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每一个人值得养成的习惯

我最近在工作中经常要指导一个同组的小伙伴工作。原因是,虽然年龄上他比我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并没有养成反思、复盘的习惯,也并没有习惯去整理、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让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令我十分痛苦,他的工作效率低的可怕。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有这些反思、复盘,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做对了。

古人也有相同的看法,比如,李世民是这样说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单纯有反思的意识并不足够,因为反思并不能凭空进行,我们的大脑并不值得我们信任,我们常常会忘记很多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记录,通过记录,补全我们大脑的缺陷。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在写自我量化指南的原因。


2020 年 4 月26 日更新:

知识这东西就得经常地核实和订正,尤其是那些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

卓克
v92f6

别让自己变得市侩

在 V2ex 上看到一个帖子,内容如下

0bcru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正是从这样的一个人,变成了如今市侩的模样,开始变得沉默,不再去提出自己的意见。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反感无休止的资源占用,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我们没有给这样的意见一些容身之地,让他们要么是只能以这样消耗资源的方式存在,或者是以沉默的方式存在。

单屏幕工作法

今天在读《单核工作法》的适合,突然想起来,其实还可以有一个单屏幕工作法。

当我们只使用一个屏幕进行工作的时候,我们的主界面只有一个窗口,这样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一个窗口中,从而降低我们的工作压力。让我们没有那么容易走神。

多个屏幕看似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工作,可以同时有多任务,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干扰,这些干扰反而会让我们降低成本。

背景带给我们的影响

我目前在的组里有一个年轻的实习生,和我一样,都是程序员,目前在组里的工作,也是他负责了大量的开发的工作,而我更多的去做运营相关的动作。

在开发的时候,我发现了我们二者的不同。

在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我的开发顺序是

先写后台功能-> 再写前台样式

而实习生则不同,他的顺序和我正好相反

先写前台样式->再写后台功能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按照一般的软件开发顺序而言,我的开发顺序其实是不正常的,而实习生的顺序才是正常的。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到底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后来想了想,这个可能是我的出身问题,我从运维工程师出身,后演变成后端程序员,也就是近两年才开始成为一个前端工程师,这种路径依赖,让我习惯性先写后端。

不过,这样也有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会先去校验核心功能是否可以完成,再去搞定具体的样式,从而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UI都写好了,最后功能无法实现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在做运营的时候,经常会陷入迷茫的状态。就是我脑海中的运营和开发的思维的冲突。

同事在分享:「运营要无能,产品经理要白痴」

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种什么都不用做的工作好不好呢?当然好,但是,是不是我们在什么场景下都可以去做呢?

中国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似乎他们都在试图去想要做到无米之炊。这让我开始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对了。为什么你可以做无米之炊?这到底是你自己的能力,还是平台的能力?

要不要思考?但如果思考后条件不满足呢?

如果是平台的能力,这并不能算上是无米之炊,你在消费平台的资源。

头疼。头疼。

你为什么要当奋斗逼?

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我都还算的上是一个很拼的人。

经常要做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成果,同时,还很年轻,可是,为什么,你还是这么拼?

有些时候, 我也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回老家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好么?以我的收入,回到老家,每个月绝对可以过的非常自在。但是为什么要坚持呆在大城市,不停的逼着自己往前走呢?难以相信我自己是为什么?

我自己想一想,可能是

  1. 我有太多想要实现的东西:从小我就有不少的想法,「志向远大」,虽然现实不停的击倒我。但因为我自己不断有产品产出,也让我自己开始不断的相信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
  2. 在我看来,大城市的生活挺好的:大城市的美女挺多的,很养眼。但可能这个问题结婚以后就没有了。
  3. 我所在的行业只在大城市:互联网行业基本上还是在大城市,小城市回去可以很好的生活,但是很难有很好的发展。当然,我自己本身就具备了独立开发者的属性,所以还好。但不争的事实是我回去的话,一定会很无聊,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家里。
  4. 我父亲的影响:父亲已经去世了,但不得不说,他给我留下了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他的精神。从物质上,他给我留了两套房产,这些东西,都可以被我的孩子所继承。可是,我又能给我的孩子留下什么呢?
  5. 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 对于我来说压力挺大,我不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与那些优秀的人对比,无论比我大,还是比我小。比我大的会想如何才能向他一样。比我小的会想现在的年轻人真厉害,要好好加油。

但是我想,总有一天,我会从深圳离开,因为对于我来说,不一定要呆在深圳,还有更多适合我的地方。

生命需要敬畏

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在楼下看到了一只死去的猫咪,看起来不大,估计也就几个月大。

不知道为什么,死在这里,想来是自己跳出来?或者是被虐待了跑出来的?又或者是被虐待后遗弃在这里的?

为什么要做共读会?

