我要进会场了,今天的聚会,某某是主。”
  •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就是这个道理。事情已经成了,人已经得了大病,既然已经难以挽回,就不必说,不必谏,不必归咎!
  • 只要是既成的事实,再也无法挽回,说了也没用,就千万别说。
  • 所以当他们决定了,越不合你当初的意思,你越得跑在前面效力。
  • 那么,当事情败了,你也送了半条命,他们会向你道歉。 事情成了,他们则会赞赏你:从善如流、改过向上、戴罪立功。 现在你懂了吧!为什么争取提名的时候,可以把对手骂得一文不值。对手“出线”之后,又要抢着当他的竞选团队总干事。
  • 孔子早说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今天有多少孩子跟父母讨价还价,既要美式的自由,又要中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自动,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
  • 那是法,有法才有效率和公平,有效率才能使更多人受惠,有公平才能安定人心。
  • 任何时候,你只要显示“见猎心喜”,或求之不得的样子,都容易把自己谈判的力量降低。
  • 如我前面所说,你太想、太急、太见猎心喜,都会是你谈判的“势弱”。这也是古人讲“说大人,则藐之”的道理。愈是跟自以为了不起的人说话,你愈要表现得自信。
  • 总归一句话,你既然要做的事,需要站着或坐着完成,就别躺着想。躺下的脑袋,没有资格为要站着做的事情做主。老是赖床做梦的人,很难在真实世界有大的成就。
  • 记忆力好、礼貌、周到都不难,难得的是他能掌握分寸。聪明人能不自作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
  • 我写这许多,说给社会年轻人看,告诉大家:不可自作聪明、自以为比上级聪明,而不听令办事;也不可自作聪明,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擅自做主。
  • 你可以让属下分层负责,但不能让他们越俎代庖。因为只有严守分寸、情理分明的组织,能够把错误减到最少,获得最大的成功。
  • 心理学有句话说得好:“每个人都可以很客观,但是每个人的客观都有限度。”
  • 人生百忌,忌公私不分、分层不清、情理不明!
  • 一个没有任何信仰,却能快快乐乐、心安理得过一生的人,应该是更健康的人。”
  • “天时”往往比“地利”与“人和”更重要,因为好的时机常常就是抓住了最有利的“地利”与“人和”,同样的表现,天时不同,常能造成不同的效果。

《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书摘

black smartphone screengrab
  • 我最喜欢的是《战略历程》,因为润米咨询是一家战略咨询公司,我多次用这本书给客户做“什么是战略”的科普,所以我特别希望有机会和明茨伯格讨教战略的问题。
  • 选择管理者的人最好去听一听那些最了解候选人的人的意见。他们还不能去问候选人的配偶,因为现任未免有失公正,而前任则更加有失公正。但是,他们绝对可以去问问候选人下属的意见。
  • 当你不确定该怎么做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先行动后思考,而不是先思考后行动。你先进行小幅度的尝试性行动,看看是否奏效,如果没效果,就换另一种方式,直到找到有效的方式,再放开手去做。也就是摸石头过河。
  • 有效的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社区,而不是人力资源的集合体。
  • 谁都可能冒出一个以后会变成愿景的想法。把桌子腿卸掉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它是一件重要大事的开端。
  • ·由于成本通常比利益更容易衡量,效率往往会只顾经济指标。以罔顾不容易衡量的利益为代价,削减可衡量成本。
  • 把衡量作为管理的补充是个很好的想法:衡量那些可以衡量的,认真对待那些无法衡量的,并用心去管理这两方面的内容。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能测量它,那就管理它,尤其是你有能力管理的话。
  • 那些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都是跟自己竞争的人,而不是跟别人竞争——他们把自己做到最佳。

《生涯线》书摘

black smartphone screengrab
  • 在与老板进行对话时,不要过多关注你所得到的评分,而要力争得到自己所需的深度反馈。如果你看淡了数字和分数,也就为自己敞开了大门,去接收实用的真实反馈。
  • 如果不积极去征求和采纳反馈信息,就会受限于有限意识(bounded awareness)。
  • 不要为那些建议找理由,或者是辩解;不要责怪他人;不要生气。如果你的反应是那样,他人有可能不会再给你真实的反馈。你所需要的就是接收反馈信息,然后思索。
  • 希拉的反应也给了我们另一条经验教训,即留意他人的感受。即使你坚决不认同他人的观点,他人的感受依然重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你毫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恶名”很快就会传播开来。你需要问一些明确的问题,请他人举出具体的例子,然后努力改变那些在你看来错误的印象。
  • 在与导师进行对话时切记这句话。重要的不是表现出你懂多少,而是展现你的倾听和学习的能力。
  • 将这个定律用到工作上,要确保取得最佳绩效,适量的激情(但不是过高的或错位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激情不足,可能就无法集中精神,人们会失去信心,甚至是害怕面前的行动。从图2-1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激情,也就没有了绩效。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毅力也会逐渐消退。在水平轴的另一端,如果激情过高,绩效也会为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的决策和推理能力会受影响,从而阻碍绩效的提升。当害怕或恐慌时,人们会过于兴奋,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常常会“怯场”。同样,如果因为担心结果而压力过大,一些基本的事情都会很难完成。
  • 当机会出现时,可以战略性地偏离自己的计划,但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 要有毅力,还必须有准备。罗马哲学家塞内卡(Seneca)是2 000年前的人。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幸运就是机会之路与准备之路的交会处。”
  • 在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线时,也一定要小心,不要放弃那些重要领域的控制权。放弃控制权也许能让你在短期内获得收益,但规划自身生涯线的目的就是制订计划,争取持续赢利。
  • 有耐心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浪费时间,坐等机会上门。恰恰相反,你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紧迫感。
  • 请记住,随着你在职场逐渐成长,必须让自己看到那些冒出来的、此前想都没有想到的新目标。只要跟着自己的计划走,那些曾经看上去难以想象的目标很快就会变得切合现实。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行动”,这条策略将助你一臂之力。
  • 与迪克·巴斯一样,你会发现,在考虑目标时要大处着眼,这会让你从中获益。不管如何努力,你绝对不可能一次完成所有工作。
  • 1.有目标强于没目标。 2.具体的目标强于泛泛的目标。 3.有难度的具体目标强于容易实现的目标。
  • 让你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减肥
  • 呢?“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行动”
  • 不要过多思考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因为某件事情而不知所措或颇感困惑,那么停止过度分析。暂时搁置,或者去做其他事情,等思绪平稳下来之后再做决定。
  • 优秀的军事领袖非常善于使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行动”策略。
  • 决断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它能让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其他人则需要花时间来追赶你,琢磨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他们会将你视为领导者。你也必须开始有同样的想法。
  • 许多人拥有成功的能力,但缺乏较强的执行力。这种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没有清晰且切合实际的计划,结果是眼高手低,急于求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 在《小赌大胜:卓越的公司如何实现突破性的创新和变革》(Little Bets)
  • 该公司过去也一直使用这句话来表述自身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IBM公司意识到必须给员工空间,让他们能进行创造性的新工作,否则会导致公司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 如果有过这种经历,那就是处于心流的状态。它就像沉迷于一些活动,而这些活动要满足3个基本的条件,即你喜欢这件事,它要求必须精神集中,而且你有做这件事的能力。
  • 在平稳期里,你可以培养一些技能,不仅提升自己在当前岗位上的技能,而且还为下一个岗位做好准备。
  • 在经典书籍《问题解决》(On Problem Solving)中,德国已故心理学家卡尔·登克尔(Karl Duncker)介绍了他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 从多个方面来说,红海战略是一种防御性的,而蓝海战略则是进攻性的。之所以称为红海,是因为水域由于竞争对手的残酷无情而变得血腥。通过进军蓝海,你可以更多地去关注自身,将精力放在那些你认为进行创新和取得成功所必须做的事情上。由此你可以进行内部竞争,从而实现更令人满意的成果,无须去与他人一决高低。
  • 你必须在工作中创造并维持自己的溢价。如果不这样,企业会用你去“交换”业绩更出色的员工。你必须确保自己不会停滞不前,从而防止出现这种结果。
  • 在职场中,你应该立志成为创新者或内行,率先发现自己必须培养哪些新技能,这样能让你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 为了避免停滞,最艰难的就是在变得墨守成规之前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这要求你意识到曾经奏效的方法不再有效,但遗憾的是,这点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 事实上,如果你能吸取失败的教训,学习新知识,做好更充足的准备,那这就是建设性失败,能让你此后以更快的速度走上坡路。
  • 美国人应该乐于承担这些风险,推动知识的发展,丰富我们的经历,并拓宽我们的领域。我们相信所发现的风险和挑战都在我们集体的经验范围之内,且能够加以克服。
  • 失败通常被理解为出错,但失败的结果本应该是更积极的。现实中存在更为糟糕的失败,即因为恐惧而未能尝试重要的事情。
  • 它意味着只要迈出正确的第一步,在最开始就表现强劲,那么同事和上司心中就会对自己有正面的预期,进而推动自身职场生涯线的发展。
  • 外向的人通常说多于听,内向的人则恰恰相反。内向的人更加谨慎,深思熟虑;外向的人乐于快速采取行动,更愿意冒险。
  • 肖恩·埃科尔(13)在其《快乐竞争力》(The Happiness Advantage)(14)一书中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分析了为什么最初就要追求快乐。

