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拥有的越少,就越容易清洁。 我拥有的越少,就越不容易受牵制。 我拥有的越少,赚钱养家所需的工作量就越少。
- 我们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真正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事物,而不去在意外人怎么看。
- 衡量我们成功的不是金钱,而是可以自由地与彼此共度的美好时光。
- 追求简约主义的过程中唯一需要取悦的人就是你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因为你才是唯一需要对自己幸福负责的人。如果你比较在意某一事物(比如穿衣打扮),那就消减生活中你认为不重要的事物的开销,比如电影、宠物或鞋子。
- 如果家庭、爱好、梦想或者建立一个被动收入对你很重要,那就慢慢努力消除偏离目标的承诺。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削减其他不利于愿望的东西。不是每个典礼都要参加,不是每周末都要和好友聚会,当然,除非这对你很重要。看看自己时间表中的义务,取消多余的安排,将这些时间用来关注改善生活的方面。
- 记笔记有助于缓解需要记住所有事情的压力,以及忘记事情时的内疚,让你的生活更简单,压力更少。
- 回顾流年,你所做的事应该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是支付了什么样的账单,或者买了什么样的东西。这才算是幸福的生活。
《一往无前 : 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书摘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更深的海,更狂的浪,潮声轰鸣,总在前方。相信相信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相信的航向,无论晴空万里,抑或风雨如晦,我们注定一往无前!
- “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可能会被原有的巨头选择性忽视,然后这些创新会在某个节点突然爆发,并改变整个行业格局。”
- 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决胜千里的最重要的一条,不是天道酬勤,而是顺势而为。 雷军最终意识到,作为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找到趋势。人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这样会不堪重负。在创业的路上,首先要做的是爬到山顶,再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 说到底,异类从来不是异类。成功者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
- 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在这个商业模式里,硬件、软件、互联网,三大要素将互相支撑,形成一个循环,这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铁人三项”模式。
- 让他最受触动的就是谷歌的开放文化以及公司内部充斥着的一种浓浓的公民意识。每个星期五,谷歌举行TGIF派对(TGIF是“Thank God,It’s Friday”的简称),在这个派对上,所有的谷歌员工都可以和创始人对话,除了涉及法律层面必须保密的事情,员工可以不受限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包括董事会上董事们做了哪些战略讨论,公司有哪些决定,以及做出这些决策的前因后果。如此一来,谷歌的员工对于整个公司的方向有一种约束性,对于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做,员工们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和勇气。洪锋后来说,你很少看到公司因为接了一个很赚钱的政府项目,然后员工揭竿而起的事情,但是在谷歌,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
- 早在2008年,雷军就总结出了互联网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其中,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 在硬件世界里,雷军和林斌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是免费的,时间是真金白银的硬性成本。
- 某时某刻,创业者一定要成功,否则我们就得滚蛋,去另谋出路,我们必须是一支紧密团结的队伍,大家都要经过锻炼和提高,创始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员工推入激流滚滚的大海,告诉他们——好好游。
- 很多人在问,为什么小米的管理是如此的扁平?雷军曾经回答过这个问题:“扁平化是基于小米相信优秀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自驱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的员工都有想做最好的东西的冲动,公司有这样的产品信仰,管理就变得简单了。”
- 事实证明,从小米手机1开始,小米所有产品都遵循着这一原则:专注打磨超过用户预期的产品,用极致的性能和击穿市场的价格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口碑。
