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达摩安静地听着,纹丝未动。这位功德圆满的觉者以慈蔼、谦和而清晰的声音道:“你聆听了法义。哦,婆罗门之子,婆罗门之子,难得你深深地思索法义。你在法义中发现了一个漏洞,一个缺口。愿你能继续深入地思考。但是你这勤勉之人,要警惕多谋善断及口舌之辩。无论辩辞美或丑,聪慧或愚蠢,总有人赞许,有人鄙夷。你从我处所听之法义并非我之辩辞。它的宗旨并非为求知好学之人阐释世界。它另有他图;它的宗旨乃是济拔苦难。这就是乔达摩的法义,别无其他。”
- 这位漫步的思考者自问:“你原先打算从法义里,从师父处学到什么?你学了很多,却无法真正学到的又是什么?”他最终发现:“答案是‘我’。我要学的即是‘我’的意义及本质。‘我’,是我要摆脱、要制胜的东西。‘我’,却是我无法制胜,只能欺罔、逃遁,只能隐藏的东西。当真!世上再没什么别的,像我的‘我’这样让我费解。是‘我’,这个谜,让我活着,让我有别于他人,让我成为悉达多!在世上,我最一无所知的莫过于‘我’,莫过于悉达多!”
- 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在一切事物当中。
- 如果一个人扼杀了感官意义上的偶然之我,却喂养思想意义上博学多能的偶然之我,他是不会寻得自我的。两者,思想和感官,均为美的事物;两者背后均隐藏终极意义;两者都值得倾听,值得参与;两者均不容蔑视亦不必高估。
- 情爱可以乞得,可以购买,可以受馈,也可在陋巷觅得,却唯独不能强夺。
- 书写虽好,思考更佳;聪敏虽好,忍耐更佳。
- 她教导他,爱侣在交欢后不得倏忽分离。彼此仍要相互赞叹、抚慰。这样,双方才不会因过度性满足,而产生厌倦、落寞,产生辱弄或被辱弄的不快感受。在美丽聪慧的艺术家处,悉达多度过了绝妙时光。他成为她的学生、情人、朋友。对于现在的悉达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能和迦摩罗在一起,而绝非迦摩施瓦弥的生意。
- 指引他生活的一直是思考、等待和斋戒的技艺。他和孩童般的世人间彼此依旧陌生。
- 我领悟到这个道理后,认出我的生活也是一条河。这条河用幻象,而非现实,隔开少年悉达多、成年悉达多和老年悉达多。悉达多的前世并非过去,死亡和重归梵天亦并非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 他呆坐着,凝视她长眠的脸,她衰老、疲惫,不再丰满的嘴唇,想起早年自己曾把它比作新鲜开裂的无花果。他呆坐着,凝视她苍白的脸,倦怠的皱纹,仿佛凝视自己苍白倦怠的脸。他看见他们年轻时的容颜,鲜红的嘴唇,炙热的双眼。两种情境交织着充满他,成为永恒。他比以往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不灭,刹那即永恒。
-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 “一个探求之人,”悉达多道,“往往只关注探求的事物。他一无所获,一无所纳。因为他一心想着探求,被目的左右。探求意味着拥有目标。而发现则意味自由、敞开、全无目的。可敬的人,你或许确实是位探索者。但你却因努力追求目标,而错过了些眼前事物。”
- 你看,我的乔文达,这就是我的认知:智慧无法言传。智者试图传授智慧,总像痴人说梦。”
- 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
- 真的反面同样真实!也就是说,只有片面的真才得以以言辞彰显。可以思想和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是局部,都缺乏整体、完满、统一。
-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 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老后破产》书摘
- 存在着一个矛盾。以自己的养老金坚持着生活的人,会因没钱去医院而强忍着;但只要接受了生活保护就会免去医疗费,完全可以去医院了。虽然说,这只是在行使再正当不过的权利,但不知为什么,却总有一种“制度不周全”之感。因为我想,不一定非得在接受生活保护以后,对靠养老金坚持生活的人们,只要有制度保障其“放心接受医疗的权利”,或许及早得到救治的人就会增多,不依赖生活保护也能活下去的人也会增多。
- 日本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时代,是个只要认真工作就会有回报的社会。或许,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坚信,只要认真工作,晚年生活就会高枕无忧。今天的老人们,当时都是这样确信无疑的吧。
- 而更为严重的是,收入越少的人,“社会联系”的丧失就越显著。经济越不宽裕,就越难在红白喜事等亲族活动、地区性聚会等当中露面。因为,维持“社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钱的。
- 晚年生活的放心与舒适度,全看“金钱”的多少——完全有能力负担的老人很少——这就是现实。
- 每一次离开,都有些于心不忍。这一瞬间感觉到的,是菊池女士所背负的巨大的孤独。
- 害怕寂寞的幸夫先生生前经常说:“我要走在你前面,你要送我啊。”这话都成口头禅了。望着老公的照片,菊池女士对着佛龛嘟哝道:“被留在世上的我,也很孤单啊。”
- “就算是夫妇一起生活,但总有一天会只剩下一个。” 这是不用说的。即便是现在,如夫妇、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等有家人与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也在1 000万户以上。但就是这些人,最终也会只剩下一个。到那时,只要没有“可依靠的金钱”和“可依靠的人”——就会有“老后破产”的风险。
- 到窗外的阳台上去,仅此而已,但对菊池女士来说,却是无可比拟的大事。外面的风,像抚摸一样静静地在脸颊上吹过。虽想就这样一直站在阳台上,但她还是恋恋不舍地回过头:“给大家添麻烦了,差不多该回屋了吧。”
- 国民养老金制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家庭功能在发挥作用为前提制定的。” 到了晚年,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只靠自己的养老金能生活下去吗?——并且,未来养老金还会变得比现在还少——想到这些,很多老人都会为自己的晚年感到不安。
- 不只是因为得益于大自然的恩惠,自给自足成为可能,还有一路坚守农田的自尊,已然化为了生存的力量。正因如此,他们才不说泄气话,而是拼命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村子里,靠3万日元左右的养老金收入一个人生活的农户不足为奇。说到底,很多人是因不想放手农田而不接受生活保护,一味坚持的。有的地方政府也在对制度加以灵活运用,就算有农田,有自己的房子,也能接受生活保护。
《零秒工作》书摘
- 我认为日本白领的工作效率低下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众多管理层和部门领导人无法自己作决定和推进工作”“部门内外协调后的再次协调”以及“随之而来的庞杂冗繁的资料制作”。
- 能够自己作决定并推进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工作能力的体现”。
- 无论收集多少信息都无法作出决策时,往往是因为没有在什么时间前决定什么、该做什么的这种目的意识和紧迫感,只是漫无目的地收集信息而不断推迟行动。信息是一种判断该往左走还是该往右走的单纯手段,必须将其具体化。但是问题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的人会误认为自己正在开展有效的工作。
- 虽然不是指所有的工作,但是对于大多数工作,都可以先干脆地推进,在精神上比较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干劲。为此对工作速度的强烈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 要想提升工作速度,首先对于该项工作必须有整体印象。所谓整体印象是指最终的成果是什么、为了取得最终的成果需要考虑怎样的要素、需要按照怎样的步骤和顺序才能取得成果、从什么地方着手才最有效等综合因素。
- “确认上司指示”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因为即便最初的指示足够明确,但上司中途突然变卦的事情也是实际存在的。
- 工作本身并不是以细致完成为最终目的,它终究要以做出某项成果为目的。
- 首先,你必须想象某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已经圆满完成
- 将 A4 纸横着摆放,在左上方写上标题,右上方写上日期,正文写 4~6 行,每行 20~30 字。花 1 分钟的时间写完 1 页,从早上起床后到晚上睡觉前,写 10 页,那么你的大脑就能非常清晰。如果每天坚持书写 10 页笔记,那么你的大脑一定会越来越灵活。有工作能力的人甚至会成为更加出类拔萃的人才。
- 迅速把握问题所在,其重点在于:在平常的生活中就不断思考哪些事件可能导致问题发生。
- 假设如果不经过验证,就没有任何意义。假设的验证,是通过采访和分析故障信息等手段展开的。
- 所谓坦诚地听取意见,是指没有反感,不会反驳对方,会完整地听取对方所说的话。但是只是听取意见,工作是不可能有所进展的,在听取之后还再次确认内容,提出疑问,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才能算得上是有意义的工作过程。
- 工作能力强的人和工作能力一般的人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使用适当的方式,问出最核心的问题。
- 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信息,能够避免淹没在信息的洪水之中,还能够掌握安排好优先顺序的方法。这样一来,工作的速度便能不断提升。
- 此外,如果浏览到了优秀的博客日志,我还会尽量去阅读这位作者以往所有的日志。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能够写出一篇优秀日志的作者,其以往的日志往往也是非常优秀的。
- 在全球性的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社会,掌握能够看懂英文视频的能力、以较快速度阅读英文报道的能力,对提升工作速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使通过其他途径来提升工作效率,如果在这个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那么提升工作速度也不过是一纸空谈罢了。
- 只花费两个小时共进晚餐其实并不容易,但是不论两个人有多么意气相投,都应该尽量避免超过两个半小时以上的交谈。
- 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朋友给予我们的灵感与刺激,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如果身边有和自己相同年纪,或者比自己大 5 岁、10 岁,或者比自己小 5 岁这些年龄段的朋友,能够随时向其咨询问题,那么每个年龄段至少要有两位。
- 我建议大家不要在意格式,使用 52 页所推荐的“A4 纸做笔记”法,先写出一个题目,然后 1 分钟内在 1 页纸上写下 4~6 行、每行 20~30 字的内容。当你不在意格式、顺序和体裁的时候,会感觉写起来流畅多了,对于这种行云流水的书写方式甚至连你自己都会感到惊讶。
- 如果写好了 30~50 页的笔记,就将它们摆放到比较大的桌面上。最普通的摆放模式是将关于问题和课题的笔记放在左侧,将解决对策摆在正中间,然后将与其相关的具体对策摆在右侧。
- 如果你是一位上司,在让员工制作文件和资料的时候,从一开始就应该有尽量详细的工作完成概要(用来展示在工作结束的时候,应该形成怎样的成果)。如果比较熟悉了之后,那么大概只需要花费 30 分钟就能够详细地写出一篇工作成果概要,然后让员工按照这个概要来完成工作。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够稳定地推进工作,避免发生偏差,工作输出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 传达的内容很难被正确地理解。而且和上司相比,员工所拥有的信息量大概还不到上司的几分之一。
- ◎ 向员工指示工作的时候,从一开始就应当尽量详细地写一份工作完成概要,交给员工 ◎ 当制作业务涉及计划书、报告书等资料时,先确定整体的目录、页数和页面的分配,写出每一页的标题,然后编上页码 ◎ 一旦习惯了以后,就可以在员工面前直接编写工作完成概要,直接和员工沟通并达成一致,然后让员工迅速地推进工作
- 如果意见发生了冲突,那么首先确认共同点。即使看起来两人的意见完全不同,但是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几乎都能找到不少共同点,然后一一确认这些共同点。这样一来,意见相反的两个人也会变得比较冷静,警戒心也会相对松懈一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确认不同点。对于不同点,与其说是黑与白、左与右这样无法融合的差异,很多时候倒不如说是因为前提条件不同,而导致结论不同而已。因此在确认不同点的时候,首先要确认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再整理双方主张的本质区别。在这样的过程中,常常就会意识到:双方的想法其实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只是因为些许的差异而引起感情上的对立,仅此而已。
- 为了做到这一点: ◎ 由会议负责人在白板上书写 ◎ 不要自行随意归纳,尽量将发言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 ◎ 不太明白的时候,要坦率地再次确认,然后写下来 ◎ 归纳要点,补充完善 ◎ 用手指着记录下来的内容,向本人确认 ◎ 整理议题和将要采取的行动 ◎ 关于论点上的偏差,要当场通过图示的方式说明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上就是使用白板的要点。
- 暧昧不明地传达信息,并不意味着有效地传达了信息。倒不如说因为优柔寡断,反而常常会带来负面效果。因此对于比较消极的内容,也必须养成坦率直言的习惯。因为没有清楚地传达给对方,反倒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就是所谓的好人,或者是很善良的人。他们只是单纯地“无法将应该传达的信息冷静沉着地传达给他人”罢了。或许这样的人只是“摆出自己很善良的样子,满脸堆笑”而已。这种状态下工作是不会有任何进展的。该说的话就要说,该传达的信息就要坦率地传达。
- 关于 LINE 这款软件,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如果没有 LINE 那几乎就活不下去了。LINE 的问题在于,聊天对话的频率过于热烈频繁,导致难以专注于工作。“聊天对话就是需要热烈的氛围”,这一点确实没错,但是原本一次性讨论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要来来回回谈很久,还要让许多人参与到聊天中,这对于工作的集中度是致命的。
- 我认为,将认真倾听的态度理解为“输了”的人,只会通过“胜负”来判断事物和周围的人,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不知道是因为自卑,还是因为没有自信,他们没有掌握比较平稳的待人处事的方法。
- 不用说用书面形式确认,不少人甚至连口头确认都会省略,只是留下一句:“那就拜托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 人类的记忆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印象,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使固执地认为“当时对方就是这么说的,一定没有错”,其实只是因为记忆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印象而已。
-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居高临下”呢?我认为这是对自己没有自信,总是充满压力所造成的。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所以“居高临下”地和他人接触,才能让自己短暂地沉浸在优越感的假象里。可是沉浸在这样的假象里,自信心也不会有丝毫的增长,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与其说没有意义,倒不如说对自己有害。