《冯唐成事心法》书摘

black smartphone screengrab
  • 在必须做的事上,没有天赋怎么办?迎难而上,我就干它,我多安排时间干它。
  • 曾国藩在一篇文章里这么说:“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 既入凡尘,又安能真正做到平衡工作和生活,只是尚能做到“手里有刀,心中有佛”。我把我能够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最重要的秘诀教给大家,四个“有所”:一有所逼,二有所专,三有所规,四有所贪。
  • 不得已,有所逼,有一个前提——管理自己的工作习惯,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工作狂魔。
  • 你喜欢早上工作或者晚上工作,希望周末领导不打电话、不发微信给你……都是你所谓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工作平衡的选择。这些选择你要让自己和周围人知道并遵守,久而久之,你会享受到它给你带来的红利。
  • 有所规划,多做计划,比眼前抓瞎要强。
  • 曾国藩实际上说的是两种态度:做事要勇猛精进,处世要豁达恬淡。这也是他一直强调的“刚柔相济”,用平常心处世,用进取心做事。手上有刀,心里有佛;脚下有闹市,心中有山水。一个易行的方式是:上班你就埋头做事,下班埋头文艺,开会杀伐决断,然后去博物馆看美好的书画、器物,养眼、养心。
  • 读书:“吾辈读书唯敬字、恒字二端。”
  • “敬”是敬天悯人,尊重常识和积累,尊重事,不走捷径。“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就是你遇上事,沉着冷静,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恒”是在对事上,坚持投入时间和精力,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不求速效,不着急。
  • 如果立志不朽,就要拿出一辈子的时间。读书、写作、做人、做事,都是一辈子的事,而“敬”“恒”,就是抓手。对自己狠,才是真狠。对自己真狠,长期对自己真狠,才能成为一个真的猛人,才能在职场上获得真的自由。
  • 故善用兵者,最喜为主,不喜作客。”善于打仗的人应该自己做主,在自己的主战场打胜仗,不喜欢客场作战。
  • 1.先知道一百个关键词。
  • 找三到五个专家跟他们坐下来谈半天到一整天。
  • 2.找三到五个专家跟他们坐下来谈半天到一整天。
  • 3.找三到五本专著,仔细地看完。
  • 其实就好比鸟儿在枝头上,它掉不下来并不是仰仗这根枝牢固,而是它有翅膀。你仰仗的是你的学习能力,了解一百个关键词,和三到五个专家深谈,找三到五本书细看,这些都是你入门诀窍中的诀窍。
  • 有人问我,选择工作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我不能帮你选,只能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你刚毕业的十年,不要管收入,埋头长本事。入门,进阶,登顶,没有十年以上,你是绝对做不到的。
  • 4.价值最大化。价值最大化或者影响最大化,而不是挣钱。追求挣很多钱的,往往没有挣到钱;追求挣很大名的,最后也没有挣出很大名。你应该追求的是价值最大化或影响最大化。
  • 在商业这边,我就采取有修养的人的方式——低调,等待闲话平息,我抑制住自己,我不管不理不想。
  • 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在你不能做正事的时候,抓起你的爱好。这样才能做到得志行天下,不得志独善其身。
  • 对于成事来说,适度的妒忌和贪婪之心是必需的。立功立言、攻城略地带来的快感是“做事”的原动力之一。正所谓“大部分的天才都是偏执狂”,对事情的某些方面保有执念,甚至欲念,是成事的前提。
  • 你有可能听过我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是对于顺境而言。在顺境中,我们在大方向上、大势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忽然来了百年不遇的逆境——新冠病毒,我送你十字箴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 把自己稳定之后,不要停止努力,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
  • 在那之前,我总觉得“中庸”是略带负面的词。“中”,没有新意;“庸”,庸俗。中间没有新意的庸俗,那有什么意思?但是我看冲浪的人在冲浪板上,逆境、顺境、逆境、顺境……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面,能够站住就不错了。“中庸”是一种平衡,如果在这种日子里,在这种无常里,能够平衡,能够立住,浪就会让你往前走,日子就会往前,你就会迎来好时光。
  • 所以要处理两个误区:一、多数我们不舒服的时候是逆境而不是绝境。二、过分夸大逆境,太被动,对于成事的修行者是不对的。天会留机会给人,当大家都恐慌的时候,你应该想,在这种状态下,我能有什么样的机会。
  • 我听了就明白人家说的两点:(1)我一个人努力,跑到最前头,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呈现,而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2)我跑得太快了,别人跷着二郎腿上网,看我也会生气,这样也不是团队精神,还容易遭到别人妒忌。
  •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你积累不够,无法承担你的名声。
  • 1.你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你要时刻准备着你的时机到来。你可以把努力集中到去磨剑、长本事上。 2.能打仗、能力战、能快跑的时候,请力战、快跑、成事。你要具备能够力战、快跑的能力和精力。这是可以努力的地方。 3.获得某个细分领域最多的知识和最高的智慧。在你竖旗、立山头之前,你在这个细分领域多积累知识和智慧。不要太早就说自己已经具有了,多扪心自问,在你试图称王的领域,你的知识和智慧够不够? 练就一身本事,能成大事时成大事,不能成大事时继续躲在某处练成事的本事。得志行天下,不得志独善其身,淡定而从容。
  • 国藩有一句话:“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 如何在现实中修行?珍惜每一个不舒服和难受。在每一个不舒服、难受的时候,跳出自我,把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当成人类中的一个,当成另一个他人。你想一想,观察一下,这个人到底怎么了?这个称为“我”的东西,他感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舒服、为什么难受?我们改变不了基因、原生家庭、环境、教育、遭遇,但我们可以从任何一刻开始觉察“我”这个人到底怎么了。
  • 觉能生慧,察觉才能产生智慧,让我们更好地与自己的肉身和灵魂相处,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 横轴,左边是笨拙,右边是聪明,这个轴的维度是聪明程度;纵轴就是竖轴,上边是勤奋谨慎,下边是油腻,这个纵轴的维度,你可以说是油腻指数。
  •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如果事情没有做得很完美,有反对的声音,有些噪声,不要太搭理它们。“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内心强大到浑蛋,非常重要。
  • 迈克尔·波特,就是提出“波特五力”的战略权威,写了三大本关于战略的经典理论书,在MBA中至少是一个学期的课程。麦肯锡呢?不在麦肯锡工作两年,不每周八十到一百个小时地工作,你连战略管理的门都摸不到。
  • 麦肯锡的定义,战略就是一套完整的行动方案。这套完整的行动方案包括:何处竞争、如何竞争、何时竞争。
  • 第一个核心词:行动方案。战略不是一个口号。具体行动要做什么,教到中层经理水平,而不是一把手水平。他知道之后的两三年最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 第二个核心词:系统性。何处竞争、如何竞争、何时竞争,这几个关键点之间,商业逻辑是不是通畅,互相有没有矛盾
  • 第三个核心词:合理性。当你已有一套行动方案,而且是系统的时候,之后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关键战略要素后面都要有一个“为什么”。何处竞争,为什么这么定?如何竞争,为什么这么定?何时竞争,为什么这么定?