最近一个月,我做了两场线上的共读会,一场是3 月 1 日开始的 7 天;一场是从今天开始的 7天。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你要做共读会?你明明是个程序员

对于我来说,做这个事情的理由还挺简单的:

  • 因为我想读这本书,所以我就搞一个共读会,拉人和我一起读,确保我能把这本书给读了。

本来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目的,所以我不会太在意有多少人和我一起读,我更在意的是,我自己有没有读过瘾。

一个没有技术追求的工程师

我自己的 TITLE 变了几次,从「全栈工程师」到「全流程工程师」,始终没有变化的是, 是我对于技术的看法。

在过去TITLE是全栈工程师的时候,我认为技术是一个工具,因此我不希望以某一种技术来作为自己的 TITLE,我不是 PHP 工程师,也不是 Node.js 工程师,我就是一个工程师,我面向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至于具体的技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问题给搞定。

到了现在 TITLE 是全流程工程师的时候,我依然认为技术是一个工具,不同的是,我又向上抽了一层,现在不仅仅是技术是工具,产品、运营都是工具,对于我来说,只要能够让我解决问题,是不是我自己开发的工具并不重要。

我对技术没有追求么?有的,不然也不会这么折腾。

我对技术有追求么?没有的,因为我视技术为工具,并不太过在意它。

要不要考公务员?

突然有一个想法,我应该去考公务员来着。

原因是

  1. 我自己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在公务员体系里闹腾。
  2. 我的目标是不上班,达成这个目标有两条路,一个是财务自由,但考工资比较难,无论我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公司。都一样。工资对于原始资本的积累速度是十分慢的。另一个是远程工作,有一个远程工作的事情可以让我到处出去溜达。
  3. 我并不一定需要一份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的工作,因为我一直在研究是独立软件开发。所做的事情也大多不一定需要一个企业。如果需要企业的话,我有合适的伙伴企业来进行资金周转。
  4. 公务员的业余时间足够多,很适合我去做。

如何通过 Github 找到一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人的联系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一次我们都可以很好的拿到他的联系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奇技淫巧来找到一个人的联系方式。

Requirements

  • Github 账号
  • 你要找的人的 GitHub 账号(需要其账号下有仓库)

原理

在我们使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时,一开始,我们会被要求设置一个 Git 的用户名和邮箱,就像下面这样。

641y8

后续,我们的每一个 Commit 都会基于我们填写的用户名和邮箱来进行存储。我们只需要查询一个人在 Github 的提交记录,就可以找到他填写在 Git 中的邮箱和名字,从而方便我们更进一步找到这个人。

实践

想要通过 Git 找到一个人的邮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 Github 提供的 GraphQL 来进行查询,简单方便。

访问Github 的 GraphQL API Explorer,点击右侧的 Sign in ,使用你的 Github 账号登陆,这样就可以调用 Github 的 API 了。

3wznj

登陆后,你下方的 GraphQL 输入框就可以输入内容了。在其中输入如下代码

{
  repository(name: "grank", owner: "lctt") {
    ref(qualifiedName: "master") {
      target {
        ... on Commit {
          id
          history(first: 5) {
            edges {
              node {
                author {
                  name
                  email
                }
              }
            }
          }
        }
      }
    }
  }
}

Code language: JavaScript (javascript)

并将 name 替换为你要查询的人的 repo 名,owner 改为你需要查询的人的名字,然后点击执行按钮。

impal

右侧会出现你的执行结果,你会发现,其中出现我们想要的“邮箱”地址。

gggpa

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有两种类型的邮箱,一种是我们常见的,自己用的各种免费邮箱,比如 @qq.com@gmail.com@foxmail.com 之类的;另一种是形如 27856297+dependabot-preview[bot]@users.noreply.github.com 这样的邮箱。

这两种邮箱的区别是,前者是我们自己通过 git 设置的邮箱,而后者则是我们通过 Github 网页、 API 操作产生的 commit 。你在查询的时候,要记得去找第一类邮箱来作为参考。

当然,不排除有开发者在看了本篇文章后,去用 private 邮箱修改自己本地的 Git ,那就没办法了。

找到这个邮箱以后怎么办呢?

  1. 直接发邮件联系
  2. 如果是 QQ 邮箱、 Foxmail ,可以试着直接用邮箱,或者邮箱里的 QQ 号加好友。
  3. 通过 Google 搜索这个邮箱,查找其他的关联信息。

没有护城河的运营

在我看来,运营并不是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原因在于,运营没有护城河。

作为工程师,你总有护城河,前端工程师的护城河是跨系统、跨浏览器的兼容、适配问题;后端工程师的护城河是系统性能优化。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能力。回头看看,运营的护城河在哪里?

image 2

技能?可以快速学习到,很难快速做到 90 分,但快速 80 分并不成问题。

执行和规划?一个足够细致的 Todo List 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思维模式?这个是需要学习的,而且对于运营和开发来说没有区别。

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算得上护城河?

第一、绝无仅有,是其他同事无法模仿或超越的。

第二、可持续,可以不断地使用,不断地加深加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面图片所介绍的内容,都算不上护城河,也就是说,对于运营来说,很容易被别人所替代。

推荐阅读

http://www.woshipm.com/zhichang/2625381.html

2019.12.26 补充

咨询了我的 Leader 以后,她给我的答复是这样的

  • 【运营本质就是用最少的资源最多的事情】
  • 核心是资源整合和管理
  • 想不到可以这么做,是不同段位的运营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