- 无论是谁,只要受到了表扬和感谢,被他人慰劳,都会感到喜悦。这时候更能涌起干劲,会想要更加努力。为了这个上司,为了这个团队的领导,想要更加努力付出,拿出成果。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情。
- 哪怕是很小一件事,只要怀有感谢的心情,自然而然地就能对他人给予积极的反馈。如果将培养员工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类似“没用的东西”之类的负面想法就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下次这样做就会更好”之类比较柔和但又发自内心的表达方式。
- 每天表扬了 10 次以上的话,那么和员工、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紧密,也更容易做出成果。从结果上来说,可以亲眼观察到工作速度的突飞猛进。
在 Dokuwiki 当中接入 draw.io 的绘图
作为一个工程师,我难免会在自己的博客 / Wiki 当中加入流程图、时序图之类的。因此,需要更加简单的绘图的方式。
过去往往是采用本地绘制好图片,然后再复制上传到 Wiki 当中。不过,随着 tldraw、draw.io 等一类在线绘图工具出现以后,大家开始习惯于在线绘制图片。
在使用飞书文档的时候,我觉得其中内嵌 Diagram.net 的服务体验很不错。
现在,在 Dokuwiki 当中你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安装 Dokuwiki 上的 drawio 插件,随后,在你们的编辑器当中就可以看到一个 Drawio 的图标,点击这个图片,就可以插入一个 Drawio 的图片引用
插入完成后,你可以在下方的输入框当中看到插入新的引用,此时你可以修改具体的文件名和对应的 namespace。
插入完成后,点击保存(也可以在预览中修改),保存成功后,你会看到一个 Start drawing by clicking here,点击这个图标,就可以在渲染出的新的 UI 当中绘制你想要的流程图。
绘制完成后,点击右上角的保存,即可保存你绘制的流程图。
此时,你的流程图就绘制好了,其他人看的时候也是你画好的流程图。
后续如果你需要编辑这个流程图,只需要在登录的状态下,点击绘制好的图片,就会自动进入到编辑的模式,允许你修改你的流程图。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视频介绍:
《高效能人士的100种工作方法》书摘
顾嘉
第一章 管理好你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 1.最大限度地利用过渡时间 从起床到上班以及从下班到回家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过渡时间。你可以在刮胡子时进行大脑风暴,捕捉创意,在穿衣服时思考一天要做的事情,在等车或上班途中,借助收音机、手机等工具听新闻、听讲座、听电子书、听视频教程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要你懂得利用,每一刻时间,你都能同时进行两到三件事。
- 2.喝咖啡时间的正确用法 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放松一下,顺便处理下你的日常杂事。
- 3.会利用等待时间 在等地铁或公交的时候,你可以利用等候时间来处理那些一直困扰你的问题。
- 4.正确使用睡眠时间 医学家曾研究发现,很多人实际上并非需要那么多的睡眠时间
- 在工作中,只要还有时间,就将工作不断扩展下去,不管是否有效率,直到将所有的时间用完为止
早起一小时,为要办的事情做准备
- 1.早起做运动,可以振奋一天的精神 早上醒来后,你需要在床上做一些小小的伸展运动,比如膝靠胸运动、抱膝运动、脊椎扭转运动、猫式伸展运动、双脚蹬车运动等。
- 2.早起看书效率最高 早上起来,人的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整,正是接收信息的最佳时刻,这时候,如果你去背单词或者记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 3.早起悟人生,发挥创意
利用“二八法则”,将主要精力用在关键点上
- ● 集中精力做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事情,不必要求事事都有好表现。 ● 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 ● 选择性寻找,而非巨细无遗地观察。 ● 小心选择自己的事业,如果可能,就自己当老板。 ● 从生活的深层去探索,找出那些关键的20%,以达到80%的好处
- 少做一些,锁定少数能以“二八法则”完成的目标,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机会。
不要把时间花在没有成果的小事上
- 不要被无关的人和事过多打搅,你的更多精力要放在自己的目标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琐事上。
尽可能简洁地表达你的观点
- 一个成熟干练的人说话一定是干脆利落、简明扼要的
- 1.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善于总结和概括,尽可能将自己要表达的话语凝练成简单的几句话。
别让拖延症害了你
- 其一,无法按时完成上司交办的任务。原因是:懒惰,缺乏自信,或能力欠缺。 其二,无法完成自己制订的计划或任务。原因是:懒散,缺乏毅力和斗志。 其三,对于别人拜托的事情没有做好。原因是:对自己认识不清,没有责任感。 其四,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依然没有做好。原因:做事分不清主次,没有规划,没有全身心投入。 其五,明明能够很快做好的事情,还是没有完成。原因是:缺乏责任心,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 其六,故意将一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推迟。原因是:赌气,不尊重他人,想要显示自己的权威。 其七,堆积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越来越多,而自己越来越烦。原因是:抗压能力不够,不能及时完成手头的事,小事变大事。
- ● 将工作目标拆分成小的目标,每一个目标都有严格的达成界限和完成期限。 ● 命令自己开始进行,同时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进行的过程和结果。 ● 对进步和努力做出奖励。 ● 为自己下达一个具有操作性的任务,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任务。 ● 为自己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而不要异想天开。 ● 现实地对待时间,而不是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样。 ● 利用接下来的一点时间完成一件事,逼迫自己重视起短暂时间的意义。 ● 做好应对困难和失败的心理准备,为困难找方法而不是借口。 ● 以自己的事为优先,学会适当地拒绝别人。 ● 把找到的借口留在事情完成以后再说,不给自己放纵的机会。
用读报纸的方法读书
- 用读报纸的方法读书 很多人喜欢读书,但又常
- 如果感觉自己需要多读一些书,但又想提升读书效率的话,那么你可以尝试用读报纸的方法读书。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首先浏览一下书的封面,出版商通常会在上面列出一些关键词,让你一眼明白书中的主要内容。
善用行事历
- 行事历可分“日检视”“周检视”“月检视”“议程检视”四部分: ● 日检视:检查当天的工作是否已安排好,如果临时要加入会议或事情,可以立即变动当天的日程安排。 ● 周检视:你可以从忙碌的一周中找出空闲时间,安排自己的业余活动。 ● 月检视:你可以从一个月内找出哪天上午或下午有空。 ● 议程检视:检查自己的会议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对照工作日志向自己“开炮”
- 你当天的目标是否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了? ● 几点开始行动?能不能再早点开始任务? ● 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分心以致无法完成目标的事情? ● 你完全投入工作,不受外界干扰的最长工作时间是多少? ● 你一天当中什么时段效率最高,什么时段效率最差? ● 你会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吗? ● 你会照着优先次序的书面计划做事吗? ● 你是否在处理不应该做的事? ● 做事的过程是否还能再简化一些,有没有更高效的可行办法?
把目标分解,逐个完成任务
- 写下你的总目标。 ● 写出实现这个总目标所有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这些条件就是第一层树杈。 ● 写出实现每个小目标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这些条件就是第二层树杈。 ● 依次类推,直到画出所有的树叶,这些树叶就是你的即时目标。这时,你的多杈树分解图也就基本完成了。 ● 最后检查一遍,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第三章 培养高效的思维方式
- 上午:以输出为中心开展工作。经过一夜修整,大脑处于清醒的状态,逻辑思维能力强,因此尽量在上午完成写企划书、思维风暴以及做重要决策等工作。 ● 下午:基于上午思考的结果,开展实际工作。此时大脑吸收了大量信息,进入混沌状态,你可以做一些不需要深思熟虑就能轻松完成的工作,比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修改文件等。 ● 晚上:以输入信息为主。大脑经过一天的消耗,在晚上很难再输出信息,因此要以输入信息为主。你可以看看书,将一些难做的事项输入进来,大脑会在你睡觉的时候进行思考,帮你解决问题。
培养及时发现问题的思维
- 当下的现状与你所期待的状况之间有无落差? ● 有没有什么差异性状况出现? ● 你是否感觉到哪个部分进展得不够顺利? ● 是否有任务没有按时达标? ● 是否有一些意外情况并不是你原来期待的那样? ● 若照此发展,未来是否会发生重大的不良状态?
头脑风暴中可带来收益的技巧
- 1.禁止批评或评论
- 2.与会人员一律平等
- 3.主张独立思考
- 4.不强调个人的成绩
- 5.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
- 6.知道适可而止
- 7.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简化思维,一切可以更简单
- 检查你的邮件,每天一次。如果每天多次检查邮件或社会媒体账号,往往会耗费很多时间、精力,所以尽量简化工作,将所有事情集中处理。 ● 尽量用简短的话写邮件,如果可以,将你的邮件缩减至1到5句话,对一些储存在你电子邮箱中的普通问题,可以预设回复,这样可以尽量为你节省更多的时间。 ● 在静音区工作。工作之前,将手机调为静音,并将其放到你的抽屉中,如果可以,断掉网络,让自己不受任何打扰。 ● 考虑全盘工作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取消一些无用的任务,对各项作业进行合并、重排或简化,以便找出最好的工作方法。 ● 每天问自己,工作是否足够简洁,是否还需要整合,是否将事情简单到极致了。 ● 求助。你没有必要总是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一些不明白的问题,要多向周围同事或上司求助。当你的问题在他人的帮助下得到解决时,你会感到全身放松。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能让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自身的压力得到缓解。当然,当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也要记得帮助他们。
- 有意识地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设定每天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周日工作。这样你将有更少的压力和更多的精力来做好你的工作,同时享有高质量的私人生活。
一次性解决事情,不寄希望于以后
- 著名科学家克劳士比提出过一个“零缺陷”理论,它的精髓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克劳士比提出了四大核心理念: ● 确定工作目的: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主观意愿而工作。 ● 建立一次就做对的基本准则:不要凡事追求差不多,要努力做好。 ● 消除达成这一准则的障碍:消灭工作中的返工环节,特别是思想上不要存在这样的想法。 ● 努力工作:你认真执行和努力付出,会换来高额的回报。
充分利用外出开会的机会
- 购置少量经典款服饰作为基本行头,以后每年关注一下流行趋势,比如今年流行动物花纹,那么买一双物美价廉的鞋子,再配一条动物花纹的围巾,这种搭配的结果能让你没花多少钱就看上去很时尚。”
《赢在下班后:知名咨询专家倾力打造34种高效思维模式》书摘
池本克之
不要把压力带到下班后
- 情绪处理型”——着眼于引起压力的身心变化;“问题解决型”——直接着眼于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 “一时的排解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思考如何对待压力本身,努力直接面对压力从而解决根本问题的做法,属于后者的“问题解决型”。
以“游戏的感觉”看待工作
- 认真思考提高分数的方法,努力摸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只有当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起来,工作中的乐趣才会逐渐显露出来。
聪明人看清自身局限,乐于接受专业指导
- 我们要明白有的问题只有专家才能发现,仅靠自己无法察觉,并且保持倾听专家建议的姿态。
阅读可以提高能力
- “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和“不向逆境屈服的强大意志力”。
- 别为小事抓狂
- 凡事彻底
第4章 如何进行身体管理
- 喝大量的水· 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不喝酒· 避免添加剂· 摄取蛋白质· 避免糖分· 晚上8点以后不进食
睡得越好的人,收入越高
- 只有确保充分的休息,拥有优质的睡眠,才能保证充实的工作状态。
第5章 在旅行中提升自我
- 对于工作之外的旅行,我基本不会屡次去一个相同的地方。原因在于,没有新发现。
- 只是去一下著名的旅游景点,并不叫旅行。只有随便到一个游客不会到的地方走走,才是好的旅行
享受“本地化”,提升工作技能
- 到只有当地人知道的休息场所去,到当地人才去的餐馆去吃饭。尽量让自己融入当地人
为了提升公司价值而选择着装
- 包而已,什么样都行”“衣服而已,能穿就行”这种认识,会直接转换为“只要销售额上去了,怎么样都行”“只要能达到目的,怎么做都行”。
《秘书工作手记:办公室老江湖的职场心法》书摘
像玉的石头
内容简介
- 你不经常找领导汇报,领导就是不高兴;你写文章不懂得研究借鉴,就是写不好;你老在微信上问“在吗”,别人就是讨厌你。
前言 把你的工作做成一门手艺
- 一是始终保持学习和研究事物的热情;二是至少找准一个领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领导正焦急地等待着你的汇报
- 办公室里干的都是领导随时随地交办下来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目标、方法甚至步骤都相对明确和具体,领导手把手给你指出了明道,你一步步把事情落实好就行了,石头管这叫任务规定下的被动工作方式。
- 事实上,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办的妥帖、完美的小事,才累积起领导对你完全的信任,最后才换来他放手让你去做大事的信心。
- 你汇报的次数,永远少于领导对你的期望
- 任何一个领导都比较看重两样东西:一是他的上司对他的信任;二是他的下属对他的尊重。作为一名领导,判断下属是否尊重他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下属是否经常向他汇报工作,他最怕的事就是部下撇开自己单独飞,这样一来他作为领导的作用和威严往哪里放呢?