  • 第一个C是Company,第二个C是Competitor,第三个C是Customer。
  • 2.“勿必”,不要一定怎样。不要“一个流程必须这样”“一件事一定要这么干”,如果一个人坚持一成不变,经常会出现重大的错误。
  • 能否成事,能否多成事,能否持续多成事,是我眼中领导力的金标准。
  • 在公司创立的早期:抓大放小、容人、定方向。
  • 不能等、不能靠、不能指望其他人在最关键的时刻,比自己更努力、做出更重要的决策。
  • 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
  • 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 找一个对方最好的交流状态,就是找他最容易听进去话、他最有创造力的时间。
  • 组织架构一定要相对扁平,而且组织架构中的核心,要有明确的责权利(责任、权力、利益)。
  • 他每次见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Are things under control?”(事情是否在掌控之中?)。其实无非是两点。一是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得怎么样,是否在控制之中?二是时间线是否在控制之中,是否能够按时、按质量解决问题?因为在麦肯锡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 你一直要想三件事,其实说白了是一件事:挣钱。如何挣钱,如何多挣钱,如何持续地多挣钱。”
  • 一个能够把其他人的利益,特别是生命中贵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的人,一个能拎得清的人,往往会走得更远。
  • 有条理,能够把事想清楚、说明白。
  • 不要老想,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跟大家表达出来,提合理化建议。
  • 无论是说,还是做,还是想,重要的不是你替领导去想,而是你作为中层干部,多想细节,多想技术上、战术上如何实现,多想到底面临哪些操作上的困难点,以及如何在技术上、战术上处理掉它。
  • 如果你觉得,这个五步太多了,能不能再精减一点,那我挑三步,不贪财、不怕死、不惜力。不贪财、不怕死、不惜力,就是一个合格的好干部,假以时日、假以时机,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高级干部。
  • CEO整天该干什么?我的总结跟曾国藩说的类似,但更好记。三方面:找人、找钱、定方向。
  • 人先于事,宁用朴拙君子,不用聪明小人。当然要有业绩,但是要先讲价值观。
  • 我跟很多做过大事的人聊过,成一件事,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什么?最后总结为三个必要条件:一是这件事你能干,你有能力去干;二是这件事让你干,政策、法规、大形势、体制、机制让你干;三是这件事你想干,你有动力去干,你有热情、激情去干。如果非要在这三点里拎出更重要的,还是你想不想干。
  • 带队的人最好是个狂热的阿尔法人。男的也好,女的也好,最好是一个阿尔法人类。阿尔法人类有哪几个特征?我的总结是三个“A”:Aggressive,他要一直保持一个非常强的好胜心;Acquisitive,他非常想获得;Accumulative,他不仅想获得,想胜利,而且“贪得无厌”,想一直胜,一直获得。(
  • 如果想一直保有锐气,需要制定长期制胜的战略。中长期要往什么地方走,只有变成一个愿景,在大家心中,上下同欲,这样的团队,它的锐气才会一直在。
  • 4.“二八原则”,定制度不要求全,尽量浅显,否则很难做执行。如果不能执行,会影响管理层的威信,影响一把手的威信。
  • What,开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When,何时开会。不能说:“啊,明天上午开。”上午几点开?要精确到分钟。 Who,谁来开会,谁做主持,谁做发言,谁做记录,每个人来做什么,通知到每个人。 Where,何地开会。 Why,为什么开会要讲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地说“OK,明天过来开会”,而是要把会议目的讲清楚。大家了解此事,才会对此事有动力,开会效果才会好。
  • 2.会议材料提前一天发到参会人手上。除非是头脑风暴会,否则给大家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来消化会议内容。 3.会议主讲人会前做好演讲准备。一个秘诀就是,如果你想被大家了解,想获得更多的机会,在会前好好做好演讲准备,是最快的捷径。不要浪费任何一个能在大家面前发言的机会。
  • 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强调四个“P”。第一个P是Purpose,也就是告诉大家会议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个P是Preview,告诉大家这个会有几项内容,做一个预览。第三个P是Procedure,也就是这个会怎么进行。你可以说,我们这是一个头脑风暴会,大家有任何意见,可以随时举手说。也可以说咱们是一个汇报会,先由主讲人讲多少分钟,讲完之后,有多少分钟是大家的讨论时间,还有最后的总结时间是多少。先把流程跟大家说好。最后一个P是Pay off,就是这个会希望最后达成什么共识,或者完成什么决策、安排什么事情。一个Pay off让大家对于会议的效果有一个预期,对最后达到的效果会很有帮助。也可以把最想要达到的效果放在最前面讲。
  • 在麦肯锡,我们给每个人灌输一个观念,就是反对的责任(Obligation to dissent)。公司给你工资,给你时间,让你参加一个会议,不是让你去喝水的,不是让你在笔记本上练硬笔书法的。你要听大家的发言,一旦有任何意见,哪怕你是最小的职员,也有反对的责任。
  • Follow through,督促执行。有可能是主持人做这个工作,有可能是一把手做这个工作,有可能是记录人做这个工作。这就是会议做的决策:谁,什么时候,干什么,递交什么东西,得有人去盯着,要隔三岔五看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了,又发生了什么新的情况。
  • Feedback,结果反馈。具体执行的人有义务跟相关领导反馈。反馈上次开的会做了什么决策,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去做了,结果发生了什么。如果需要,再召集一次会议;如果不需要,也要告诉相关的领导,事情怎么样了。
  • 在麦肯锡,有一条铁律——“Obligation to dissent”,就是你有反对的责任。注意,是“责任”。
  • 当听到不同意见的时候,麦肯锡还有一套“三步走”话术。 1.必须感谢,要谢谢人家。说“谢谢Jenny提意见”“谢谢Henry提意见”。 2.需要停顿一下,重复一下别人说的意见,让对方感觉到,你尊重他的意见。 3.如果同意对方的反对意见,就表示同意,非常真诚地表示同意。如果不同意,不必争论,不必反对,说一句,“我会认真考虑,感谢你的意见,我会再想一下”。
  • 怎么做出管理决策?我再给出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工具,分三步。 (1)列出备选方案。一件事有哪几种可行的方案。 (2)列出每种方案的优点、缺点。没有一种方案是十全十美的,如果真有一种方案十全十美,大家就不用讨论了,你一说,我就听。 (3)给出建议。要给领导明确的态度。因为几个方案有怎样的缺点、优点,以你的见识,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你选择方案A,还是B,不要让领导做选择题。
  • 表面上这句话的意思是,群众无知,只会盲从。实际的意思是,一个好的领导,如果他能掌握时机,在合适的时机振臂一呼,就能够起到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的作用,这就是精英的素质,也是领导的艺术。
  • 战略就是如果一个领袖带着他的班子、他的核心团队,把这个战略制定出来了,这个组织的中层要非常清楚,在之后的三年里的每一个月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去做。让这个组织中的三四个中层分头去默写,下个月该做什么,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 变革管理,如果切一刀,一个维度是变革制度,另一个维度是变革人。关于这两个维度,曾国藩有句话——“先哲称‘利不什,不变法’,吾谓:人不什,不易旧”。意思是,先哲说,如果没有十倍的利益就不去变法;如果没有十倍的人才储备,或者说,新人没有比旧人好十倍,这种情况下,不换人。