- 挣扎是你在和别人谈话却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的状态,因为你一直在挣扎。 挣扎是你想结束痛苦时的状态。挣扎就是痛苦。 挣扎是你去度假,想放松心情却使心情更差时的状态。 挣扎是你周围簇拥着一大群人,你却感到孑然一身、形影相吊时的状态。 挣扎是冷酷的。 挣扎是违背承诺、粉碎梦想的地狱,是一身冷汗、五内俱焚的感觉。
- 雷军曾经对崔宝秋说:“现在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离开开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提倡技术和鼓励开源成为小米技术团队的基调。而这种拥抱开源的理念也支撑着小米技术体系实现了从0到1。
- 全球管理思想家乌麦尔·哈克(Umair Haque)在《新商业文明》一书中写道:当你熟悉了价值对话的商业模式时,你的企业就变成了一辆具有响应性、运转良好的超级跑车。
- 工程师对今天或者当下可能发生的事情是现实主义的,工业设计师则对明天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充满想象。
- 如果一家企业掌握了社会效能的精髓,能够为大众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生产产品转换成改变人们的生活,那么这家企业就会让传统的企业显得完全落伍。
- 有一个流行缩写词能够刻画企业家们面临的机遇与动荡——VUC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动荡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4] 而一切的可能性,都饱含于这些机遇与动荡中。
- 雷军写下了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既送给所有的小米员工,同时也送给他自己: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 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竹林效应”开始显现。在小米生态链的理论中,小米认为,独角兽企业就像是一棵孤立的竹子,如果没有生长在竹林里,就没有强大而发达的根系,就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很容易大起大落。而现在,生态链企业逐渐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他们的根系交织在一起,一边不断向外延伸,一边为竹笋的快速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 从诺基亚这样的公司来到小米生态链部门工作,赵彩霞的感受是魔幻的,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拿她的话说,她是从一个井井有条的地方来到一个“什么都缺”的初创公司,什么问题都要自己去推动解决。但是这反而激发了她的内驱力,她说:“随便做一点事情,就觉得特别有价值感。”在诺基亚从来不错过饭点儿的她,在小米经常忙得忘记了吃饭。
- 智慧是无形的资产,资产都是一样的,是充分的理由值得为之冒险。创业就是唯一让生活中的其他风险——婚姻、财富、地位,变得更有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希望在我失败的时候,如果我失败的话,我可以迅速终结败局,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我不会经常设定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每天都盘旋在我的脑海里,直到成为我内心的颂歌——迅速结束败局。”
- 雷军总是对这些年轻人讲的一句话是:知耻而后勇。
- 对于自己亲自管理了一段时间供应链工作,雷军后来感到庆幸,他说:“如果一个创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核心业务的基本规律,怎么可能指望其他的人比你还清楚呢?”
- 供应链就是这样一个既需要雄才大略,又需要体察人际感情的工作,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而且供应链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环节,它和公司整体的认知有关。
- 那就是坪效,这个指标是指每坪(1坪=3.3平方米)面积可以产出的营业额,是衡量一家超市或者百货商店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 工程师除了勤奋之外,更需要勇气,他们就像欧洲的航海家一样,在技术的大航海时代,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新大陆。他们克服恐惧,把自己交给时间和未知,让自己成为茫茫大海里的先行者,成为这个时代的麦哲伦和哥伦布。
- 质量委员会从宏观上制定了手机生产标准和检验流程,然后在微观上进行专项改善。质量委员会把每一款小米手机都拿出来做测试对比,然后对标行业数据确定自身问题所在。质量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个专项改善小组来死磕这些问题,直到所有的问题得到改善为止。以死机和重启问题为例,专项改善小组一共拆解了470多台手机,把涉及硬件、软件、制造、设计等可能造成死机的原因一项一项列出来挨个落实改善,最后让有关死机问题的投诉率大大降低。 质量委员会还引进了节点控制制度,来保障手机研发的成熟度,这也是促进手机质量、确保研发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缺陷检测(Defect Inspection)系统,质量委员会将研发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评级打分,要求每一个项目在量产前必须位于一定分值以下。 最重要的一点是,质量委员会开启了对产品源头的质量管控,也就是对上游供应链端进行质量控制,质量委员会将从每一个零部件开始检验小米手机采购物料的品质,从而真正抓住质量的关键问题。