- 如何培养自己汇报的主动性?石头的一位领导曾告诉石头一个诀窍。他说,首先,要永远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最重要的,才能把握沟通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其次,对于汇报,永远要保持一种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抢着说,追着说,理直气壮地说。
- 首先我们要有果因思维,先汇报结果。如果领导想了解事情的经过,再述说缘由,否则不必过多赘述。
- 即使你曾当过最佳辩手,口才奇佳,找领导汇报时,最好也提前准备一下书面材料
- 汇报工作要掂量轻重、把握分寸,选择领导关注度高、牵涉面广的要务及时详细地汇报
- 汇报工作时要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 你是最了解工作的全貌和进展的,你不说怎么办,却让领导说怎么办不是很可笑吗
- 站在一个为自己负责、工作负责的角度,我们在请示汇报工作的时候,应当有自己的想法,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推荐方案和理由
- 当场请领导定夺,即使你的方案很粗糙、不成熟,也要大胆提出来供领导参考,毕竟这是你思考的结果,有思考才会有进步,不断地思考才能慢慢积累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正确理解领导指示的关键几招
- 如果没有头绪,把握不大,就认真按原话落实
- 说到底,不懂就上问是必须的,不动脑筋张口就问又是禁止的。我们在问领导之前得先在心里想想法子、打打草稿,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提出问题,给领导一个“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印象。
- 你的心有多大,决定了你能坐的位置有多高。这个心大,不是说野心,也不是说进取心,说的是包容心。如果你内心排斥领导、疏远领导、惧怕领导,甚至话不敢说、气不敢喘,你就很难从领导身上学到东西,结果就是不能成为领导。
- 人脑有两个局限性,一是反应需要时间;二是容易遗忘。所以,当领导给你传达一项指示、布置一项工作,没有马上理解意图或者根本就忘掉了都是可能发生的,但对办公室人来说,这种差错一丝一毫都不能出现。
三、领导老挂在嘴边的“眼力见”到底是什么
- 到底,就是靠自己的工作让领导省心、省事。
- 不如说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心态,一种随时随地“搞服务”的心态,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时时刻刻想着,怎么去照顾别人,怎么顾忌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办公室挨骂怎么办
- 况且,石头一直以为,长袖善舞、善于与人交往本身也是一种超强超有用的能力啊!比接电话、写稿子难多了
- 为什么有人会时常产生这样的错觉——能力强的人容易被领导嫉妒排挤?很简单,他们混淆了能力与脾气的关系。准确地说,其实是脾气大的人肯定容易被领导讨厌排挤,但有些时候,能力强的人确实会普遍比较有个性、有脾气,个性太强、脾气太大,领导当然不喜欢,碰上识货开明的领导尚能蛟龙入海,碰不上只能搁浅沙滩。于是,一批颇有脾气的人就误以为领导是嫉妒你的才华,怕你有一天取而代之,这简直是天大的误会。
- 那位老领导后来跟石头说,有些同志在“声辩”这个问题上就非常注意。又有一次开会,一位青年干部迟到了十几分钟,他照例批评了两句,她谦逊点头表示接受,过后老领导问她,才知道早上她送父亲急诊,到了医院做了安顿,马上就赶来开会,开完会还要赶去医院。家事为重,她完全可以不来开会,发个短信就行,但她还是顾全大局,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由此,领导对她更加信任,也会注意对她批评的方式。老领导觉得,这位年轻干部的表现才是一个成熟青年和优秀员工的良好典范。
五、领导突然叫你起来即兴发言,如何才能讲得头头是道
- 口才平平的同志要想做好即兴发言,要遵循的应是这样的步骤:会开始了,别闲着,认真记,抓紧想,先简单组织一下表态的套话,然后从脑海里搜罗确定一个“说法”,再运用灵感构思一两个爆点,最后站起身,声音洪亮地按思路讲下来,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即兴发言就完成了!
六、如何拥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 哦,父母是在教你打招呼。很明显,一个孩子学会打招呼至关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问候周围人甚至陌生人,是引领孩子踏入社会的重要的第一步。一个会和人打招呼的孩子,大人往往对他会带着更多的亲近和善意,愿意和他多聊几句,这是人之常情。长此以往,打招呼多的孩子和外界交流频繁,也就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容易具备较高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 任何一个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他们提出要求,对于是否难办、是否不符合政策都心知肚明。
- 多用商量的、温暖的、同情理解的、无可奈何的语气去说拒绝的话,使人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结果。
-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一个真理,永远不要说别人的孩子不行,即使确实不行,也不要当面说,否则别人会记恨你一辈子。
八、秘书与领导的日常
- 对个人来说,马上就办可以提高效率。比如说,我5分钟之前决定,要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之内处理一个问题。那么,做了这个决定之后,就不要再想接下来这半个小时是去刷一下朋友圈,还是去回一下微信消息,还是去刷一下微博。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在这半个小时把问题处理完毕。
- 有位长期管单位人事的领导曾跟石头说过,一个人能力行不行,出趟差就看出来了
- 带上必备生活、工作用品就行了
- 备份所有材料,掌握好所有行程安排,最好手机上有短信或用相机拍下来;出差要用的领导讲话啥的纸质材料多带几份,最好带U盘,存上电子版,防止突然修改;把单位通讯录带一份,有座机有手机的那种,出门在外,肯定经常要和本部沟通的,有备无患,或者把电子通讯录存在手机里也行;多带些名片,领导的名片,自己的名片,都多准备一些,出去就是见生人的,名片用量很大;最好也能准备几种常备药,比如创可贴、泻立停、感冒药之类的;还要向财务借点现金,或者自己准备足够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只带一百块钱出门,领导怕是连矿泉水也喝不上了。
- 比如,入住后先稍稍检查下领导房间电视、电话、空调、卫生间设施是否齐全完好好用;提前了解开会、洽谈、就餐地点,为领导参加活动当好向导;开会及就餐前至少提前5分钟在领导房外等候,为领导服务引导;了解当地名人名事名典故,待领导问时及时补白等等。还有,千万别睡懒觉,定好闹钟,早点起床,安排好一天的行程,别领导都吃完饭准备出发了,你还赖在床上没起。
一、优秀办公室人需具备的三个习惯
- 第一件是无论春夏秋冬,除去出差,每天5点左右必定早起打扫庭院,然后看书;第二件事,每天都要为公社办公室里的每个人倒垃圾;第三件事就是在冬天领导出差返回前一天必定烧火,帮所有办公室看煤火,保证办公室内的温暖
二、工作拼到最后,其实就是拼身体
- 对办公室人来说,牢记管住嘴、迈开腿,饮食贵有节,运动贵有恒足矣。
- 节食与长寿
四、珍惜在办公室的每一分钟
- “耿直姐”们坚信的,“做好自己、提升价值、专业过硬、独善其身”就能屹立于这个世界的信条拥簇者众多,他们相信和外界的交流并不重要,他们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相信“内向者优势”,他们相信“我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纯洁”,
五、初入办公室,可以看看哪些书
- 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
六、职场好习惯,从记日记开始养成
- 小王明天出发去英国学习,看到他临出发前去领导办公室告别,知道并注意在临行前跟领导打个招呼。这一点值得学习。机会都是领导给的,成绩都是领导干的。切记
- 所以,关于领导接受采访,一般得先向记者索要采访提纲,然后采访时尽量在场,以便对采访稿件进行核对。同时也便于在领导回答一些问题时给予提示。
- 抒情型的。往往文笔飞扬,侧重于心情、情绪、想法、感受的记录,偏感性。适合偏多愁善感,需要倾诉,舍不得丢弃生命里每一个美好瞬间的人。流水账型的。严格地记录每天做了什么事情,每件事情从几点持续到几点,不添加个人情绪和思考,对每周、每月、每年所做事情进行盘点统计。思考型的。重在总结出有什么规律,得到了哪方面的提升,包括日常思考、灵感创意、读书笔记、经验总结等。
七、做秘书工作,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 《昨日要情》
- 日程表是领导活动安排的大纲和基本指引,在秘书工作的实践中,有的人习惯用月日程表,有的人习惯用周日程表,还有人更细致,会制作每日日程表。
- 每天早上核对提醒当日安排,晚上确认提醒次日安排
一、机德反映人品
- 机德不佳的第一个问题是不接电话,这也特别让人痛苦。本来约好的事,或者正在处理一个急事,必须要联系上的时候,你打电话,对方不接,再打,还是没反应。
- 给别人发短信时,在短信的结尾,我们要注意对于需要回复的短信,要在结尾处表明要求回复,还可根据事态的轻重缓急来建议下一次的联系时间。
- 同样的短信发送一次即可,不要在短时间内重复发送,形成垃圾短信。
二、微信社交启示录
- 可以想象,这样的状态被领导和同事看见,肯定会把你判定为一个小肚鸡肠且毫无抗压能力的懦夫。而且,现在的单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把领导的脸往哪搁呢。
二、如何用5分钟大幅提升一篇公文的质量和水准
-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三、写好公文的第一要务是做亮标题
- 万能八条是一套写作的僵化模版,其内容如下: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加强监督,全面落实;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五、我们不生产文字,我们只是文字的搬运工
- 一种是你所在领域最为宏观、最为提纲挈领的一些标准提法,一些放之四海皆准但又不能不说的话,好比“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人只要写信,哪怕是情书,都要在信的正文上端,先写上一段毛主席语录
一、排排坐吃果果:坐好位置再吃饭
- 拉近男女之间的距离,拉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拉近陌生和熟悉之间的距离
-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右尊东”“面朝大门为尊”“以近为上,以远为下”,有些时候甚至都不用你安排,主席坐定,大家互相谦让一番,自觉按地位尊卑入座即可。
一、通知会议:一个都不能少
- 某次会议开始半天了,一个下属单位的负责人还没到会。石头火急火燎地打去电话,您怎么还不来开会?这个会议很重要,都开始半天了!结果负责人一脸无辜,什么会?石头急了:就是前天发到您手机上的会,今天上午九点在第一会议室的!负责人掏出手机左翻右翻,竟然没有收到短信。这下轮到石头傻眼了。
《改变你的服装,改变你的生活》书摘
乔治·布雷西亚
- “它表明了什么?” 这是我的经典问题。我希望当你穿上每一件衣服时,都问问自己。
- 如果你恨不得把自己的映像撕得粉碎,你要记住,你不是为了看见完美的自己,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你的目标是追求和谐,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和谐。你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随着你知道如何凸显自己的优势和掩盖自己的缺陷,这种认识最终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 宽松下垂的衣服(而非优雅、飘逸的衣服)会让人联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她在隐藏什么?”太小的衣服会显胖,传达出你可能不完全了解自己身材的信息。
- 苹果型以及大码。那些苹果型身材和大码身材的女性一定,一定,一定要穿能够收腰的衣服。系个腰带,把衣服扎在裤子里,或者选择线条比较明朗的衣服,能够自然地塑造腰线。
- 卷曲的头发可能让你看起来友善、有亲和力。我非常喜欢头发天然卷曲的女孩,她们天生基础很好。如果你渴望性感、美丽,那就选择烫发。长发很漂亮,但是需要用很多精力来打理。丸子头看起来青春靓丽,但是有时让人联想到图书馆问讯处的工作人员。
- 10分的衣服符合你的身形,能够突出你身上的优势,同时隐藏你的问题区域。10分的衣服包括一种或者多种颜色,这些颜色让你看起来气色好、健康,而且突出你的眼睛,也适合头发的颜色;10分的衣服总是处在最好的状态,面料看起来崭新、清新;10分的衣服是让你获得最多称赞的衣服。(注意那些称赞,那些称赞是人们如何看待你的衣服最直接的线索之一,它们是视觉定位仪,告诉你何时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何时在朝着错误的方向走。)
- 你要一件一件地筛选衣橱里的衣服,从牛仔裤到T恤衫,从裙子到帽子,从鞋子到腰带、包和首饰。所有身上的衣物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所以,从哪里开始根本不重要,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随便你。如果你已经按季节将衣服进行了分类,你可以只筛选当季的衣服,剩下的衣服下次再筛选。我推荐你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你的时尚清单才不会像搁在一边的破布袋子,一整季都被遗忘,而你也不会失去清理衣橱产生的动力和紧迫感。
- 如果你已经按季节将衣服进行了分类,你可以只筛选当季的衣服,剩下的衣服下次再筛选。我推荐你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你的时尚清单才不会像搁在一边的破布袋子,一整季都被遗忘,
- 1.衣服要合身。这一条很基本,也很重要。如果一件衣服不合身,要么就扔了,要么拿去改一改,我是说如果值得修改的话。
- 你应该喜欢自己的身体,以及穿在身上的衣服,这是让自己看起来漂亮的最好方法。撇开每月心情的起起伏伏,衣橱里那些需要增肥或者需要减肥才能穿的衣服只会给你的生活和心理帮倒忙。
- 2.衣服要凸显你的特点。衣服仅仅合身远远不够,还必须(我一直强调这一点)对你的身体和脸有一点好处。首先,颜色是不是合适?是不是突出你的眼睛?