  • 其实渐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翻天覆地的革命,对一个公司更有效。特别是这些渐变结合了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公司的执行,在公司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逐渐发生改变。
  • 如果真要变,认清主要问题,分析好左左右右前前后后。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我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案?哪些方案有什么样的好处和坏处?主选方案是什么,备选方案是什么?推进这个方案有什么样的路线图?中间可能会遇上什么样的问题?我有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把这些东西完完整整地想清楚想明白,然后狠狠去改。
  • 大家要知道,如果作为一个组织想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需要彼此互相配合,在彼此互相配合之前和之下,是互相信任的。
  • 变革管理的另一面,一种看似悖论、但是更有效的方式,是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十倍的利益,不需改革制度;没有十倍的人才储备,或者新人没有好过旧人十倍,不要淘汰旧人。这句话偏保守,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两个残酷的事实:从长期看,需要变以及真正能变的法,并不多;从长期看,真正能更好用的人才,并不多。
  • 先民主。在实施民主集中制的时候,要先民主,发言的必须发言,反对的必须反对,倾听的必须倾听。
  • 公司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越倾向于财务管控。它核心的要求是在同等风险下,投资回报最高,或者是在同等投资回报下,风险最低。因为公司太大,管运营、管战略,都管不过来,就倾向于收钱就好,平衡好风险和回报、投入的关系。
  • 6S”,是华润从自身特点出发,探索的多元化管控企业的管理模式,包括以下6个系统:战略规划体系、商业计划体系、业绩评价体系、管理报告体系、内部审计体系、经理人考评体系。
  • 第一步,战略规划体系,要明确集团下属业务单元中长期的战略。如果以三年为期:一、要做什么事;二、要完成什么战略目标;三、会形成什么样的财务回报;四、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支持。这是非常简要的战略规划体系的精髓。 第二步,商业计划体系。商业计划体系建立在战略规划体系之上——你有了三年中长期规划,那最近的这一年应该干什么?谁负责什么,要提交什么,要什么样的资源,最后形成什么样的财务表现……其实就是三年规划和一年的详细的商业计划,或者叫“商业预算”。 第三步,业绩评价体系。一年执行商业计划,三年执行战略规划,那要如何来考评这个团队?这几个人做得是好还是不好?关键要看哪些战略指标?业绩评价体系,是晋升机制中一个最重要的输入。业绩不向辛苦低头,要清晰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业绩是好还是不好? 第四步,管理报告体系。作为一个管理上万亿元资产的集团,如何能够非常准确、及时地看到管理数据?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一个星期能看到什么样的数据?搁到各层管理者面前,这个管理报告应该长成什么样? 第五步,内部审计体系。管的是在战略规划体系、商业计划体系、业绩评价体系、管理报告体系这几个体系运营过程中,数据的真实可靠,人的真实可靠,有没有作假,有没有做坏事? 第六步,经理人考评体系。这一点是晋升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考评哪几方面?先是业绩评价体系,这个体系要紧扣商业计划,商业计划又要紧扣战略规划。他的战略目标,一定要相对好地达成。
  • 信任公式,(可信度×可靠度×可亲度)÷自私度,就等于信任。有了信任,我们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才能成事、多成事、持续多成事。
  • 在职场里,招人喜欢的方式挺多的。某些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方式,到最后也不见得成,不能持久。合法、合理且能成事的,有一条明路,但明路很有可能不是一条,我先指出这一条。一条我从曾国藩和我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出来的路:两“心”——一是诚心,二是虚心。
  • 诀窍是,找准别人真的很赞的地方,往死里夸。不见得话很多,但是要往死里夸,多夸几次。
  • 保持要名的心。“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按李鸿章二十几岁的说法是,“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想成事、想成大事、想争第一,有些名就是想要。
  • 不要把交流的时间花在评论某人可能怎么坏,而是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我打算怎么做,做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好处,对我有什么好处。
  • 交友的标准,曾国藩定的是能骂你的人、能挑你毛病的人。
  • 这就是曾国藩说的,中年正是可圣可狂之际,可以往上走,也可以往下走,也可以在中间晃悠。这就是中年人的难办之处。
  • 曾国藩讲的是如何从朋友的角度,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就是除了管好自己,争取有几个好朋友,能够时不时地挑剔你。“
  • 一个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协调能力。
  • 另一个是管理项目进程。你和团队的每一天,都有很高的成本。你能不能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质量,完成规定的动作,推进这个项目。
  • 第一是人,就是和自己喜欢同时也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 第二是事,做自己擅长又喜欢的事。
  • 其实你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一是要有喜欢的人,二是要和喜欢的人一块儿去做事。所以,在职场中我想给的提示是,最大的幸福来自最美的身边人。不背叛,能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不为小利所动,不争一时得失,能够推功揽过,最美好的是能和这样的身边人一起工作,一起度过好时光。
  • 他非常坦诚地说,在真正危难的时候能跟你走的,一定是爱你的人,那些怕你的人,绝无一丝可能跟着你走。
  • 为什么愿意一块儿吃这么多的苦?更大的利益面前,为什么不去追求?为什么有更好的机会,不去?为什么有其他更强的团队,不愿意加入?其实都因为一句简单的话——“We had good time together”(我们一起有过好时光)。
  • 希望你看到上述之后,能够找到你最美的身边人,能够在危难之际有个人还跟着你,能够在度过漫长的职场时光之后,你可以跟周围最美的身边人说“We had good time together”(我们一起有过好时光)。
  • 我有一个老哥,做了四十年的投资。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他跟我说:“一个人做不了的生意,我就不做了。”其实成事的人,会修炼自己、修炼团队、修炼事情,但是转回来一定要知道你的起点是你自己。你的起点是你一个人,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成。
  • 选择舒适闲逸,就要付出遭人轻慢被边缘化的代价。 选择力争上游,就要付出与惯性、惰性搏斗的代价。
  • 有两类大事可以成:一类是立功,立功不朽;另一类是立言,立言不朽。要把这种目标定了。
