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工作赚钱的速度都是先慢后快,而且越来越快。这是符合规律的,前期你的技术不够成熟,做事效率低,自然很难更高效的赚钱,但随着你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也就可以更高效的赚钱,赚更多的钱。
所以,前期不要太着急赚钱,赚钱的事情,都在后面。
大部分工作赚钱的速度都是先慢后快,而且越来越快。这是符合规律的,前期你的技术不够成熟,做事效率低,自然很难更高效的赚钱,但随着你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也就可以更高效的赚钱,赚更多的钱。
所以,前期不要太着急赚钱,赚钱的事情,都在后面。
当你和一小部分年轻人合作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年轻人会有一些问题:
同样的问题可能也会出现在我和「老人」的沟通过程中,如何规避这个问题?
你提前预知了别人的MBTI类型(比如我公开了),那你就可以用他最舒服的方式和他沟通;相比于不知道的人来说,你会选择和你沟通起来更舒服,更同频的人。
这才是 MBTI 的性格红利。
但问题在于,公开类型的动机是什么,对于我来说,是“降低沟通成本”,你知道我喜欢什么,就别整那些幺蛾子了,大家时间都很宝贵。
你可以访问下方的地址,获取到关于我的 MBTI 等信息 https://mp.weixin.qq.com/s/-Bqgzesu6mJG-4x8cIwtaQ
昨晚熬夜写代码,搞到三点才睡觉。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好的精神状态?
做事认真与否,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你这做的事情的工作量有多少,一目了然。即使在技术细节上不懂,但你所花费的时间、对于细节的打磨,是很轻松的可以看出来的。
而细节,会让读者、 听众、观众对你满意。可能你技不如人, 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但你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值得他人的赞许。
有没有花费了精力也做不好的呢?有的,但其实很少的。
在这个一切事物都十分充裕的时代,我们可以做几乎所有事情。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所做的那么多、那么繁杂的事情,也让我们变得面目模糊,无法被看清。
我常常因生命短暂而感到遗憾,终我一生,难以看完所有我想看的图书、学习我想学习的知识,体验我想体验的生活。但另一方面,我也深刻的明白,正是这种有限的选择,让我们专注当下、专注自我,专注于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件小事。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在做的那些事情十分重要,如雕塑一般,在做的事情形成基石,为我们打好了基础。而那些我们不做的事情,塑造了我们的样子,剥去我们身上的无用之物,仅留有用之身。
昨天在宜家买了个钟表,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产品的设计非常的有意思,完美的表现出在已有设备加,加入一些小巧的传感器,从而实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产品。这也是我觉得当下,我们的互联网产品、软件产品、硬件产品在设计方面所缺乏的。
我买的产品是宜家的 LÖTTORP 洛托普,我买了个百搭的白色表。
初次看到这个表,其实有点其貌不扬,常规的显示屏和四个莫名其妙的 Icon。
背面倒是不错,只有电池仓和两个按钮,十分的简洁。
这个表设计的有意思的点在于他在内部嵌入了一个传感器,通过这个传感器来感知钟表此时的方向,从而实现控制展示不同的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了在一个钟表当中,集成了多个钟表的能力。
下面的视频,是我自己录制的视频,可以帮助你直观的看到这个设备的操作方式。
作为公司内的员工,你可能会被激励员工的“内部创业”所打动。但你要知道的是,你可以做内部创新、可以在螺狮壳里造道场,切不可在其中投入你的感情和心力。
这里的矛盾在于,你使用公司的资源做内部创业,你所有的产出,其实是归属一公司所有的。你可以用公司内部创业的路子去做所有你不那么看重的事情。但如果你真的看重一件事,且愿意为之付出极大的心力、劳力,那么一定要跳出来自己做。
跳出来,还有生的可能,留在企业内部,一定会死。
原因很简单,随着业务的高速发展、团队的扩大,创始人提供的价值会越来越少,慢慢跟不上自己的团队的迭代。这个时候公司有几个选择:
这种变化,如果不是你心爱的产品还好,但如果是你心心念念的产品,一次就够你万念俱灰了。
既然都是风险,干嘛不出来做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你是「内部创业」,那么你就必须遵循企业的大规范。如果企业的战略有调整,作为企业战略当中的一份子,你的业务必须被砍掉的时候,你应当如何自处?自然是跟随企业的战略调整,不然还能怎么办?