- 如果你的风格在过去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都没有改变过,那你就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也就是我所谓的生命阶段评估。
- 褶裥裤,尤其是便装裤子,全都应该从这个世界消失!至少,只有最苗条、最时尚的男性才可以穿。
《高级零工:如何将个人技能有效变现》书摘
村上敦伺
序言
- 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无休止地继续工作是一种美德”的价值观在日本广为传颂
- 公司主导的改革终归以企业的利益优先,为此耍些小聪明的做法似乎不可避免。
01 给朝九晚五的生活画上句号
- 但凡从事的是技能或技术在市场上有一定价值的职业,你都可以去从事自由职业
我决定追寻真正的自由
-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何为人生的幸福?何为人生的目的?’,我无法脱口而出。为了定义人生的要素,我辞职了。”
和以前相比,上班族的“好处”减少了
-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在工作上遵守着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工作之余建立起自己的家庭,等到相应的年纪会晋升上管理层,退休后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养老金,过上悠然自得的老年生活。这是上班族典型的人生模型。
- 上班族的成功模型是以持续增长为前提。而实际上,这一模型正在崩溃。在目前经济衰退的局势下,对上班族来说,进入管理层的难度逐渐上升。甚至,晋升管理层已经成了一个基本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 有的人想乘上名曰大企业的“大船”,殊不知这些大船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沉没。即使大船没有沉没,这些人也会遭遇“没有燃料了,给我下船”以及企业重组裁员的情况。
即使没有“超高觉悟”,也可以从事自由职业
- 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可以在通过创业获得的自由时间里达成,创业赚钱的理由也可以是人类非常单纯的“生存需要”
单飞的好处在于“抽成”的差价
- 被当成“社畜”饲养,任企业榨取价值,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
- 有很多上班族着力于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但他们实际上缺少的是“提升单价”的眼界
用“擅长的事”而非“喜欢的事”挣钱
- 对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来说,用“擅长的事”而非“喜欢的事”挣钱,这种模式才是最容易复制、难度最低的创业方法
在上班族的“延长线”上从事自由职业
- 如果以经营三要素“人”“物”“钱”作为框架进行考虑,人的要素还可分为“自己”和“别人”,由此可以划分出四种创业方法
凭借市场价值高的职业创业
- [插图]
要做好接受创业缺点的觉悟
- 上班族时期,你一般必须遵守人事调动。而当你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后,你可以自由裁量要不要接受代理人介绍给你的工作,或委托人给你的工作。只有双方达成一致,合同才会成立
04 最小限度地生活
- 《竞争的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
舍弃名誉
- 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称号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这和是否能够得到没有关系。努力追求名誉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诚然,努力到最后可以从某人处获得表彰,得到某个有名誉的职位。从结果论上来看,名誉到底是可以被理解的。
05 混合式生活
- 找到爱好之后,让我们在享受爱好的同时也进行一定的输出。比方说,你可以在博客上发布信息,或是在YouTube上制作关于爱好的视频,这些都是所谓的输出。
后记
- 改变一个人只有三种方法。一是改变时间分配,二是改变居住地点,三是改变交往的对象。
《学会提问》书摘
尼尔·布朗(Neil Browne)
- 著作:《大错特错:为什么专家老是靠不住》(Wrong:Why Experts Keep Failing Us)。
- ①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②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③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 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常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他在书页的边缘写批注,提醒自己注意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他时刻与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互动,目的就在于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并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 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①捍卫自己的信念;②对自己当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断言和信念加以评估。
- 首先,遇到一个难回答的问题,将它直接推翻确实比仔细斟酌之后再谨慎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这样做还能让你显得一言九鼎、霸气十足,让听众简直没胆量挑战你的权威判断。
-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刻板印象,我们就会失去强势批判思维所需的开放、包容的精神,从而便难以用开放的态度去接触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
- 晕轮效应”(halo effect),是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
- 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会决定我们怎样去接受和评价他的观点。如果有一个人在生活的某个方面有一技之长,我们就会在大脑里给他“涂上一层光环”,以为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肯定也有过人之处。这样一来,我们就特别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 所谓“确认性偏见”,就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这样一来,信念固着(belief perseverance)就会导致弱势批判思维。
- 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1620年所指出的那样:“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接受一个更好的观点,我们应为此感到自豪,我们抵制住了诱惑,没有死心塌地去维护自己长期以来的信念。这样一种思想转变应当被视为一种罕见力量的反映。”
-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和判断的人,就要竭力避免一个不好的思维习惯,即大家彼此之间不能有效沟通。
- 为什么这么多“减速带”的根源都处在同一个位置。我们总是自我陶醉并忠于自己。所谓自我中心(egocentrism),是指与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相对照,我们赋予自我世界以中心地位。
- 我们太“需要”将特定的结论变成现实,因为我们都属于某一类人,当特定的结论变成现实时,我们会活得好受
- 一般说来,那些建网页、博客、写社论、出书、给杂志写文章或做演讲的人,他们都在竭力改变你的观念或信仰。
《跟小贤学运营》书摘
陈维贤
推荐序二
- 互联网运营是个体系,本身就很复杂
1.1.1 运营开始被行业高度认可
- 以简单的社区型产品为例,就至少需要内容运营和推广运营来维持产品的基本运转。此外,针对不同的行业,还延伸出很多新的运营工种,以跨境电商为例,除了常规的活动运营、品类运营、内容运营,还新增了海外运营做跨境业务。
1.3 企业都需要的4类运营
- 内容运营是指通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网站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产品的内容价值,制造出对用户的黏性、活跃、消费产生一定促进作用的运营。
- 通过规划、采集、创作、审核、编辑、包装、呈现、推送、输出等常规手段,对产品中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4大内容类型进行影响和加工,进而达到产品内容运营的目的。
- (1)内容专题策划内容专题策划是运营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者特定人群,组织产品里的基础内容单元,并加以设计和开发制作的内容专题。内容专题策划是为了产生较为深远的内容影响的常用运营手段,它有助于增强产品的内容深度和内容传播力度,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关注产品和内容。(2)内容消息推送通过站内和站外的用户连接渠道,将产品内的优质内容周期性地推送给用户,来缩短用户在产品内搜索优质内容的时间。运营通常需要根据用户的兴趣、性别、地区、在线时长、登录次数、浏览记录等用户画像信息,来做针对性的消息推送,帮助用户高效率地发掘有价值的内容。(3)内容智能推荐在产品内有流量的位置进行内容分发,是运营人员将内容送达用户的常用方式。早期的做法是编辑在网站首页或者信息流等产品显眼位置,手动定时更新内容。自从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在业内形成影响力后,越来越多的App开始探索内容的智能推荐玩法,基于用户的浏览行为的数据分析,达到千人千面的内容推荐效果。
- (4)内容站外输出品牌层面的输出,如知乎周刊、知乎“盐”、百度知道大数据,都以话题为单位进行内容聚合,或制作成电子书,或出版为纸质书;流量层面的输出,大家优先想到的是各个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搜狐新媒体、UC订阅号……其实对内容运营来说,想通过内容快速提升产品流量的最有效的内容输出手段是将内容聚合成SKD(内容池),并尽可能多地植入到合作方的App。
- 内容运营是面向互联网产品,基于产品用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创业则直接面向的是用户,资本对它们的估值等同于对内容本身的价值计算。
1.3.2 逼你“剁手”的活动运营
- 活动运营是指针对不同目的、不同性质的活动进行的运营,包含策划、准备、实施、复盘。相比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的“润物细无声”来说,活动的运营则更具引爆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目标数据进行提升,对社区来说活动是让用户更加积极地互动起来,对电商来说它就是让用户更加疯狂地买买买,比如2015年天猫的双十一用24小时达成912亿元交易额。
1.3.3 非常有爱的用户运营
- 用户运营是实现某种运营目的的一种与用户相关度最强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下进而做出可执行的策略组合。
1.3.4 很会花钱的品牌运营
- 品牌运营是指通过挖掘产品的品牌符号,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整合营销策划、创意、传播、新媒体、商家/货品,线上&线下联动营销,使用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
- 事件营销:一个小范围的营销活动引起网友自发热议与效仿,如2015年的冰桶挑战。Social营销:在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形成病毒式的传播,网友也按预期的设计完成了品牌互动。PR传播:挖掘产品相关新闻点,引起媒体的关注与主动转播,并非买媒体PR!广告投放:传统意义上的渠道购买,如地铁广告、电视广告、DSP投放等。事件营销、Social营销、PR传播、广告投放只是品牌的传播手段,大公司通常会把这些事情外包给专业公司去执行。
1.5 运营和产品的4种“暧昧”关系
- 最后聊一个不管作为运营的你跟产品人员是处在什么“暧昧”关系下,都会比较关心的问题:在产品开发时,自己的运营思路何时介入比较好?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早到产品还只是在立项阶段。因为若在产品层面植入运营的需求,会大幅度减轻你的运营压力,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运营与产品的第五种关系——运营主导产品。
- 举一个数据运营的反面例子。产品人员需要的数据跟运营人员想要的数据是有出入的。产品人员可能只关心整个功能的日活、次日留存、停留时长,而运营人员除了这些数据,还需要单篇图文的阅读点击数据、用户停留时长阅读的条数、用户的步长。如果不提前做产品的介入,埋好相关路径的统计点,在做后续数据分析时,就会出现数据缺失问题。
1.6 运营新人应该知道的10条建议
- 忘记在上一份工作取得的成绩,除了人脉跟资源,其他都别留下,更不要对现在这份工作的选择患得患失。
- 明确自己的运营价值是引新价值还是品牌价值等,不断地向这个自己明确的价值靠近。如果事情杂,平常就多主动认真地写项目汇报,通过一些间接性的成绩为你的价值做支撑。
- 在看一些文章时,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作者写的事情跟自己经历过的很像!道理跟做事的方法其实大家都懂,最后的距离产生在谁总结了、谁写成了文字,写作的过程是与自己经历对话的过程,梳理清楚了才是属于你的真正的财富;如果能够系统化、持续地写,会成为版权财富。每一个人的运营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是能够总结出来的都非常有价值。当然,在写的过程中要把握哪些内容可以对外发,哪些东西是公司机密不能对外发,因为我吃过这方面的亏,所以这也是要提醒热血的运营新人需要注意的点。
- 1.细心,责任心,靠谱做运营本来拼的就是细节,一定要细心,事无巨细、富有责任心地执行。做好3件小事可以给自己换来“靠谱”的标签。但是做砸1件小事就需要做好10件大事才能撕下同事跟领导给你贴的“不靠谱”标签。