  • 司马懿的弟弟问司马懿,你为什么能判断诸葛亮不行?司马懿回复:“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 职场中最重要的不是能力、人脉、所受的教育,而是态度。如果态度对了,就不会走错路,不会吃大亏,即使没什么成就,你还是一个很好的人。
  • 无论你从事哪个行当,“敬”,用一个常用的词语来概括,就是“慎始敬终”。“慎始”,如果没有想清楚,就不要开始;“敬终”,就是一旦做了,扎扎实实地落实,从头做到尾。
  • 第一个,把自己变得很忙,时间都是按十五分钟、三十分钟切开,这样还没来得及焦虑,就马不停蹄地去干另外一件事了; 第二个,培养专注的能力,就是一段时间不焦虑其他的,先把手上的事干了; 第三个,培养一些能够克服焦虑的非工作习惯,比如跑步、喝点小酒、写点毛笔字、阅读一本有意思的书,战胜焦虑症。
  • 如果想成事,有一个原则一定要遵守,那就是:在世界上、在地球上,老实修炼,老实做事,在任何时候都做个老实人。
  • 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是没耐心、没有恒心,不尊重商业规律,总认为我可以乘风而起,捞一把就走。
  • 曾国藩提炼出三方面:一是有志,志气;二是有识,见识;三是有恒,有恒心,能够持久。
  • 北宋理学大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把这四句话,称为“横渠四句”。
  • 我是这么想的:立德是智慧、慈悲、美感。
  • 智慧是三观、方法论、进退的分寸,包括对灵、肉,以及情绪的管理,等等。 慈悲是善良、底线、同情心、有所不为和有所必为等等。 美感是对于眼、耳、鼻、舌、身、意,综合愉悦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说不清,但就是知道。
  • 如果想学作文,就应该扫荡旧习,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地上立出自己的旗,把之前会的、之前存在的都抹去,这样才能开始有新的东西出现。
  • 西方人有《小说的五十课》,中国人有《文心雕龙》,这些大部头的文论都构建了相当复杂的标准体系。
  • 简洁的版本也有,西方人有好文章的“6C”:
  • 简洁的版本也有,西方人有好文章的“6C”:Concise,Clear,Complete,Consistent,Correct,Colorful,就是简约,清澈,完整,一致,正确,生动。更简单地说,表达的内容要能冲击愚昧狭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探寻人性的各种幽微之火,表达的形式要能陈言务去,挑战语言表达能力和效率的极限。
  • 为什么要跳槽?三个原因。 1.为了修行,为了成长。这是在职业生涯早期最常出现的一个因素。
  • 2.为了成事,为了能够再成更多的事,再成更多的大事。
  • 3.为了钱。我从来不回避钱,一定数量的钱是必需的。钱财、物质基础,能让我们活得像个人样,活得有些尊严。
  • 总之,没学习,没事干,钱不够花,考虑跳槽;没劲,不想去公司,不想跟同事花时间,非常想㨃老板,也可以考虑跳槽。
  • 所以在跳槽之前,一定要关注跳槽之后跟谁直接汇报,你需要跟他见两次,甚至两次以上。争取有一次能够吃饭,能够喝点小酒,还有一次能够在他非常累,甚至心情不好的时候,跟他聊一次;
  • 什么是好领导?简单地说,就是推功揽过,自己能承担责任,自己能立得住;能给下属做事的机会;自己有上升空间的。符合上述三点,就是好领导,选准好领导,跟着他,跟的时间长一些。
  • 金字塔原则就是:讲一个事情,会有一个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会被一些论据所支持,这些论据要完成“不重不漏”,即互相没有重复,合在一起又不漏掉基本点。
  •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你要反复几次。从下到上的时候,你要收集论据,归纳出中心思想,从而建造成为坚实的金字塔。
  • 在麦肯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叫“Mentor-Mentee”,翻译成中文是“导师和徒弟”的关系。也就是,上级手把手、言传身教地教下级怎么做生意。 好的上下级关系,应该是“Mentor-Mentee”的关系,也就是好的导师和徒弟的关系。上级不只是领导下级,不只是让下级去做事,而下级也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讨好上级。
  • 如何正确看待运气有两点:第一,事情成败全靠运气;第二,和运气对赌。看似矛盾的两点之间,大有深意。
  • 做事的实质是什么?是跟运气去赌。 1.做事才能进场,才可以谈机会。 2.做事才能增加胜面。不做事,会受运气摆布,运气有可能今天给王五,明天给赵四,它眷顾的未必是你。但是你通过努力、通过修炼,能够增加成事的胜面。
  • 古人总结的成功十大要素:“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前三个要素一点都不涉及个人努力。
  • 要把事情放在个人之前,放低自己,放大事情本身。我们立一个更宏伟的志向,立一个让世界更美好的志向,便把这件事放在自己之前。如果说在做事的过程中,永远第一位想的是我、我、我、我、我,焦虑感容易越来越重。如果你把成事、把一个更高远的目标搁在自己之前,你会发现,焦虑感相对容易控制在一定水平上。你会觉得,我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件事成了固然好,不成,我也只能说我尽力了。无常是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有这种无我的心态,焦虑感就不会有那么重。
  • 1.选一个好的CEO,好的一把手; 2.为他配一个能够跟他共同工作,又能跟他形成互补的核心团队; 3.CEO、团队、相关人员一起制定出一个制胜的、扎实的战略; 4.确定战略激励方案; 5.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建立防火墙、护城河,建立这个机构本身特有的竞争力。 这是一个在很多领域都实用的成功五要素。
  • 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未来五年、十年市场会有什么巨大变化?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有什么最重要的变化?在你从事的领域,科技会有什么样的重大变化?你的行业的商业模式可能有哪些最重要的变化?把这些变化考虑进去。
  • 人生如赌局,并不是说大家可以毫无底线地去豪赌,而是希望大家把结果看得淡一些,不要在做一言一行的时候,总是花很多的精力、能量去考虑结果。结果不归我们控制,相反,一言一行,干干净净、诚诚恳恳地去下注,最后赌的结果会向我们微笑。
  • 放字诀,说心要放空,你不放空,你就安不了。那怎么放空?用曾国藩的话,就是“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干完一天的活,无论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然后休息,特别开心。大家想一想,你玩命跑十千米,跑了五十分钟,然后咣叽一倒,你能不睡个好觉吗?“
  • 幸福到什么程度?幸福到你觉得自己能走着出去就很幸福,幸福到自己能喝水、吃饭、睡觉、呼吸空气,自己溜达,自己看本书,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极端幸福的,在那一瞬间你就放空了。
  • 我为什么不愿意全职写作,或者对全职写作有恐惧感?因为我害怕没有源头活水,害怕不是每日这么劳作,我没有足够的东西去写,没有足够的活劲儿去写。这看上去是个悖论,似乎我离开全职工作,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写作;但是有可能我离开了全职工作,我就没有这种长久的、规律的运动(每周都保持八十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让我保持这种写作的活性。
  • 曾国藩有句话:“吾辈位高望重,他人不敢指摘,惟当奉方寸如严师,畏天理如刑罚,庶几刻刻敬惮。”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你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坚持五年十年、十年十五年、十五年二十年,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你德高望重了。别人不敢说,你做的事有什么欠缺。
  • 儒家核心贯穿的一条线是什么?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钱还是要生活》书摘