- 在质量把关的过程中,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支持的声音。当所有人都把质量放在首位的时候,共识是大家共事的基础。尤其是在工程师文化浓重的小米公司,这激发了工程师解决bug的本能。
- 蒂姆·科比一直相信,一家零售店的情感,应该永远大于功能和形式,而一个好的零售设计应该激发非理性的品牌忠诚。
- 《成为乔布斯》里有一句话:公司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满了可能性,史蒂夫最重要的任务是甄别这些业务的可能性,分析如何才能利用这些可能性打造全新的产品。
- 一个伟大的公司不应该只盯着销售额、销量和利润,而是应该聚焦于产品,只有做出最棒的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喜爱和拥护。
- 。在研究同仁堂这家企业的过程中,他发现同仁堂最重要的准则是它的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思是,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然烦琐也不能偷懒。
- 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诚于我们的品牌,并积极参与我们产品的开发和改进。
- 当外界观察并感叹“小米变了”的时候,刘德用“阶段性正确”来解释这种变化:“所有的事情都是阶段性正确的,就像经济学家凯恩斯那句著名的话:当事实改变之后,我的想法也随之改变。”
- 对于组织干部年轻化这个问题,组织部副部长金玲颇有感触,她说:“锐气对于企业来说,真的是战斗力。”互联网公司是有生命力的公司,这种生命力是靠年轻人去支撑的,人到一定年龄之后,很难再去冒险做一些事情。
- 他说:“自己在创过一次业之后已经明白,其实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干将指哪打哪,毫无怨言。”
- 互联网的民主性可以将产品性能透明地展示给民众,让大家自己做出判断。
按时长计费:单机游戏的独特计算模式
作为一个不怎么玩游戏的人,我对于游戏的感知并不深 — 很多时候我玩游戏会图快,要“速通”。然而,当我和真正喜欢玩游戏的人交流了以后发现,我的想法反而是异类 — 是追求极致的是对于效率的追求。然而游戏并不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事情 —— 游戏追求的是体验。
用我的思维去思考游戏时,我们在通关、我们在打怪,比别人更快能赢才是收益,逻辑就会倾向于快速通关。
然而对于单机游戏来说,游戏已经是你自己拥有的产品,你拥有的时间越多,反而收益越大 —— 没必要追求速通,慢慢游玩,慢慢体验才是正道。
仿佛理解了为什么大家很喜欢塞尔达了 —— 开放世界,让塞尔达的生命周期可以非常长,你可以玩很久。玩的越久,你为游戏支付的费用反而越少。
别把跨年当救命稻草
临近年底,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浮动起来,仿佛是新的一年到来,我们似乎能有很大的变化,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
曾经那个不堪的自己,可以一下子变得又有希望了。
但,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 已经不再是当年了。在农业社会,新年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切的开端,是辛苦一年下来少有的休息时光。但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时令和节气从过去具有功能性的指南针,变成了浮于表面的标志。我们不再依节气而作,我们不再依赖时令而行。
因此,你所期待的那些变化,都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
所以,放弃对于新年的期待吧,踏踏实实做事,可能是对你最有意义的事情。
Mocha 猫咖分析 — 有趣的商业形态(下)
在 Mocha 猫咖分析 — 有趣的商业形态(上) 当中,我介绍了 Mocha 猫咖作为一个猫咖的商业形态,接下来聊一下我在过程中发现的更有趣的部分。
粉圈应援
来 Mocha 玩,你需要扫码加入他们的小程序 —— 宠酱,并将小程序中的二维码展示给店员扫描,以便给你开始计时,方便计费。你在逗猫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打开小程序,查看自己玩的时间,计算自己需要支付多少钱 —— 这一点挺好,让客户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店里玩,小程序计时也避免了人工计时的麻烦 ,只需要在离店的时候重新扫描一下二维码,客户的游玩时间、费用自动就计算出来了,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封顶的逻辑。
前面的部分,属于猫咖业务的拓展,我觉得还不错,很好的利用了技术,优化了人力的成本。
而下面的部分,就非常有意思了 —— 一个猫咖里,竟然玩起了粉圈的逻辑。
在宠酱小程序的首页,会有一个「猫咪魅力月榜」,每一个顾客都可以给自己心仪的猫咪应援,增加亲密值。有了应援,自然就有了打榜 —— 不同猫咪的粉丝们可以通过打榜,提升自己和猫咪的亲密度,还可以让自己的猫咪出现在月榜当中。
通过签到、消费、点赞等手段赚取的爱心点数,可以变成你和某个具体猫咪的亲密值,你消费越多,爱心点数越多,就可以给你喜欢的猫咪应援的越多。
可是,猫咪也不是偶像,偶像应援多了你可能还可以获取到偶像的签名照什么的,你的应援也不会真实的给猫咪什么好处,你为什么要应援呢?