- 2.向上沟通,借力领导做项目排期做大产品的运营,想要快速出成绩就要多上线项目,保持每季度搞一个大的项目这样的频率。但这只是项目的理想状态,现状与理想之间差的是技术开发,想法跟创意再好,如果项目在技术那儿排不上期也都是白搭。
- 平时多向领导请教,了解公司文化和组织结构。如果你的领导在公司里威望很高,遇到项目推动困难时,应该学会向他借力,利用他的人脉传播你的项目,更好地开展工作。
- 我在做贴吧运营的过程中,早期最痛苦的莫过于项目立项。因为那时项目接触得少,想到的传播面比较窄,在万能贴吧项目中遭遇了几十个方案都通过不了的大麻烦。在大公司凭空申请创新资源很困难。想靠几张画着运营项目构想的幻灯片就说服老板是不切实际的。更可行的方法是找三五个志趣相投的同事在工作之余把活动功能原型做出来。你会发现原型具有超乎想象的说服效果,比枯燥的陈述、生动形象的演示更有吸引力。
1.7 运营请用正确心态走进创业公司
- 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不一样,所处的能力阶段也不一样,可能你尽全力做的事情,在别人眼里依旧是不满意的。尤其是做创业公司的早期,运营相比于技术和产品,工作比较杂,你的价值不会那么明显地被看到。就好像现在很多人做的新媒体工作,如果不大量涨粉很难被打好评,因为在没做过新媒体的人眼里,你做的就是无产出的工作。总之,在创业公司做运营,在早期过度地在乎别人的评价,除非有其他值得留恋的地方(比如上边说的对的人),否则很难熬到产品的成熟期。
2.2.1 需求是锦上添花,还是非做不可
- 运营从业者经常会碰到的一种情况叫“资源不足”。这里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开发资源、推广资源、人力资源、设计资源、现金资源等。
- 高阶运营这样思考的好处是在进行需求跨部门沟通或者汇报时,能够事先想好当需求被挑战可以给出的理由,这样不至于显得自己那么没见地。这里举一个贴吧的例子。大家也可以回顾一下在之前的工作中是否有跟我一样被“调教”的经历。
2.2.2 逻辑性发散思考
- 高阶运营的逻辑性发散思考,就是有条理性地发散思维,多想一些能够达到目的的路径。
2.2.3 能否运营场景化
- 老做短线不可复制的项目,其实是很消磨一个运营创作精力的,毕竟它不是持续地专注做一件事。偷懒也好,精明也罢,运营做久了,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想做能够场景化的项目。能否将项目场景化,需要大家系统化地对所运营的项目进行如下思考,这种思考方式不只是针对新媒体运营,其实对各个方向的运营来说都非常重要,除非你不想做出有影响力的事情。
2.3 运营菜鸟如何快速往高阶运营通关
- 工作上,高阶运营是产品目标下某一运营方向的工作,初级运营是这个方向下的具体执行者;心态上,高阶运营希望能够把一个项目做成案例进行二次传播,初级运营则是做完即可。
2.3.2 成为高阶运营的3个关键阶段
- 其实不管在甲方还是乙方,只要在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都会繁杂且枯燥。事情杂,并不代表可以无序。初做运营缺乏经验,一下子接触的新东西又多又杂,所以当时做事情总有一种很随机、很混乱的感觉,不知项目能做到什么程度,当时一度陷入不知该做什么的迷茫,对自身的定位也很不清晰。也怪自己那会儿一头扎进了工作,没有想到让有经验的前辈帮忙梳理工作。
- 种子用户画像;种子用户获取;种子用户留存;种子用户管理;种子用户激励。
- 你要知道什么事对所运营的产品来说是有价值的;其次是做事,把你的所有运营技巧都用在做一件事上,不能做得太小但也不能做得太杂;最后是出活儿,除了要让事情落实,还要做出领导满意的成绩,在过程中若遇到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推进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 在这个阶段要学会做减法,找到一件离目标最近的事,然后通过各种工作技巧不断地打磨它,同时也用这件事形成自己的运营方法论,让自己的技能体系化。关于怎样做好一件事,我的建议是先自己打磨3遍,然后让其他人帮忙修改几遍,直到看到它又恨又爱时,基本上就算完成一件突破自己的好事儿了。
- 做完具体的运营执行就可以尝试往更具挑战的业务规划层面去做,对整个运营的KPI负责,这应该是目前我在雪橙做运营对自己的要求。除了做月、季、年的常规计划外,在这个阶段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产品调整方向,需要及时根据产品的调整做运营调整,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动用一切自己有的资源去达成它。
- 遇事不慌,是指遇到突发的运营意外做到不乱阵脚,能够组织团队找出解决方案,这对心态和工作阅历的要求都很高,这点我需要继续加强。不过还是那句话,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 觉得可以每天写运营日志,日总结,周总结,双周总结,月总结。多看公司邮件的数据和自己的活动数据。就算不写个正儿八经的总结,也要基本上做到心里有数。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所面对的用户群体的活动。分析用户群体,或者将用户群体分类。
- 不断地产出想法—快速执行—总结,不能只是执行,事情做完就完了,在执行过程中和结束之后都要不断地总结优缺点。
- 《引爆点》《长尾理论》《从0到1》《影响力》《决策与判断》《启示录》《参与感》《金字塔原理》
2.4.3 跳槽的4个步骤
- 明确岗位与公司;分析岗位要求;整理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工作经验;走心的面试准备。
- 以背景(目的)、行动、工作结果、亮点与不足的模式,梳理清楚自己之前做的相关事情,在交谈中让对方看到你的价值与对工作的态度,社会招聘就是希望你能够立马上手出活儿。
- 由于我是运营出身,仅能从运营角度解析如何做这个“面试”作业。BAT是大公司,都希望把项目(雷声)做大,所以方案也需要有理有据往大了想,但是创意需要好好想想。面试作业基本上是一周完成的,想做出一个真正好的方案很难,可以用如下结构做出一个思路还算清晰的方案
- □方案是什么,陈述你的创意□方案立足点是什么,目前市面上的参考案例□方案目标与收益□执行计划□传播计划□相关页面原型图
- 在方案的展示形式上,沿袭大公司的工作风格,要尽可能用PPT展示,这样可以加不少态度分。如果PPT是你的特长,也可以通过作业展示下你的功底。(建议针对作业命题多想几个方案,在下一轮面试中可能会需要你再说出一些其他创意。)
- 如果面试作业也顺利完成的话,就是领导的领导(也就是经理)面你,也就是第三轮!这时候问的会是与招聘JD上面写的岗位需求相关的问题,这就是为何我们要能够看懂岗位JD上的描述。在经理面前,认真想想是否有相关工作经历可以证明你能胜任。如果你跟我一样不善于表达,可以在面试前把与之匹配的工作经历重点用文字写下来对着镜子反复地进行表述练习。
- 第三轮面试过程中,出现你不懂的问题也不要过于紧张,有条理地回答是他们最想看到的。向面试官申请重复一遍面试题目,为自己争取时间想想如何往自己做过的工作去靠,因为这个方向的思路可能会是面试官想不到的,这时它就会成为你的亮点。
- 经理面之后可能会有一项总监面,这时候就基本靠谱了,除非岗位编制减少,不然也就进入了最后一面——人力资源流程。
- HR面基本上会问些关于为何想跳槽、你的期望薪资是多少、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老家在哪儿、你怎么看待互联网之类比较泛的问题。互联网公司的HR面删人的概率是非常小的,除非你说了下面这5种话。
3.1 低成本获取用户的21种方式
- 种子用户与有效用户
3.1.1 种子用户VS有效用户
- 有效用户是那一批会真正使用产品的目标用户,包括种子用户、潜水用户、围观用户,他们不是“僵尸”用户及非目标用户。
3.1.2 零成本的10种方式
- 随着全民创业时代的开启,创业媒体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他们就像是超级意见领袖一样,能够帮助你获得更多用户、投资人以及竞争对手的关注。目前国内提供免费报道的创业媒体有36氪、i黑马、创业邦、钛媒体、虎嗅网、最美应用、铅笔道、南极圈、猎云网、瘾科技等。
- 方法大家都知道,就是先确定你要找的目标流量,然后去互联网上收集这些流量想要看或学习的视频、图片、书籍、音频等。整理好后,就是“诱饵”文件了。就像每次我让读者在公众号里回复关键词看其他干货文章那样,配合短小精悍的软文,放到有大量目标、流量活跃的论坛中,开帖,说明共享。
3.2.1 留住基础用户的4种策略
- 留存率一般分为次日留存率、7日留存率、30日留存率。这3种留存率的解释如下:□次日留存率(当天新增的用户中,在第2天还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7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在往后的第7天还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30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在往后的第30天还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究竟要做到多少留存率,产品才算合格?一个经典的经验数据,就是留存率的“40-20-10”规则(Facebook平台流传出来的)。规则中的数字表示的是次日留存率40%、7日留存率20%和30日留存率10%。留存率是运营人员必须掌握的概念,需要有用户留存意识,在运营上做好用户留存的策略。
- 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工具高效、内容有料、社区热闹”,对产品人员来说功能留人是靠新功能的开发与迭代,对运营来说除了要配合功能的开发与迭代的工作,还需要让更多的用户感知它们,包含应用商店的App描述、启动页的用户引导、站内的活动策划以及相关的渠道推广等。
3.2.2 留住核心用户的7种方法
- 所以,动用你可以使用的一切资源,去留下种子的心,让他们从你的网站中获得赞美,获得朋友。和他们深入地交流,不敷衍、不造作。每个用户都有成长期和衰退期,2010年之后,我基本不再产出内容了,但这个时候,网站已经有500万的注册用户了,而2008年年底我注册的时候才1万人。而网站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还能照顾到我们这些老用户的心,实属难得。所以你知道了,种子用户每时每刻都在为你做良好的用户口碑传播,不信你看
3.3 产品早期,3招帮你营造热闹氛围
- □工具型产品:有效地解决问题□阅读型产品:内容有料□电商型产品:低价正品□社区型产品:热闹
《不敢止步》书摘
熊节
- 和那个年代比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时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就小得多了。绝大部分的开发任务,都有现成的框架提供了标准的做法,即使偶尔遇到一两个难题,Google搜索一下通常都能找到答案。虽然解决问题是更快了,留给人思考的空间也更小了。写程序如果没有充分思考,只是照搬别人的解决方案,怎么能学到东西呢?所以我还挺庆幸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前互联网时代的。
- 我一定会把编程当职业。因为人不可能和计算机竞争,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会干越来越多的工作,只有知道怎么控制计算机,才不会被计算机取代。“
- 《电脑报》以前的编辑部主任黎和生当时也在百联集团,经常会到我们编辑部来转悠。老黎常讲的一个话是“媒体不需要态度”,主要是在说蒋涛摆不正位置,还把自己当程序员,技术主编王行舟也是这风格,自己有了态度做媒体就容易缺乏全面性和多样性。
- 他那句“编辑的功夫,就是标题新闻能写成长篇大论,长篇大论能缩成标题新闻”至今言犹在耳。
- 做《程序员》杂志的技术编辑,一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和维护作者资源。能写技术文章的,十有八九都是在一线打拼的程序员,写作对他们而言不是主业,很多(也许应该说“绝大部分”)优秀的程序员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写文章发表。
- 第一,写作有助于自我成长。
- 第二,写作有助于扩展见识。
- 程序员从业有些年头以后,如果是喜欢技术的人,总会想与别人做些更深入、更高层次的交流,但毕竟水平越高,能进行这种交流的人就会越少、越分散。写作、演讲、著书立说,这都是让自己进入一个更高水平的交流圈的方式。
- 语言的边界决定思想的边界,不能被谈论的东西我们就只能保持沉默——“沉默”不仅是指“不谈论”,而是根本就无法思考这个主题。
-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 做技术,最要紧的是知道怎么用这个技术赚钱,赚不来钱的技术搞不出花头,所以做软件一定要知道业务上的事情,不然光是闷头搞技术连究竟应该搞什么都弄不清。
- 我留意观察其他同事,发现很多人虽然技术很好,但是没有意愿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再整理升华一步,变成一个可以发表的文章或者公开演讲的主题。虽然也有少数人是有意愿的,但表达能力着实太差,大多数人还是没这样做。在杭州的同事当中,只有极少的一两个站出来写文章、做演讲。甚至在论坛上发长帖或是坚持写博客的人都很少。后来也就是这极少的一些人,几年以后取得的成就明显超过了其他人。这肯定不是巧合。
- 《期刊经营》(The Magazine, by Leonard Mogel)认为,期刊出版人之下需要5个人。而网站主编,除了在编辑室的角色之外,他也应该同时兼备这5个人的能力。除了是一个优秀的编辑之外,他还应该是: ● 广告人,他要把网站作为广告产品卖给广告主; ● 推销人,他要把网站内容和广告打包“发行”给读者; ● 开发人,他要知道网站的表现形式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 ● 公关人,他要把网站宣传出去,建立公关形象; ● 运营人,他要懂得计算收支,让网站盈利; ● 成为全国最优秀的技术主编,这是我今年的重要目标之一。
- 向所有有志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人推荐这本书——未必急在一时,但早晚得读。
- ThoughtWorks一直坚持做一家纯粹的IT专业服务公司而不做产品,是因为一旦有了自己的产品,给客户咨询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注意力都放在怎么推销产品上,而不是最大化客户的利益。IBM就是最好的例子,咨询师派出去,关心的不是怎么解决客户的问题,而是怎么在IBM产品上解决客户的问题。
- 一本《Strength Finder 2.0》。
- 因为我很早就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认为软件这个行业里多面手比专才更好,但是这个想法每每会遭到反对,其中最大的声音就是专业分工能提高效率。而胡凯的发现恰好打破了这个神话:专业分工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降低效率。
- 假设一个功能点的开发需要1人天,测试需要0.5人天。一支由3个开发人员和1个测试人员构成的团队,一周能交付多少个功能点? 答案是8个。因为第一天还没有功能点被开发出来,测试人员没得测。后来虽然开发了很多,但没有测,不能交付。 现在想象另一支团队:还是4个人,不过4个都是开发人员,并且开发人员都能够并且愿意做测试工作(通常不是一个很离谱的假设)。这支团队一周能交付多少个功能点?