black smartphone screengrab

作者:[美]维姬·罗宾,[美]乔·多明格斯

  • 财务自由的意思就是不必再为了钱而工作。
  • 读任何有关金钱的书都只有一个理由:让自己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 年轻人步入社会后,他们的学士学位保证不了他们的收入足够偿还债务。在他们所处的世界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都是YO YO族: You’re On Your Own(自生自灭)
  • 这些年轻人的人生规划不是在职场步步高升,而是追求人生意义,采用更弹性、自由、创新的工作方式,不局限在某个职位,而是关注自己整体的职业生涯
  • “拥有更多”是一个欲望的无底洞。无论你现在有多少钱,若一心想着“更多就会更好”,你就会以不断获取为头等大事。
  • 财商(FI1)、财务诚信(FI2)、财务自由(FI3)和财务依存(FI4)。
  • 完美无缺的职场生活要有足够多的挑战,让人感到有趣;要有足够多的安适,让人身心惬意;要有足够好的人际关系,让人神清气爽;要有足够多的空间,让人有成就感;要有足够充足的时间,让人能够完成工作;要有足够多的闲暇,让人精神焕发;要有足够多的价值,让人觉得自己不可或缺;要有足够多的乐趣,让人乐在其中;还要有足够多的收入,让人可以付账单……凡此种种。
  • 如果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那么,烦躁与不便就可以忽略。如果我们能相信自己从事的工作确实在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我们会毫无怨言地牺牲睡眠和社交生活。如果我们用辛苦工作换取不错的收入,不仅让我们感到短暂的快乐,同时还有满足感与成就感,那么,我们多花些时间在工作上也心甘情愿。然而日益明显的事实是,除了最低限度的舒适之外,金钱并没有带来我们所追求的幸福。
  • “更多就会更好”的观念必然导致不满情绪。如果你努力为拥有一切而活,你拥有的就永远不够多
  • “足够”是一种无所畏惧的状态,一种胸有成竹的状态,一种坦坦荡荡、有自知之明的状态。它是指充分欣赏和享受金钱给生活带来的一切,但绝不购买不需要、不想要的东西。
  • 因此,断舍离不是让你随意地丢弃物品,而是为迎接新事物清理空间、腾出空间。尽管这些理念是不言而喻的,但许多人对接受这些理念怀有或明或暗的抗拒。只要一提起缩减规模、开源节流,总让人以为是因为生活艰苦、穷困潦倒。
  • 凡是在你身边、对你无用却占用空间的,那都是废物。
  • 在对改变有害行为进行抉择时,反责与分辨是有区别的。反责关乎羞愧与责怪、善与恶,分辨则是厘清事实与谎言。沉浸在责怪和羞愧情绪中会拖慢你迈向财务自由的进度。反责会让你停滞不前、灰心丧气、心绪不宁。分辨则会照亮潜在的陷阱,这样你就可以绕开它们。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曾经说过:“人所渴望的不是富有,而是比别人更富有。”换言之,一旦富有变成了跟我们一样的人都能达到的状态,那它就不复为富有。
  • 你要做的就是保持自觉。所谓自觉就是:当你思考和感知的时候,你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感知什么。
  • 低级兴奋来自外在奖励,深层兴奋则来自“生命被用来达到你自认为崇高非凡的目的”。低级兴奋是短暂的,深度兴奋则能持久。你的满足感是内在衡量深度兴奋的标尺。
  • “财务自由”包含的一个内容就是“不需要用钱来满足需要”,这与对“财务自由”的误解正相反,误解就是:所谓“财务自由”就是有足够多的钱雇人为我打理一切事情。
  • 会计方式无所谓对错。你要选择能给予所需信息的方式,这样,你瞥一眼挂图就能知道自己的当前状况和未来走向
  • “简约”和“极简主义”这两个词概括出了无多余负累之特点,但也有些清苦的苦行僧意味。“收纳”技巧强化了追求快乐之愿望,但仍主要着眼于物品,而不是更深层次的时间、金钱和满足感等问题。“节俭”一词曾经堪当此任,但到了20世纪中叶,它变得像大萧条时代的祖父母一样让人感到古怪。
  • 浪费不是指拥有的东西多,而是指未能享受它们。要衡量你在节俭方面是否成功,不必看你的吝啬程度,要看你对物质世界的享受程度
  • 北美的“更多会更好,永远都不够”的心态不符合节俭的定义,并不仅仅是因为有多余,也是因为欠缺对我们已拥有东西的享受
  • 节俭是我们所追求的平衡。节俭是能够高效地从你所在的世界中收获幸福。节俭是恰当使用(发音正好与“正当”相近),也就是明智地管理金钱、时间、精力、空间和财产
  • 替代原则说:“当你想购物时,花点时间追溯到需求所在,问问自己最能满足这个需求的创意还是消费。
  • 节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避免欠债。
  • 贷款买车和分期付款购买大件也一样,如果有低利率或零利率优惠,而且你能做到按时还款,那就可以考虑。
  • 预防是关键。充分利用你所买的健康保险的附带服务,包括预防性问诊和检查、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检查和健康俱乐部会籍
  • 简单易行的养老生活投资》
  • 许多财务自由人士表示,当孩子意识到他们必须花自己的钱去买想要的东西时,他们很快就变得节俭和有创业精神。
  • 另一个小窍门是在亲子时刻尽量以创意代替金钱,包括规划生日聚会(自制蛋糕以及土豆布袋赛跑和扔水气球等老式游戏既有趣又省钱)和万圣节活动(手工制作服装很有意思,而且更令人难忘)
  • 金钱作为交换媒介的前提是交易双方一致认为它有价值
  • 金钱并没有我们赋予它的种种意义,也不等于金融体系中的严峻现实,它是我们选择用生命能量去换取的东西
  • 认识到“金钱是用生命能量换来的”只需要一瞬间,践行这个真理却是持续一生的发现之旅。
  • 富有只存在于同其他人或物的对比中。富有是比我现在拥有的要多得多。富有是比其他大多数人拥有的要多得多
  • 这个例子中,你花掉的每一美元代表你生命中的6分钟。下次掏出20美元买一件逢见必买之物时想想这个数字吧。扪心自问:这个东西值我花120分钟的生命能量吗?它与我花两个小时在路上奔波、开车去上班或者挖掘未来客户等值吗
  • 凡此种种情形,都起因于同一个思想根源:钱就是钱,爱就是爱,两者永远不该有交集。检讨一下你自己的态度吧,你是否在用高尚的哲学理想或精神理想为财务上的糊涂状态开脱呢
  • 人生亦然,一点点的蒙蔽造假就会让穿透云层的光亮减弱。因此,你要意志坚定、锲而不舍、绝不妥协
  • 辨别力与我们人人都拥有的天赋有关,那就是:懂得真理何在,看得清全局,明白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此生有所作为
  • 记住,无论哪个问题,在末尾加上一句“为什么”会让它更有深度。无论哪个问题,补充一句“我给出的答案对社会有何影响”会让它更有广度。
  • 《笨人的节俭生活》(Frugal Living for Dummies)
  • 凡是你买了并不使用的东西,凡是你扔掉的东西,凡是你消耗了却并未产生愉悦感的东西,那都是浪费金钱,是浪费你的生命能量、浪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 诗人纪伯伦告诉我们:“工作是眼睛能看见的爱。
  • 《石器时代经济学》(Stone Age Economics)
  • 《工作无止境》(Work Without End)
  •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关于休闲的概念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曾经被认为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向往的文明教养的表现,现在逐渐变得让人忌惮,提醒人们想起大萧条岁月里的失业情况。随着休闲的价值下降,工作的价值上升,对充分就业的倡导,再伴以广告业的发展,造就了民众越来越重视工作、重视挣更多的钱以便消费更多的资源
  • 让一份职业令人满意的是成长潜力、沟通渠道、工作兴趣、赏识认可,不是报酬
  • “工作”是指一切生产性的或有目的的活动,有偿就业则是众多这种活动中的一种
  • 凡是我们所做的与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都叫“工作”。通过斩断这一联系,我们找回自己的人生
  • 我们把犹如圆枘的自我强塞进一个叫作“职业”的方凿,越发让人觉得生活的内容就是从一个固定列表中进行挑选。除非你是艺术家或企业家,否则你的工作内容通常就是配合别人的议程,并因为这种效劳而得到报酬。职场有一种微妙却普遍的事不关己的气氛,觉得我们总是在替别人效力,总是在设法取悦地位比自己高一点的人。在大公司里,多数员工根本不知道他们辛辛苦苦执行的计划由谁制订。
  • 挂图每天都在提醒她:把生命能量卖得越贵,她就能越早把时间重新掌握到自己手中。
  • 第七步不过就是珍惜你的生命能量和增加你的收入,因为有偿就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报酬。你这样做不是出于贪婪或竞争,而是出于自尊和对生命的感激。
  • 本总额,将结果填入挂图: (资本×当前长期利率)÷ 12 =月度投资收入
  • 交叉跨越点”为我们提供了“财务自由”的最终定义。在月度投资收入超过月度支出的那个交叉跨越点,你将实现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自由。你将从职业以外的来源获得被动收入。
  • 如果你把生活看得比职业更重要,并且能够设想只需要在一个有限的、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为了钱而工作,那么你工作起来可能会更有干劲、更讲诚信。当你意识到自己只需要为了钱而工作有限的一段时间,你在学会珍惜生命能量时开始具备的自信、振作、奉献、诚信、以工作能力为荣和高度负责的品质就会显现出来。
  • 对于那些不实现财务自由不罢休的人来说,本计划的一个基石就是:现在专心挣钱,以便今后不必挣钱。所以你是集中、有意地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挣钱(不出卖正直诚信,也不危及健康)。
  • 资本、缓冲资金、缓存金,它们是财务自由的三大支柱。
  • 选择”是财务自由的真正核心。它跟金钱无关,它关乎你往哪里投放最宝贵的资源:你的时间,你的注意力,你的生命
  • (资本×当前长期利率)÷ 12 =月度投资收入
  • 《通往财富的简单道路》(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一书作者J. L.柯林斯(J. L. Collins
  • 书《极简主义:过有意义的生活》(Minimalism :Live a Meaningful Life)

书评《金钱永不眠》&《金钱永不眠Ⅱ》

brown book on white table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
《金钱永不眠Ⅱ》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4
《金钱永不眠》

最近读了香帅的《金钱永不眠》和《金钱永不眠Ⅱ》。总体来说,我认为她的这两本书不符合我们过去所熟悉的那些书的定义,或者说,这不是一本我们常见的书,而是一本文集 —— 香帅过去几年的金融文章的文集。如果你抱着课程的视角来读这些书,可能会比较失望,但如果你把它当作散文集来阅读,是一个不错的内容。对于金融几乎完全没有了解的我,也能管中窥豹,学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纯学术研究(尤其是学术发表)有其范式和目标受众,是一个极度细分的市场,对于纵向的深度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而好的专栏需要全视野,在横向的广度上有延伸,同时要兼顾逻辑上的美感。专栏受众甚广,一定要用有趣、浅显的语言说清问题。

香帅《金钱永不眠》

这是我应该做到的,一个专栏应该拥有全视野,Newsletter 也是的。感受到了博客作者和专栏作家的不同。

信用、可交易证券,以及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这几乎囊括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全部基石。