答案就在亲密值的另外一个用途 —— 领养猫咪。 Mocha 猫咖的猫咪是有服务期限的,服务期限结束后,将会根据亲密值的排名,来决定将猫咪领养给谁 — 你投资的亲密值是会变成猫咪的哦~前提是你花了足够多的钱。
由于猫只有一只,如果有多个人都希望领养这只猫,大家就只能互相比拼消费(就像拍卖一样),直到有一个赢家带猫回家。
明星同款
宠酱的小程序里,还卖着明星猫大头的同款项圈 —— 明星同款,你难道不想给自己家猫买一个么?拼多多上同款 9.6。。。。
商城
猫咖卖点猫咪用品很合理吧~你看我们店里的猫油光水滑,还可以帮忙带货猫罐头,非常完美。
抖音
mocha 除了日常猫咖以外,还会给猫们做营销 —— 比如我自己就是因为在抖音上关注了「江湖有大头」,才决定去的 Mocha 。而 200 万粉丝的江湖有大头,完全有可能为 Mocha 带来人流。
当然,Mocha 不止运营一个账号,比如我在店里发现刚出道的短短,就有自己的账号。合理推断,店里可能几乎每一只猫都有自己的账号。
这些账号,为 Mocha 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供给着线下门店的客流。除了线下的门店客流,在挂上小黄车,搞一搞线上变现,也是不错的手段。
Mocha 的商业变现
你可以看到,相比于一般的猫咖,mocha 拥有类似粉圈的逻辑,让猫咪成为网红,并遵循粉圈的逻辑,来打造相应的商业生态,真的是令我叹为观止。虽然这样做的成本不低,但相信收益也不小 —— 毕竟商业模式的多层次,让 Mocha 面对疫情风控,拥有更强的抵抗成本。
Mocha 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猫咖。
Mocha 猫咖分析 — 有趣的商业形态(上)
在逛 Mocha 猫咖的时候,我注意到了mocha 是有一个小程序的,便在小程序里逛了逛,看到了 Mocha 猫咖的整体的商业链路 —— 整体还是比较惊讶的,一个猫咖竟然能把商业做的这么丰富。
Mocha 猫咖里的不同分区
撸猫区
作为一个猫咖,自然是要有撸猫的地方。关于猫就不多说,大家可以看看 2022 – 杭州之旅 当中的照片,既可以看到猫咪了~
游戏区
mocha 当中另外第一个惊讶的点,便是还有游戏区。毕竟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猫咖猫咖,除了猫就是咖啡,大家主要是来撸猫,咖啡是顺带的。但我还是第一次去有游戏区的猫咖。而且 Mocha(西湖银泰店)的游戏区并不小,有 3 个 街机模拟器(容纳 6 个人一起玩);还有 4 台 Switch (容纳 8 个人一起玩)。
阅读和影音区
在 Mocha 猫咖的负一层,分为影音区和阅读区。影音区因为我没细看,也没拍照。倒是阅读区令我感受蛮震撼的 —— 有一整面墙的漫画(虽然不满,但绝对不少)。对于漫画爱好者来说,可以坐在这里看一下午的漫画了。
Mocha 的计费模式
上面的众多分区,可以让来 Mocha 的玩家持续的呆在猫咖里不离开,从而实现营收的增长 —— 毕竟 Mocha 是按照时间收费的。30块钱的起步价,会让你至少呆够半小时(毕竟 30 块钱约等于 30 分钟),而各种漫画、游戏机等,则可以让你很容易待超过 30 分钟,一下子就直接打满,进入登顶的阶段。
而除了基本的时间收费,mocha 还可以通过猫冻干来收费 —— 毕竟你想要让猫围着你转,冻干是少不了的。你待的越久,你就会有更高的几率来买冻干的,那很快你就会在店里花 30 、60 ,80,甚至是更多。
而丰富的游戏、漫画,会让你觉得,就算是为了这些游戏和漫画,来这里好像也挺不错的。从而让你进一步有来这里持续消费的可能。
在我撸猫时,就有三个小姑娘,看起来大概是小学生或初中生的样子,来猫咖玩 Switch ,撸撸猫,打打游戏,不亦乐乎?
作为一个猫咖, Mocha 的策略是非常好的 —— 通过最低消费和封顶,既可以保证基本的收入,同时也不至于让大家对于一直呆在店里产生支出的担心。另一方面,又配合着游戏机、漫画、影音,让你可以尽可能的多呆在店里。你待在店里的时间越长,产生更进一步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作为一个猫咖,Mocha 给了我不少学习的点:
- 别让你的客户有心理负担
- 让你的客户待在你的环境里,总是会有机会消费的(like 宜家)
2022 – 杭州之旅
11 月去了趟杭州,见了朋友,吃了饭,当然,还有很重要的是,我去见“网红”了!