- 整体效率的优化要求IT团队消除技能壁垒,培养多面手,根据计划的变动,弹性地调整任务,达到各角色和流程之间的平衡。对于IT企业来说,变化从招聘时就必须开始。找到拥有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人变成了当务之急,员工是否掌握了某种算法、语言或者工具应当从准入条件降格为对于其学习能力和热情的一种(不是唯一一种)证明。”
- 在交付项目中,实现交付只能看作是成功了一半,也就是说,除了交付,一个团队还应该有其他的产出。
- 梁心给我推荐了傅斯年的《史料论略》,
- 其实从事IT工作最大的难度并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编程——用Java或者别的什么编程语言来写代码——而是在于建立图灵机可计算的模型。能从物理的、连续的、模糊的、变量无穷多的现实世界中识别出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之建立一个数字的、离散的、清晰的、变量有限的、(最关键是)可计算的模型,这事儿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绝非轻而易举。
- 现代知识工作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首先,知识工作是复杂的,需要借助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完成,并且这种专业技能和经验往往不容易获得,甚至不容易明确描述——这也正是这些工作无法被自动化的原因。在软件开发的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需要首先用大量时间讨论、思考应该实现什么,随后的实现工作反而只需要短短几行代码。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正是软件工程师长期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在发挥作用。
《傅雷家书》书摘
傅雷
- 生活要丰富得多,人能够有自由幻想的天地,艺术家是不能缺少这一点的,不然就会干枯掉。
- 世界真是大,看不完的新鲜事物,我们的国家假如能把门户开放一点,多吹吹外面的风,也许可以得益不少,智慧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为什么我们就这样自大呢?
-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 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
-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些。
-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 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于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希望你常常用这个步骤来“巩固”你很快得来的新东西(不管是技术是表达)。
-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做耳边风!
-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包管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
- 不要在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勉强]自己。多留一分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
- 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
- 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 不幸的婚姻和太多与太早的成功是艺术家最大的敌人,
- 首先态度和心情都要尽可能的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甚至夸大优点,美化缺点。
- 传授知识比教人容易,如果只教书而不教人的话,书绝对教不好,而要教好人,把学生教育好,必须注意身教和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处处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书摘
(美)威廉•德雷谢维奇
- 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 他们懂得如何做好一位“学生”,但不懂得如何思考。
- 高等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长和探索的一部分,而且这个旅程必须是学生本人为自己设计和践行的。
- 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一个活动,那么一个高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入门门槛。
- 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是一群极其聪明,但是又完全缺乏方向感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拥有最强的大脑和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但是严重缺乏对自己的洞察力。”
- 所有决定动机的关键在于安全感。剥开“安全感”这件外衣,你看到的是应得利益。方向感的缺失以及不想失去机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恐惧。
-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这一切使得人对风险极力回避,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 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 在我不再因他人的成绩而感到威胁时,我的生命得到了解放,那份轻松让我学会了欣赏他人的成就给这个世界所带来的美妙。我过去的那种心态,普遍存在于有所成就的人群中,这也是最具有杀伤力的魔咒之一。一旦被之所控,你将不顾一切地寻求被接受和被爱,就像美国作家奥登所讲,你想要的是爱,而且必须是独爱。
- 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是一种“伪自我”。当一个孩子力争满足父母的要求时,往往自己的感受和渴望会被忽视,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将失去关怀自己感受和渴望的能力。
- 种种迹象似乎在警告我们,学生质疑教育的本质,甚至不相信教育。当我们面对学生作弊成风现象时,我们需要接受的是,这些年轻人绝对是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所掌握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教给他们的。当他们来到大学之后,变得迷茫,他们既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也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做决定,他们当然很容易会被现成的、成熟的选择所吸引(如咨询或者投行)。
- 精英高校并没有兴趣培养过多的探索者,如思想家、诗人、教师、牧师、律师、非营利组织工作者甚至教授。栽培这种类型的人才,高校需要付出更多,要培养利他主义、创造力、知性思维以及理想主义。
-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是因为事情本身有意义。
- 任何人要是告诉你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职业能力,那么他已经把你贬低成一名高效的职员,一名容易动心的消费者,一个听话的顺民。
-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 精神勇气的不易之处就是,个体必须只身作战。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传统和平庸决裂,与内心那个声音并肩作战!
- 选择做一些自发纯粹的事情,就如同你小时候那样;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你也会选择做的事情;选择做一些你可以废寝忘食地专注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欢做的事,不是你认为自己喜欢或者应该喜欢的,而是你的真爱。
- 当他人义正词严地劝告你工作独为生计,应当放弃“热爱”或“意义”时,我建议你观察这个人自己的生活轨迹。我猜想他并非如此。如果他真的如此,那么你了解一下他是否快乐。
- 凯瑟琳·舒尔茨(Kathryn Schulz)的著作《犯错》(Being Wrong)。该书倡导“质疑是一种技能,犯错是智慧的基础”。一直成功(即从未失败)并不是能力的体现,而是脆弱的表现,因为出于害怕失败,个体往往放弃一些本来能够造就他成就自己的机会。
- 精英式的职业发展路径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是一道极其乏味无趣的风景线。精英们体味不到不确定性的愉悦,总是在求稳;从未任由生活自由发展,总是要保持冷静和秩序;从未追随理想,总是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负责。
- 追随热情的定义包括懂得放弃。
- 与其为成功而工作,不如为工作本身而全身心投入,这个原则成了在黑夜中一直伴随着我的北极星。
- 作家杰夫·戴尔(Geoff Dyer)精辟地总结了一句话:“为了事情自身而做事情,不计较结果,都是值得的。”
- 总而言之,如果你未曾放弃什么,那根本就谈不上精神勇气。挫折、牺牲、内心挣扎、出师不利、走弯路、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独立的特征。只有痛过,才是真实的。
- 你在20多岁所能够承受的不确定性的程度以及能够管理的财富取决于你是谁。
- 平时生活朴素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你能更适应简单的生活。
- 移民家庭的故事不禁令人联想到《圣经》的《出埃及记》,老一代信仰上帝的人经历了无常的荒野,终于逃脱奴隶生涯寻求新生活,但终究在希望之城下被拒之门外,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出生为自由人,能够充分地享受和利用与生俱来的权利。
- 斯坦福教授特里·卡塞尔(Terry Castle)在他的一篇名为《如何与父母决裂》(The Case for Breaking Up with Your Parents)的论文中建议,要过上有意义的成年人生活,一个人有必要成为一次孤儿。 一次对家族传承的主动放弃,一次对反抗权威、暴露谎言或令父母失望的意愿的培养,是培养理智和情感独立的大前提,今天比过往任何其他时间尤甚。
- 花时间休整或者放慢脚步,跳出永无止境的名利追逐的陷阱,脱离无时无刻的被管理的状态,去探索学校之外的世界,去发展你一直以来没有机会获得的技能。
- 一份职业可能对他人并不具有吸引力,但是只要你自己觉得有趣就足矣。从事父母所希望的事业并不是问题,前提是,只要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 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你的长远职业发展而做准备的,绝不是为你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的。
- 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所言:“我们所学的在10年内就会被淘汰。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中国谚语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在教授圈子里有一种共识:要么发表(论文),要么出局。即只有研究方面取得进步才是被认可的。因此教授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同事、硕博士生(课题研究助手)、参加领域会议或者职业性组织、向学术刊物投稿等,唯独本科生不在大学教授的视线之内。教授的发展只需要提高自己在领域内的造诣,不需要向自己的学校表示忠诚。
- 我时常听到关于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讨论,同时也听到过关于高等教育的辩论,但这两者实际上同出一辙。既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承认学生的学习得益于个性化教学和敬业的老师,那么大学又为何不同呢?一名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不可能瞬间变得独立,心智成熟。电脑可以代替老师吗?
- 相较于到底是去哪所大学,更重要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以及如何利用大学教育。
-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非常明显,越来越高的学费是一个因素,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如今培养一个有能力角逐常春藤盟校的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一路关卡越多,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就越高。私人教师、考前辅导等只是一个方面。富裕家庭几乎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起,就开始往孩子身上倾注各种资源:音乐课、运动装备、国外旅行(美其名曰“荣誉项目”),等等。当然,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私立学校学费或者是顶级公立学校学区的生活
- 真正的逻辑应该是:你的SAT分数之所以比别人高,是因为你本来得到的就比别人多。
《百万富翁快车道》书摘
MJ·德马科
- 你在生活中的影响力越高,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你吸引到的财富就越多。
- 影响力是财富的守门人,如果你想直面迎接影响力的挑战,低调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 ※好的快车道满足5条戒律:需求、进入、控制、规模和时间。
- 商业取胜的前提虽然简单却经常被大多数人遗忘——解决需求的商业。
- 成功的生意具有一个共同特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市场销售。是市场和消费者决定了你的生意成败,而不是你自己。
- 有一句老话,“淘金时代不要去挖金子,卖铲子吧!”说到进入,你的行业和生意不可能让所有人发财,因此,你必须成为特例。而如果你是特例,低进入壁垒会变成一项资产,而不是负债。
- 拥堵的道路上到处都是人,如果每个人都那样做,我就不会去做。我将离开那条路,你也应该离开。为什么?因为待在那里,大家都不会变富有。如果每个人都富有,“大家都在那样做”就不可能存在。
- 如果你想过正常的生活,就不可以像大家那样。不要被特例蒙住眼睛。你应该走在前面,让大家跟随你的足迹。当羊群排着队走向屠宰场时,你应该是那个屠宰场的主人。
- 你不应投资一个无需求的生意;你不应该用时间去交换金钱;你不应在一个有限的规模上做生意;你不应放弃控制权;你不应将一个初创生意当作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过程。
- 典型的快车道具有最佳的财富潜力,一旦你遵循了影响力定律,金钱会自动靠近你。哪些是高速快车道呢?哪些道路是符合影响力定律的快车道呢?