香帅《金钱永不眠》

信用是我们所熟悉的信用卡、银行。可交易证券则是我们熟悉的股票 —— 它代表着企业的一部分权利。股份有限制公司,则是股票的基础。

尚在襁褓中的清王朝有着“万代基业”的梦想,一切民生、增长和经济的考量都在“秩序”面前沦为了傀儡和点缀。

香帅《金钱永不眠》

让我想起了 —— 黑猫白猫,找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成功的改革,其实是最朴素的世俗理性原则——“百姓日用即道”——的适用。

香帅《金钱永不眠》

消费品经久不衰便是如此,其他行业都可以死掉,唯独日常消费品不能死掉。

“民生”为第一要务。凡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政府、政策、举措都是可以权宜处理的。

香帅《金钱永不眠》

很多时候,民众对于政府的要求并不高。

大家都知道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叫“一行三会”,包括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银监会主管所有的银行、信托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证监会主管券商、基金等机构的相关业务,保监会主管保险机构相关业务。

香帅《金钱永不眠》

之前还真不知道一行三会,现在了解到了。

不确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风险”。金融学最基本的原则是:回报和风险从来都是唇齿相依。金融学中说“没有无风险的收益”,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香帅《金钱永不眠》

没有无风险的高回报投资品。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和“预期”。信息的透明有利于减少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价格更准确地反映价值,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资源配置。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金融市场都在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香帅《金钱永不眠》

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应该是信息透明的、不确定性降低的、预期非常明确的。(一级市场投资没有这么多,所以并不适合每个人)。

通俗地说,股票的“杠杆化交易”就是指投资者通过借贷,进行投资的行为。杠杆的作用恰似放大镜,会将投资的收益和损失放大。它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和损失都被扩大,杠杆率越高,这个放大的效果就越强。

香帅《金钱永不眠》

杠杆是把双刃剑, 可能会把让你一飞冲天,也会让你一秒挂掉。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枯竭意味着资产存在无法变现的风险(通俗地说,就是“炒成了永久股东”),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会使得市场陷入更大的恐慌,导致投资者不计成本地出逃。

香帅《金钱永不眠》

NFT 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流动性的产品。

投资者买股票是为了盈利,而不是收藏。如果股票的“卖出”有困难,投资者一定在“买入”上很踌躇。现实中的市场就是这样的,有卖才有买,买和卖是市场价格决定的力量和机制。任何一环被限制,都会对价格和交易造成巨大伤害。

香帅《金钱永不眠》

赚钱就好。不要指望炒股炒成了股东。

在选美比赛中,人们选出的不一定是自己认为最美的女子,而是自己认为大众最喜欢的那个女子——这种非理性是人类的共性,在中国短期套利的市场氛围下更是如此。

香帅《金钱永不眠》

大家选出的是大众最喜欢的股票 —— 比如茅台。

在国内的大环境中,“韬光养晦”的发展战略始终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宝。

香帅《金钱永不眠》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

90年代以前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们,其实和企业之间有一种隐形的合同:极低的现金工资是和隐含的高福利(比如工厂的附属医院、教育、社保、住房等)相匹配的。

香帅《金钱永不眠》

其实现在也有,比如「体制内」。


个人与集体,领袖与信众,权力与权利,都是这个群体最容易踏入的塔西佗陷阱。

香帅《金钱永不眠2》

警惕陷入塔西佗陷阱。

金融的本质是突破人类社会面临的约束条件,帮助我们在不确定性的未来中追求更大程度的自由。

香帅《金钱永不眠2》

金融帮助我们放大现在的能力,从未来获取回报。

未来的资产世界也是一朵乌云,我们会进入“三高年代”——高波动、高估值、高分化。

香帅《金钱永不眠2》

高波动对于强者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弱者来说未必。

所以大家不要总想着搞平台、薅羊毛,而应踏踏实实开店,做好拳头产品。

香帅《金钱永不眠2》

搞平台需要时代的机遇。如果时代不需要平台,那就专心做好拳头产品。

人类历史的经济主题从来只有两个,一是增长,二是分配。当增长为主的时候,我们希望自由,不要管制,钟摆就荡到右边追求效率;当社会开始谈分配的时候,这个钟摆就荡到左边,追求公平。

香帅《金钱永不眠2》

我们现在应该是刚从增长转向分配。

知识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它通过投资的方式作用于经济增长,而且是累进的叠加的方式。

香帅《金钱永不眠2》

知识创新与投资相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和高盛、摩根士丹利注重学历、血统的传统不一样,贝尔斯登奉行的是一种叫“PSD”的文化——P指贫穷(poor)、S指聪明(smart)、D指有强烈的(deep)赚钱欲望。

香帅《金钱永不眠2》

两类人,一类是高材生,一类是小镇做题家。

冥想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 读《十分钟冥想》有感

woman in brown knit sweater holding brown ceramic cup

最近几年,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寻求更加高效的休息(是的,我最早入坑其实是因为听说冥想可以让你一分钟顶别人十分钟),我开始学习冥想。

但多年来,一直不得其要领,无论是看 Netflix 的《Headspace 冥想指南》,还是去下载各种冥想的 App(比如 Headspace、潮汐),购买其中的会员,体验会员所提供的功能/音频。如上种种,都不能让我真正感受到我所想要的「更加高效的休息」。我所得到和体会的,不过是我在进行冥想练习时的那种混乱感,感受到我大脑中来回流动的想法(和 Headspace 冥想指南中描述的一样),但也仅限于此。

在 Kindle Unlimted 中选书时,无意间看到了这本《十分钟冥想》,想着要不再试一试,就借阅来看。最差的情况也就是浪费了十分钟时间,不过读起来觉得这本书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在这个时候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安迪·普迪科姆,HeadSpace 的作者,对于这本书的信任感大幅度提升。


正念意味着心在当下,活在此刻,心神不乱。它意味着在自然的觉醒状态下安顿心灵,不带任何偏见或评判。这听起来很不错,不是吗?事实上,这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相悖。我们的生活状态是,不断地被大大小小的想法和感受所困扰,不断地挑剔和评判自己以及他人。

[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十分钟冥想》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问题在哪里。我过去联系冥想时,都目标感过于强烈。我在追求一个「有用」的东西。这种对于「有用」的追求本身就没有办法让我去感受当下,自然我也就只能在冥想当中感受到纷乱的思绪,却无力去改变他们。事实上,冥想更多时让你明白你时刻是纷乱的。你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这种状态,然后平静下来去对待它。而不是试图将他变得更加整齐 —— 我们是人类,不是机器人,不可能做到那么整齐。

冥想不是努力把阴云赶走,而是:搬把椅子到花园里,坐看云卷云舒。有时候,蓝色的天空会穿过阴云展露出来,令人备感美好。如果我能耐心地坐在那里,不过分执着于那些阴云,那么蓝色的天空会显露得更多。一切都好像是自发产生的,并不需要我做任何事情。以这种方式来看云,使我有了新的视角,有了一种我未曾在冥想中感受过的豁朗感。然而不只如此,它还给了我坐下来把心灵安放在自然状态的信心,不挣扎,不干涉,顺其自然。

[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十分钟冥想》

这句话就更加明白的说明上面我的认知。冥想不需要我们做任何事情,只需要让我们自己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待我们自己的情绪,意识到我们的情绪是混乱的,意识到我们想要的是阴云背后的天空,而不是阴云本身。

你唯一的职责就是留意它,观察它,留意身体在自然地做什么。

[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十分钟冥想》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观察自己的身体在自然的做什么,而不是试图将其摆放正确。

正念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将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你任何时候所做的任何事情上。

[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十分钟冥想》

正念的作用也不是我所期望的,能够更加高效的休息,而是让我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做我想做的事情,我正在做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似乎一直忙着回忆、规划、分析生活,却忘了体验生活——体验当下此刻的生活,而不是去思考它应该是什么样子。

[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十分钟冥想》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例子,愿意去规划、分析自己的生活,希望未来可以变得更高。但却忘记了我应该先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一个可能的未来。

正念的要旨是从根本上转变你理解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方式。

[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十分钟冥想》

过去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可能是直接顺从感情,而不是冷静的分析。你如果已经能够跳出自己的情绪来分析自己的行为和选择,那你已经很接近冥想想要到达的正念了。