不过,不是人,而是网红猫~。
去了杭州的 Mocha 猫咖,撸到了知名网红猫 —— 大头
男明星大头
猫撸的挺好~
2022 年 11 月月度总结
Objective 1:持续获取现金流,并构建未来收益的现金牛
KR1:投资收益达到 20000 元
11 月依旧一片哀鸿遍野。感觉今年的目标很难达成(本金也不够,我也没做太多激进的投资),Crypto 相关的投资也没有什么见长。
KR2 :单篇稿费突破 6000 元
无变化
KR3 :达成年度预算,支出不超预算
超出了预算,主要是出门溜达,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KR4 :构建软件类现金牛业务,预期产生收益 10000 元人民币
暂无进展
Objective 2:提升生活基础设施,构建未来生活好基础
KR1:前往 6 个城市旅行
去了趟杭州,挺好,后续梳理一些照片~
KR2:进行 20 次文娱活动
没有文娱活动。。。但出去旅游了。。。
KR3:借助智能化设备,缩减在家务相关事务上耗费的时间
这个月没有啥变化
Objective 3 :开拓视野,打造多元行业人才
KR1:写 15 篇书评
暂无进展
KR2:输出关于 API 的 Newsletter 12 封
11 月没有写 Newsletter,下个月要加油呀!
KR3 :完成计划中的三本图书的写作
暂无进展。
识别那些 Faker
在 IT 行业,当你开始去对任何一个领域做研究的时候,你很快会发现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一些人写的分享,这些方向快速的分享了一些内容,并为你列好了 1234 的顺序,仿佛你只要跟着这样的步骤走就能成功。这样的内容大概率是没啥意义的。
这样的内容高度精炼,但又缺乏实战的意义,当你落实到实际的执行层面时,会发现这些内容缺乏了大量的细节,以至于你可能很容易从一个坑里走到另外一个坑里。
反倒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的、细节内容,能够细碎的为你讲解事情发展环节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真正做事的人能够更好的去解决问题。但这些内容往往发展的不会特别好,因为他不够 Fancy ,不够 Sexy。
读者们总是喜欢看更加 Fancy 的内容,但往往也是浅尝辄止,看个表面。
这也是很多时候我敢于出去分享的原因:我只分享我自己真正实践过的内容,在我所实践过的领域,我一定比听众们更专业,我无惧任何人的挑战(当然,真不知道的内容也要真说不知道,别装)。
评论家远多于实干家
在任何领域,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的评论家 —— 他们点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评价我们所做的事情的好与坏,但倘若真的让评论家做事的时候,可能才会发现,他实际上很少去做事,只能写评论。
就像我们在微博上看到的不少的大 V ,都是评论家。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要警惕自己成为这样的评论家,要选择主动去做事,然后成为一个实干家,并只在自己实干的领域谨慎的发言,不要让自己成为令人厌恶的评论家。
关注赢,而不是辩输赢
人类作为一种动物,本身也有一些偏感性的东西 — 比如我们总是容易被情感所操纵。
情感给予人类美好的体验,但另一方面,情感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个体的感受。就像很多时候,我们会关注辩个输赢,而不是取得胜利。
绝大多数的时候,当我们下场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都要想明白,你是想要赢,还是想要辩个输赢。当你分清楚自己的目的的时候,做决策也可以更加的理性。如果想要赢, 就朝着最理性的方向走(看看博弈论吧朋友),如果想要辩个输赢,就不要缩手缩脚的,大方开骂。
两个都想要,才会最难受。
Small Business or Big Story
独立开发者们在开始准备的时候,需要明确自己的预期:独立开发者虽然有可能从一个 Small Business 发展为 Big Story ,但绝大多数的独立开发者只能完成一个 Smalle Business。
硅谷风格的 Big story 往往并不适合独立开发者 —— 他们依靠投资快速占领市场,并通过垄断获取利益。独立开发者所做之事往往细水长流,面向一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提供标品无法提供的产品价值,赚取产品带来的收益。
如果你选择的赛道是 Big Story ,那么大概率会被更加有能力玩转 Big Story 的大公司们给快速干掉。
审美,也是独立开发者的重要竞争力
独立开发者的发展方向有很多,有些的是提供有价值的工具(比如你在某个细分领域十分专业,可以在这个方向提供一些工具和解决方案,并以此收取费用)。但这些细分领域往往极其依赖个人的经验和经历,而非一个可以习得的技能。
另外一个视角的发展路线,则是审美和设计。如果你去观察和分析不少的产品,其实在产品功能上和我们所熟悉的其他产品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他们往往从设计和审美上,比之前的同类产品提供了更优雅的 UI 和更加合理的交互,从而占领了市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十分卷的 Todo 、番茄钟领域,每年都会有一些新鲜的应用出现,他们基于一些新的底层能力和全新的设计,重新在现有的市场中去切一块蛋糕。
差异化是独立开发者的一个重要的点,而设计和审美,又是达成差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用金钱支持你心仪的创作者