最后的结论你会发现,还是自己出来干最省心。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我从 2020 年开始加入生财有术,到 2021 年续费,再到 2022 年决定停止续费的心路历程。
在 2020 年之前,我其实是对生财有术不感冒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理解是「既然有赚钱的事情,你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做,而要分享出来」。
这也是生财有术在很长一个周期上在面对的外界的指责。
加入生财有术源自于一个契机,我朋友圈的老朋友,工程师,技术总监 —— 朱鹏飞同学在朋友圈发了生财有术的推广,于是乎我想了想,基于对他的信任,加入了生财有术。
我的目的也非常明确:我自己是一个工程师,是一个创造者。我擅长的是创造一个东西,而不是把一个东西推广的更好。生财有术中的经验贴可以帮助我看到别人是怎么思考同一个问题的,可以为我补充更多的信息。
于是乎,我在生财有术开始疯狂的了解信息,还参与了深圳和北京的活动,还因为一次轻享,获得了一颗龙珠,加入了龙珠群。
生财有术提供了我想要的信息,帮助我理解了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选择。
在这个阶段,我也领悟出为什么有的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给别人,总的来说,其实是「我知道这个东西能赚钱,但是这个钱太少了,我懒得做,顺手发给你也行」
基于这个思路,我还启发了一个人做了保罗 · 格雷厄姆的中文站点
但到了 2022 年,我为什么开始选择离开?其实核心点在于我意识到,生财有术提供的价值对于我来说,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及价格的上涨对于我来说,意味着 ROI 不符合预期。
一方面,生财有术开始从提供信息,到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和交互转变。虽然依然会有提供信息,但对于我来说,活动所带来的溢价对我没什么价值,我并不太需要持续参与一个活动。
另一方面,得益于知识星球的机制,即使我不再续费,我依然可以看到之前我买的内容。现有的 3000 多篇精华我都没看完,完全不着急续费。
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星球真的不错。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在想,既然不适合我了,那适合谁?毕竟,生财有术是一个社群,不可能适合所有人。
先说说为什么不适合我:我自己是有一些明确的标签的「工程师」、「创作者」,本身有在做个人品牌影响力方面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我需要的是补充信息,丰富自己的品牌。当现有的信息已经无法处理的情况下,那么我完全没必要马上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来满足自己 FOMO 的情绪。我需要的不是去发展更多的横向业务,而是让自己在纵向业务上发展的尽可能好。所以短时间来看,生财有术并不能提供我所需要的东西。
再说说适合谁:
唠唠叨叨这么多,总体来说,就是一句话 —— 不匹配了。但不匹配我,不意味着不匹配你,如果说上面我描述的这些你觉得符合你的诉求,那生财有术依然是一个符合你预期的社群。
在进行互联网产品设计时,常常会说,「我们要关注用户价值」,但似乎落实到现实中,大家都默认选择了一个更短时间的价值 —— 用户走过我的摊位,我要产生多大的交易额?用户访问了我的网站,给我产生了多少的收入?
多年「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免费互联网模式,让我们下意识以为,我们只有「羊毛出在狗身上」才能够赚钱,我们不得不从流量大潮中分流出一部分,经过过滤,再将其回归到流量的大潮里。
这个思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提供给用户的价值是短暂的,是会停止的。但实际上,一个用户可能是会持续的使用你的产品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完全有可能在一个更长的周期产生出更大的价值。
不过这里也有一些问题在于,为什么过去的产品不会太过于关注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品牌建设并非绝大多数产品会考虑到的,甚至很多产品直到产品火了,才开始关注到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是更长期的模式需要损失短期的收益,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能否扛到看到长期收益是个问题。
不过,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完全可以猥琐发育,直到看到产品的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