读罗翔《刑法学讲义》感悟 & 批注

black and white typewriter on white table

感悟

我想读这本书,自然是对风靡 B 站的罗翔老师所好奇,在微信读书上打开了这本书,读了起来。

从个人的阅读体验上来看,比较推荐拿来做日常的读物,如果你希望更了解刑法,这本书不适合,这本书是罗翔老师视频的文字版。

值得表扬的点

这本书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便是「写在最后」章节中的三不和三要。特地再摘出来,以提醒自己和读到这篇文章的你。

三件不要做的事

1. 控制内心的张三,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你无法避免心动,但千万不要行动。

2. 不要有知识的优越感,追逐知识只是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

3. 学习法律不是钻法律的漏洞,而是真正认定法治的信念。

罗翔《刑法学讲义》

三件坚持做的事

1. 坚持阅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傲慢。

2.思想与行动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动方能印证我存,在每个个案中坚守法治的精神。

3. 从爱抽象的理念转向对具体的人的爱,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

罗翔《刑法学讲义》

还不够好的点

这本书的整体行文上是先探讨了法律的基础,再针对刑法进行定向的研究。在内容上,往往是法条的基本解释 + 案例 + 思考题。

个人觉得,因为并没有直接提及完整的法条,这样的书对于读者而言,帮助有限,大概率是看完乐呵乐呵得了,这一点我认为之前购买的民法典的实用版会更好。

批注

前言 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追求智慧

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立场上附着不加边际的价值,要接受对立观点的合理性。

作为学者,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幻象之中,认为真正的知识一定是高雅的,大众传播都是下里巴人,娱乐至死。但这是一种傲慢与偏见,甚至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学无术。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要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

每一个人都拥有学习的能力与权利,每一种学习从根本上都是对普遍真理的回应。

刑法:犯罪人的大宪章

001 刑罚的起源

任何一部法要被称为刑法,一定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犯罪论,一个是刑罚论。

为什么刑事立法应当遵循民主程序,以及刑罚有追求正义的内在要求。

我国法律体系由7大法律部门构成: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以及程序法。

002 刑法是道德伦理的最低要求

决定是否发动刑罚权的时候,既要考虑结果正义,又要考虑行为正义。犯罪侵犯了法益,在结果上不正当。同时,犯罪行为也违反了伦理规范,在行为上也不正当。

003 不受约束的刑罚权,比犯罪更可怕

刑法既要实现惩罚犯罪的保护机能,也要恪守保障罪犯人权的保障机能

刑法的基本原则

004 罪刑法定原则:对权力的严格约束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是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刑法原则

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这三种权力应当分立以制衡。

罪刑法定反对罪刑擅断,使公民免受任意刑杀的恐惧,它必须体现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自由的基本精神。

一个是“刻薄少恩”推行专制的法家,一个是保障自由限制权力法治,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却谬之千里。

005 空白罪状怎么填

只有明确的法律才能保障公民的合理预期,而这是自由的关键,

009 刑法解释的范围与实质

解释是司法活动,而非立法行为。因此,形式解释论是首要的,它划定了刑罚权的范围。如果突破刑法条文形式上的限制,仅从社会生活需要对刑法进行实质解释,就会破坏刑法的稳定性和明确性,侵害公民的合理预期。但是,在形式解释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实质解释论的要求,否则法律就会太过僵化。

010 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

罪时举轻以明重,当轻的行为构成犯罪,那重的行为更应是犯罪;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当重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那轻的行为就自然不是犯罪。

011 刑法解释,朝着良善进行

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对权威的相信,我们相信存在正义,而正义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看见的不用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

刑法的效力

012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主权国家之间是平等

刑法的空间效力主要有四个原则: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

013 刑法的时间效力

对未来的合理预期,是所有生物存活的基本条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是需要合理预期,法律必须保障人们的这种需要,让人免于恐惧。因此,禁止溯及既往是对权力的基本约束。

015 危害行为的作为与不作为

任何犯罪都必须要有行为,如果没有行为就不是犯罪。一个人的思想再邪恶但只要没有表现出行为,就不应该进行惩罚。

权利跟义务是对等的。如果警察在休假期间也有制止义务的话,那就意味着警察身着便装也有权搜查民众。从这个意义而言,在休假期间的警察没有制止犯罪的义务。法律不能够对人做过高的道德要求,刑法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018 不知者无罪

近代以来,人类最悲惨的命运就是用抽象人的概念取代了具体人,人被抽象化的必然后果就是人的价值被贬损。当人被抽象化,他也就不可避免地根据种族、性别、国别、阶层、贫富等各种抽象概念进行归类。

犯罪排除事由

021 正当防卫

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法律人要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法律人要学会谦卑地听取民众的朴素的声音。

司法要倾听民众朴素的声音,刑事责任的一个重要本质是在道义上值得谴责。因此,犯罪与否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问题,普罗大众都有发声的权利,司法永远不能超越社会良知的约束。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它必须兼顾天理人情,不断地在各种利益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023 责任排除事由

判断一个人负不负刑事责任,应该根据行为时有无责任能力,而不是看结果时。

024 刑事责任年龄需要下调吗

大陆法系倾向于乐观主义,代表国家是德国和意大利,这些国家的刑法都和我国一样,认为不满14周岁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025 法律认识错误

在法律体系中,刑法是一种最后的补充法,认识到行为不符合刑法规定,必然也知其不符合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但反之未必

未完成的犯罪

026 犯罪预备

根据犯罪的实现程度,可分为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前者完全实现了法条规定的构成要件,是既遂;后者没有完全实现构成要件,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犯意表示是一种思想流露,还没有表现为行为,不属于刑法打击范围。犯意表示一般是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032 中立的帮助行为

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上不着边际的价值,司法机关往往过分看重打击犯罪的价值,而忽视了其他职业的稳定性。

034 主刑

刑罚可以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它不能附加适用,对一种罪行一次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035 死刑的存与废

死刑也体现了对犯罪人的尊重。犯罪人出于自由意志,选择犯罪,自然也就预见了行为的后果,对他的惩罚是对他理性选择的尊重。黑格尔把这叫做“自为的正义”,由于犯罪是犯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刑法也可以合乎逻辑地从犯罪人的行为中引申出来,获得合理性。

刑罚的裁量与消灭

038 量刑

法律一经制定,就已经滞后,它不可能与时俱进地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机械地、教条地适用法律,或者导致法律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苛。法官是人,而不是“机器人”,他必须运用正义之心,主动弥补法律的漏洞,以满足公众对于正义的期待。

039 自首

但是如此恶劣的罪行,难道因为是自首就可以从宽处罚吗?法律对于自首,规定的是可减主义,而非必减主义。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既然法律的表述是“可以”,那么对于上述示威型自首也就可以不从宽处理。

040 累犯和缓刑

有三类人员只要符合条件,就应当适用缓刑,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老人。

053 洗钱罪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恐怖活动、走私、贪污贿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把黑钱变成白钱。

性自由权

065 强奸罪

总之,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在法律上,没有半推半就这个概念,要么是同意,要么是拒绝。女性语言上的拒绝应当获得法律的尊重。如果一个男性出于花花公子式的哲学,认为女生说不就是半推半就,这是他的评价误认,必须要为错误的价值观付出代价。

083 索赔是正当权利

这种见解忽视了起码的法治观。法治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对公权力而言,凡是没有允许的,都是不可为的;对私权力而言,凡是没有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

私人权利不是法律所赋予的,只要法律没有禁止,就是民众的权利之所在。相反,公共权力才是法律所赋予的,只要法律没有授权,公共权力就不能轻举妄动。

妨害司法罪及卖淫罪

093 律师伪证罪

一个国家是否有真正的自由,试金石之一是它对那些为有罪之人、为世人不耻之徒辩护的人的态度

写在最后

三件不要做的事。1.控制自己内心的张三,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你无法避免心动,但千万不要行动。2.不要有知识的优越感,追逐知识只是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3.学习法律不是钻法律的漏洞,而是真正认定法治的信念。

三件坚持做的事。1.坚持阅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傲慢。2.思想与行动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动方能印证我存,在每个个案中坚守法治的精神。3.从爱抽象的理念转向对具体的人的爱,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