- ·互联网生意。 ·创新产品或服务。 ·创造规模效应。
- 我上网搜索时,还觉得这个点子不错。然而,我发现早就有很多公司在做这件事了,这是一个朴素的毫不出奇的想法。当时我有点想不通,打算放弃这个想法,重新想一个奇妙的点子,一个地球上60亿人都没想到的点子。但是一位朋友点醒了我,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问题。她说:“竞争无处不在。只要去做,做得更好就行。”她是对的。竞争是一个古老的主题。这个机会是一条开放的道路,不是死胡同。网上已有的豪华轿车出租目录不容易查找,大多数都不好用。
- 完成总目标的关键是将其分解为最小部分。把关注点放在第42千米处,无法让你坚持跑完一场42千米的马拉松。你应该先完成第一个目标,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
- 如果你只有120页的文字和图表,那只能展示你的组织技能,而并不是执行能力。天使投资人从不因为商业计划书而投资,他们只投资那些有良好执行记录的人。这才是你最好的商业计划书!如果你真的想要为你的业务争取资金支持,就动手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给投资人一些他们看得到、摸得着和感受得到的东西,让投资者看看你的执行能力,因为那些才能实现快车道目标。
- 推特(Twitter)可以让企业主跟踪客户的意见,谷歌提醒功能(Google Alerts)可以提醒你留意别的网站提到的你公司的名字。跟进反馈会变得更容易,但是解读信息变得更困难。
- 决定是否投资和花时间进入这个领域。对于未受过训练的创业者来说,与一家大公司竞争困难重重。“我的天啊,他们有12个员工对付我一个,我该怎么办啊?”
- 如果一个创业者认为你太过强大而无法竞争,那么竞争还没开始,你就已经赢了。
- ·超越客户期待的服务理念必须由你的员工落实。
- ·出色的产品特性不能补偿糟糕的服务。
- 人们做出购买商品化产品或服务决定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如果你的产品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它在差异化方面做得比其他产品好。如果你的产品不能脱颖而出,它就不会得到机会,而你不得不采取削价竞争策略。
- 如果×公司做了某件事,而你做出反应,你就是在做出防卫,而不是积极进取。为什么不让人家跟着你走?如果你把观察竞争对手做什么当作优先事项,你就是在欺骗自己的生意和客户。
- 在绝大部分时间(95%)忘掉你的竞争对手,剩下的5%时间应该用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把你的业务进行差异化。如果你忘记了竞争对手,就可能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业务上面,通过创新赢得客户的心。
- Domino的比萨饼并没有说“及时送货”,他们说的是“30分钟内送到否则免费”,给出的是一个特定的行动和这个行动的证据(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你的比萨饼就免费)。对我而言,我的责任就是发出广告邮件,如果我做得不好,就收不到钱(我们给你生意否则你一分钱都不用付给我们)。
- 一些伟大的技术型创业者用100%的努力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他们没有把精力分散在其他创业企业。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他们才会涉足由其核心业务衍生出的其他领域的创业企业。换言之,
- MJ,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我该怎样做才能走上快车道? 首先要明白,你现在的路无法让你致富。当然,我不是建议你辞去工作(现在还不建议)。我建议你开启另一条并行道路。在你这行,是否有一些问题是你可以解决的?你是否可以发明一个每所学校的教学都需要的产品?你是否可以为教师们写一本书?你可以开办一所私立学校吗? 如果你没发现你现在工作中存在什么需求的话,是否可以发现其他行业存在的问题?也许你的学生会提出一个需要满足的需求。你听到过他们的抱怨吗?他们的问题、尝试和痛苦是什么?需求无处不在,不一定要在你干的这一行里找。 只有你敲它们的门时,路才向你开放。此外,作为一名教师,你有大多数人都没有的大量时间。你知道有多少人想在夏天休息3个月吗?把这些时间用在可以致富的新路上吧。
- 我从未遇到过哪个百万富翁是从头到尾都是每周只工作4小时的例子。这是一条单行线:每周工作4小时是摇钱树的果实,但是每周工作4小时是无法种出摇钱树的!
- 要留心教育奴役并且明白大学教育不是致富的先提条件,因为正规教育有时会起副作用。教育带来的速度因其目的和成本而有所不同。我接受了大学教育,没有什么遗憾。换句话说,我还会接受更多教育。
- 要记住,陌生人并不在意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寻求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在你介入没有明确需求、品牌或目的的生意时,风险将会累积。当你去做一项自己喜欢而不是需要去做的生意时,风险在累积。
《紫牛》书摘
赛斯·高汀(Seth Godin)
- 产品(Product) · 价格(Pricing) · 推广(Promotion) · 传阅率(Pass-along) · 定位(Positioning) · 公关宣传(Publicity) · 包装(Packaging) · 许可(Permission) 这些“P”是每个市场人员在所有产品的推广策划中都需要罗列清楚的。
- 与众不同的市场策略(Remarkable marketing):真正的营销应该是能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的、能够把人们的注意力恰到好处地引向我们所要推广的产品和服务上来的一门艺术。
- 杰夫·摩尔概述了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的观念怎样才能变成一种大众流行。他画了一幅曲线图,其中的四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尽管当时摩尔绘制这个曲线图旨在分析技术性产品,但后来他发现这同样适用于其他定位于大众的消费性产品和服务。
- 本书《喷嚏营销》(Unleashing the Ideavirus)中也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概念。
- 所有这些公司的共性恐怕就在于它们与同类企业之间没有共性,它们是如此特殊,总在力求与众不同,不是超级快就是超级慢,不是非常精品就是非常大众,不是非常大就是非常小。
- 与其希望通过改进技术来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如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来使产品取得更好的效果。
- 如果你认为一件产品将来未必能够与众不同或独一无二,如果你不能确信消费者会重新迷上你的产品,那么,你应该意识到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与其在一个没有前途的产品上继续投入,还不如将更多的投资和精力用于开发新的产品。
- 首先它们被创新者购买,这群创新者喜欢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内凡事都先人一步,自己首先拥有某些产品,他们并不一定需要这个产品,他们仅仅是想抢先拥有它。
- 用正确的方法做些不同凡响的事情对你有两大好处。首先,这会使你的产品更容易吸引那些创新者和早期接受者;其次,它能使早期接受者更容易把你的产品推销给曲线其他部分的朋友。
- 为竞争对手列一个清单,看看他们是不是做得比你好。如果你进入一个利基市场,提供一项别人无法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结果会如何?你为什么不开发一个在市场上全新的、引人注目的产品,只同你自己竞争呢?
- 在《行销猛点子》(Marketing Outrageously)一书中,作者乔·斯波尔斯扎指出了捕获紫牛的22条逻辑。
- 但在人类社会里,谁要是害怕做一只出头鸟,那就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成为领头雁了。人们铁了心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和大多数人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总是躲在后面避免危机和风险。如果他们犯了错误或是跟错了人,那就算完了。当一家大公司要裁掉千分之一的员工时,他们往往很难幸免。
- 你拥有产品20%的忠实客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吗?假如没有,赶快去收集吧。假如你希望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顾客成为你产品的超级fans,请访问www.sethgodin.com,你就能够知道我的建议了,然后再看一看效果如何。
- 几乎在每一个市场都充斥着大量平庸无奇的东西,都是为适应大众消费而设计的,想推陈出新并取代它是件非常难的事,原因在于大众市场中的主导产品很难被撼动。你怎么可以让你的产品比领导品牌还要中庸和温和?
- 捷蓝航空公司的CEO在上任第一天做的第一个规定就是:营销经理必须参与产品设计和试验。这意味着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增加市场价值。
- 学会换位思考的科学,营销人员就会了解人们想要什么产品,就不会有特殊的偏好或者主观行事,他们会了解这个过程,并按产品的正确发展方向进行。
- 低价策略是逃避紫牛战争的懒惰方法,是黔驴技穷的产品研发人员或市场营销人员的最后避难所。
- 开放源代码无疑是个传奇,但为什么Linux操作系统会有这种传奇性的际遇?一个原因就是,成为Linux的用户需要一种真正的使命感。Linux很难安装,而且不经过很多实践很难使用,此外,它和企业内部现有的系统整合也不容易。然而,即使这样,这些缺陷反倒创造了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忠诚度高的群体。这个群体意识到,当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花费时间使用和支持这个产品时,这个操作系统就会变得更好,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将消失。这个产品的缺陷反而创造了资产。
- 如果你从事的不是一个垄断行业,那么多花点钱雇一些出类拔萃的好员工是非常值得的,这并不是昂贵的投资。
- 你要发现极限,如果你是最便宜的、最快的、最慢的、最热的、最有效的、最大声的、最艰难的、最老的、最新的……总之,只要是极限,人们就有欲望尝试。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书摘
毛路 赵珈禾
这本书早年就读完了,不过一直没有记录下来。最近刚好在清理 Kindle 当中的书摘,就发出来了。
写在前面的话
- 让我吃惊的是,本是同一段恋情,从两人口里讲出来,就成了两个故事。 原来她心中的相爱理由不等于他心中的相爱理由,他心中的分手理由也不等于她心中的分手理由。
- 良好的两性关系不一定就是爱,但良好的两性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通往爱。
分手故事一 “爱得更多的那方没资格提要求”
- 爱不爱,有多爱,这都是你自觉自愿的事情,没有人强迫你。爱情从来不是什么公平的游戏。我知道你觉得委屈,但事实就是,爱得更多的那方没资格提要求。
- 爱,并不能从零一下子就跳到十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A爱B十分的时候,B只有五分爱A。但这不代表以后B就不能爱A到十分。一段爱情,中间谁爱得多谁爱得少,并不重要,只要最后双方都能投入去爱就行了。如果把爱情比作一座高山,谁先到达山顶并不重要,关键是先来到山顶的人,懂得不去抱怨另一位的速度太慢,而是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心等另一位也攀上顶点。当两人一起在山顶上眺望最迷人的风景时,你就会发现——等待是值得的
- 作为爱得更多那方,我要求提得越多,只会让对方爱我更少。而对方爱我爱得少,很有可能错不在对方,而在我自己。追着人家要个答案,把他(她)逼得无法喘息,还不如卸掉给对方的压力,给他(她)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以泪洗面地指责对方“为什么你不能爱我多一点”,不如擦干眼泪,露出笑容,去改进自己,让自己更值得爱。
- 愚者,祈求爱;智者,吸引爱。
分手故事二 “两个人在一起,光有爱是不够的”
- 一厢情愿并不会使人难过,使人难过的是明明一厢情愿却还抱着两厢情愿的期待。
- 如果我俩分手了,我失去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男人,一个幽默、贴心、知识渊博的成功男人;而对方失去的,只是喜欢他的众多姑娘中的一个。
- 两个人相处,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只要我跟你在一起的时候,能觉得开心,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恩惠了。
- 我只希望我的太太是个真实自然、能让人放松、会带给我欢乐的女人。还有,她能看到自己的特别和独一无二之处,不会把我放在高于她的位置,因为我觉得那样其实是对她自己的一种不尊重。要做我的太太,当然必须得爱我,尊重我,但她也必须能爱自己,尊重自己,只有这样的女人,我才愿意与她相伴一生。
- 我不需要崇拜者,不需要躲在我背后的女人,我需要的,是一个能站在我身旁的女人。
分手故事三 不信任,是爱情的头号杀手
- 我为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我爱她,而不是为了报答她。
- 你知道吗,适度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而过分的嫉妒是爱情的头号杀手。
分手故事四 在想象中热恋,在想象中分手
- 真正的爱,适合你的爱,难道不应该是两个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互相扶持互相信任,给彼此撑腰、给彼此正能量吗?