在 2022 年,我对于内容的消费越来越多,我开始读大量的文字、收看大量的视频,通过内容来消磨自己的时光。
我订阅的不少付费 Newsletter,也都一一的到期、续费。
对于每一个对内容有追求的人来说,付费订阅,是能保证你的信息源足够干净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你同样可以免费的获得一些不错的信息源,只是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时间与金钱孰重,你可以自己算算自己的时薪。
力所能及的支持你喜爱的创作者,可以帮助你更持久的获得你想要的优质信息。
格志的提示库
在 用「格志」向自己提问 中,我提到,作为一个新人,格志是一个很好的记录日记的手段。他拥有丰富的提示库,可以帮助你快速完成选择。
不过,我觉得即使你没有使用格志,格志的提示库中的一些提示,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接下来,摘选一些我认为值得时常问问自己的提示,希望这些提示可以帮助到还没使用格志的你。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写日记,不妨从现在开始写。
感谢格志提供了复制文本能力,让我不用自己一个个打。(虽然我是在已经写到日维度的时候才发现)
年维度
- 我的年度头等大事是什么?
- 今年我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 今年我做过的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
- 你会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
- 今年为实现五年计划做了什么?
- 今年是否有实现一项人生梦想?
- 今年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 我是否对什么人或事物过于执着?
- 我真正想要过的生活是什么?
- 我比一年前的自己更好么?
- 我可以做什么走出舒适区?
- 明年此时,我希望置身何处?
- 今年是否发生了改变我轨迹的大事?
月维度
- 本月为实现年度目标做了什么?
- 本月克服了哪些挑战?
- 本月有什么事情让我退缩?
- 本月我发现了什么机会点?
- 本月为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 如果让下个月的目标进展更顺利?
周维度
- 本周我是否大部分时间都比较自信?
- 我在害怕什么?
- 本周在哪些事情上我在拖延?
- 我是否是为了开心和成就感在工作?
- 下周我期待发生什么?
日维度
- 今天我最有感触的是谁的什么行为/话语?
- 今天我在工作中需要改变什么方法/技能/行动?
- 今天让我很有收获的是什么书/画/音乐/视频?
- 今天让我幸福/感动/痛苦/恐惧的人/事/物是什么?
- 今天我突破舒适区了吗?
- 今天我拖拖拉拉是因为什么?
- 今天我要怎么行动才能让我的未来更美好?
-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什么事情并非真的那么重要?
定期更新自己的简历
我自己很少更新自己的简历,主要是没什么变化,也就懒得更新了。
但仔细想想,其实应该每年,甚至每个季度、每月更新一下简历。
简历代表着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到底都做了什么。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可以写在简历上的,就需要反思自己在最近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
及时调整,将自己的努力从大的迭代周期,缩小为更小的迭代周期,加快自身的成长。
特殊时期多示弱
面对疫情,我们看到不少的医护人员经常连轴转,但说实话,我并不赞成这样的选择。
连轴转确实让我们拥有了更多可同时服务的医护人员,但对于医护人员的个体而言,是让他们超额工作。
对于机械劳动而言,超时工作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产出,我们可以产出更多的产物。但医护人员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是高度精密的人体,稍有不慎可能对于病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让医护人员们休整一下,时刻以最佳的状态来服务病人,才是更好的选择。
什么,你担心服务的人员不够?那也是应该设计良好的轮休的机制,不要让所有的医生在同一时间休息,而是让大家互相休息,互相帮助,稍作放缓的服务总比直接宕掉的服务要好。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学会在特殊时期示弱,多休息,包含好自己,切不可勉强。
用「格志」向自己提问
我多年来一直使用 Day One 来记日记,随着 Day One 使用的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不可能切换到其他的软件了,数据的积累使得切换成为不可能。
但我一直觉得,「格志」这个 App 挺好,它就像我在 置身于创作的环境当中 提到的,为你创建了一个让你创作日记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向你发出问题 —— 「你,今天过的怎么样」。
对于一个不擅长写日记的人来说,这样的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上手日记的写作。
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