- 所有关系中的问题,不都是要靠两个人放下姿态,好好坐下来,敞开去谈,才能一起解决的吗?出了什么事情,如果都像她那样,动不动就搬出“分手”这个杀手锏,到头来,也只会让感情千疮百孔吧。
分手故事五 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 们总说,爱情会蒙蔽双眼,让你看不清对方。当我看清以后,爱情就不在了。
- 被所爱的人一个“No”直接Pass掉,并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你分不清对方心里是Yes还是No,对一个人的绝望中还抱有一丝希望,这其实比彻底绝望更折磨人。
分手故事六 自己都丢了,如何爱下去?
- 当时自己是非常痛苦的,想不通,明明昨天还跟你甜言蜜语的这个人,怎么今天就大变样了,说马上就要远行,再也不能见面了呢?
- 在和他交往的那段时间里,我心里一直隐隐有个声音在问:你是谁?我已经不认识你了。仿佛魔障一样,我每天分分钟都想要和他见面,关心他会不会因为加班而饿肚子,总是不计回报地想要对他好。到后来情况变成,常常是我说的多,他只是一味地沉默。慢慢地,他开始以“工作忙”作为借口,我俩约会的次数也骤减了。我一方面得不到回应,四处找友人吐苦水,一方面却又出于不甘心,厚脸皮地继续跟他撒娇
- 仿佛是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盲目地不懈地做着“对他好”这一件事儿,丢失了自己。
- 并非一股脑儿地对他好,才是爱他的表现;只有用他需要的方式去爱他,才是真正地对他好,否则都是徒然。
分手故事七 没有沟通,感情就会死掉
- 所有爱情的悲剧,归根到底都是性格的悲剧。
- 爱情,又或者缘分,世人总是把它神化了,神化成飘渺不定的东西。其实,所有的关系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关系双方的积极沟通,都需要确认你理解了对方,同时对方也理解了你。
分手故事八 你可以一辈子迁就对方吗?
- 可恨当时自己那么年轻,又爱得那么热烈,没有一点理智去思考:现在合适,不代表将来合适。
- 我们所有的改变,并不是想去迁就或讨好对方,而是我们想要进步,想要变成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我们在一起,除了我爱他,他爱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跟他在一起时,我更像我自己,我更爱我自己,而他也如此。
-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长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 失去她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只是努力让她去喜欢我喜欢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去喜欢她喜欢的事情。
- 在一个女人最爱我的时候,我只顾着自己,当她不爱我后,我再怎么弥补也无济于事。是我的自私和不解风情,一步一步将她推得越来越远,直到我再也够不着她。
分手故事九 那是一种类似爱情的东西
- 为什么会分手?一切结束得太快了,快刀斩乱麻才是不让自己继续沉溺的最好办法吧。
分手故事十 跨越得了距离,却跨不过人心
- 至于为什么要分手?在情爱的江湖里,不是都流传着这么一条定律么:等你拿刀捅我,还不如我自己先自断筋脉。
-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我们两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太不一样了。我习惯了直截了当地沟通;而她,总希望我去猜她的心思,还是太含蓄了。
分手故事十一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 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方为一方妥协,但是最后两个人都应该是变成更好的人,这样的妥协才是有意义的妥协。
- 他连这点都不愿意迁就你,这说明了什么?还不是说明他不够爱你吗?
分手故事十二 有多少问题是脑补出来的?
- 我觉得有趣的是,见面次数如此有限,得有多少问题是双方脑补出来的呀
- 正是感觉这东西,让人一门心思往错误的方向前进。
- 后来不管我们争论任何事情,她都爱抬出我“出轨”这事儿,就好像从此以后,都是她对我错。我一反驳,她就说我不认错。仿佛因为这事,我就得欠她一辈子。
- 雯雯永远是两个极端,要么觉得自己怎么都对,要么觉得自己怎么都错,对自己没有半点客观而理性的认知。当她处于前一种状态的时候,就把错误都往别人身上推;而处于后一种状态的时候,就破罐子破摔,觉得她就这样了,谁也帮不了她。
- 她只对自己受到的伤害敏感,但对于自己带给别人的伤害全然不知。
分手故事十三 越走,越远
- 两个人的感情能不能经受得住每日的琐碎,两个人的生活作息能不能找到一个舒适的平衡点,一同居就知道结果了。
- 虽然一开始她还在上学那会儿,我觉得自己多出点钱也是应该的,可现在她都工作领薪水了,还一副“花你钱天经地义”的样子,时间久了我就不乐意了。或许在她的心里,钱都是小事,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可我做不到这么洒脱,我必须每天从早餐开始就精打细算,是吃包子还是吃油条,坐公交还是坐地铁,对我来说,一分钱都不应该被浪费。到后来,我觉得其实忙点也好,这样一来我俩见得就少了,争吵也就能少点儿。渐渐地,我反而更愿意待在公司里加班到深夜,起码工作是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的,永远不会亏待你。
- 现在看来,可笑的是我自己。那个时候,被工作洗脑,太执着于名利场的得失,只想着投入产出比,却忽略了身边人的喜怒哀乐。她要什么样的生活,她自己去选择就好了,我要什么样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事情,干吗非得把我的追求,强加到她身上呢?毕竟,两个人在一起,重要的是“在一起”这三个字,不是吗?
分手故事十四 在爱里,我们都是卑微的傻瓜
- 本来我们两个之间,就是我主动倒追的他,在一起后,事事还是我主动。一开始我挺来劲儿,成天约他这个约他那个,可时间久了,也渐渐觉得心里委屈。
- 唯独他,让我能够放下自尊;唯独他,让我爱得阵脚大乱。
分手故事十五 不是每一段感情,都有复合的机会
- 我跟他分手不是因为对他死心了,而是因为我看清了,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如果继续跟他在一起,我永远是No.2。
- 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演员,有时候在扮演自己,有时候在扮演别人,演多了就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 其实也不奇怪。一般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在伴侣身上寻求安全感。像你这样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下意识里会有意破坏跟伴侣的关系。因为你怕自己在感情里越陷越深,如果将来被对方抛弃,你会无法承受,所以还不如早点搞砸,以结束对‘失去’的极度恐惧。你活在巨大的矛盾之中,失去一个重要的人固然很痛苦,但已经失去了,至少你不会再担心会失去。”
- 过去我总是期盼爱情能拯救我,其实只有我自己先好起来,爱情才会跟着好起来。要拯救爱情,我得先救自己
后记 爱情短,叹息长
- 很多身边的朋友会问:既然你知晓了那些未曾提起的遗憾,何不趁机让双方重修旧好呢?是啊,这就是这件事的微妙所在。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我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角色,不预设立场,不掺杂情绪,努力让自己单纯地做个故事的记录者。毕竟,时光它有双翻云覆雨的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任你再追悔莫及,也改写不了结局。但你也知道的,感情的事,很容易就能引起共鸣。就像电影里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要不去想,很难。所以,感同身受与保持中立之间的那条线,微妙得很。
- 爱让人有了软肋,又有了盔甲。我不知道,究竟是记得比较可怜,还是忘记比较悲壮。想未来太远,追过去太迟,那此刻呢?我们所驻足的此时此刻,所生活的这个偌大城市,每一天都有人在爱上,每一天都有人在离开。短暂的相遇相守,一切其实都是轮回,珍惜是一天,懊悔也是一天。突然间,困扰我多日的坏情绪,就这么“咻”地一下都消失了。
- 岁月长,衣衫薄;爱情短,叹息长。
《创业在路上》书摘
罗永浩
推荐序 当手机都被淘汰,手机创业者还在
- 任何人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好几年,我都会对他尊敬有加,因为我吃过这个苦,我知道这种人多半不会浪得虚名。
- 不少用户在使用很久之后,某天突然发现从没注意过的一条阴影、一帧动画,都被设计人员用了细微的心思。用他们的话讲,叫“偏执于甚至没人发现有用还是没用的细节”。有人觉得这不过是龟毛,或者舍本逐末。但要我说,这是手艺。
- 就是你做任何事情,你都在想,这件事情5年、10年后会是什么样。用这个判断往前倒推,你才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什么看似重要的可以舍弃,什么明显鸡肋的却要保住。
不要试图去补短板
- 一个创业公司5年不倒闭,后面倒闭的几率就非常小了。回头看在2012年和我同时创业的一些朋友和他们已经倒闭的公司,我发现他们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试图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我认为这样做,比我做过的投入产出比最糟糕的事情还糟糕。
- 你要把自己不擅长、做不好的事情找别人来帮你做,而不是明明自己性格不适合,却非要逼着自己去做。
有些话不敢说了
-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对整个行业的买卖关系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最成功的企业通常不是因为产品做得最好,而是其他方面做得好,比如市场营销、宣传、广告、销售渠道等。甚至有的时候只是给分销商利润比较多,也会多卖一些机器,也就是说商业成功的原因是不一而足的。
出乎意料的困难
- 企业的负责人永远不能放弃品牌营销,因为品牌与企业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这点还要企业负责人自己掌控,或至少是不能完全放手的。
- 我对工程的要求与走在前沿的那些公司是不一样的,我会要求技术人员把成熟的技术转化成产品。针对这样的工程需求,我认为只要有钱、找对了人,就能满足这个需求。
定义理想主义
- 所谓理想主义,就是不要满足于以赚钱为目标。赚钱只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或者是一项副产品而已,企业本质上还是要有追求的。
创业讲究“聚焦”
- 在懂得产品、擅长做产品的人眼里,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残缺的。
- 创业的过程,讲究的是一个“聚焦”的概念。你们一定要注意这种产品经理的贪婪。我为这个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在软件领域,我们经常是做了大量的事情之后,才发现这个需求偏离了业务主线。
你适合创业吗?
- 做
如何选择创业方向?
- 当然选对了项目之后,也要努力执行才可以。很多人都想找到一个很棒的点子,然后创业,但是单纯的点子是一文不值的。无论你有一个自认为多牛、多绝妙的点子,如果你接触的聪明人足够多,你就会发现别人也有差不多的想法,而且常常比你想得还要早。所以单纯的点子是不值钱的,一旦想到一个好的点子,就要马上把它执行出来,因为效率很重要。
创业团队如何赢得投资人的认可?
- 还有给优秀年轻人的一个忠告,当一个年轻人远比自己同龄人优秀的时候,他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坚信以自身异于常人的优秀,带着一帮小兄弟就能够把事情做成。可是对一个见惯世面的成年投资者来说,一个年轻人再优秀也远不如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被收购?
- 企业被卖掉并不是耻辱。企业如果被卖了一个正常价格,谈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如果被卖得很惨,一定是失败;如果高于行情被卖掉,比如资本市场估值20亿,而你卖了40亿,那就是非常成功。
信任是自己“挣”来的
- 不管在职场上还是社会上,别人对你的信任都是你自己赚来的、赢得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所以你不要跟我要信任,你要假设我对谁都不信任。
- 我为什么格外信任那几个人呢?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我的干涉和过问是愚蠢和多余的,这是他们自己挣来的,不是我给的,你一定要认清这点。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不问你了,说明你已经赢得了这种信任,否则你回去想一想我干涉的那些意见,你未必完全同意,但如果你能挑出30%是我对你错的情况,你就不要跟我要这个信任,你要努力做到我可以完全放手,甚至我的干涉是多余的。
越级汇报和越级布置工作
- 即使他们认为顶头上司或主管有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也会一直忍,忍到忍不了的时候就辞职。
职场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 第一肯定是业务水平,如果你业务水平一直很好,但是发展不理想,那很可能是企业有问题。
- 一般说来创业公司和那些已经成功的大公司首先会看重求职者的业务水平,其次,人品和价值观或多或少是要考虑的。
- 创业公司对你能力的要求甚至会更高一些,但它希望你不要关注短期回报,而要关注长期回报。在长期回报上,它与你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所以它可能会侧重于给你一些股权、期权等,但希望你不要斤斤计较眼前每月的工资和福利等。
附录
- 其实还是挺多的,比如我们的产品设计。在有专业的产品线负责人之前,这部分是由我来负责的,作为产品的负责人,我的知识盲区很多,而我同时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在其他业务上,这就导致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产品,使得我们犯了不少错。还有就是,如果内部的若干个技术负责人产生歧义时,我应该亲自去了解情况,而不是一味地相信相对资深的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管理者一种偷懒的表现,也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