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路上时,我在想什么?

lone road going to mountains

年轻人常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因为离职的缘故,我马上要到处出去溜达。既然要出去,那就要想清楚,出去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飞而飞,为了打卡而去打卡。

但,旅行的意义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旅行不那么“奇怪”,或者说,不那么无趣呢?

我现在想到的办法就是 —— 逛博物馆,博物馆代表这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而逛博物馆,可以让我在这一趟旅途中,除了普普通通的打卡,更能留下一些不错的记忆。

除了博物馆,还有什么呢?当然是吃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这些特色美食现在你可以在全国各地吃到,但还有更多,是你离开那个环境,就吃不到的,对于这些,必须要当地去真实的体验一下。

最后,马上就要全国飞行,欢迎大家约我~

南航随心飞,真香。

在项目中,什么最重要?

photo of bulb artwork

最近在支持一个项目,由于项目需求方并非专业产品出身,因此出现了不少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不过也正好,让我思考,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以下思考均基于你是一个 Generalist or Engineer ,而非无脑做需求的码农。。。

在一个项目中,首先应当配置的,是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和好的产品经理。

好的项目经理可以确保项目的正常执行,做资源和能力的取舍和协调。如果项目经理不给力,就会出现资源严重不足,或者项目组内的人员疲于奔命。或者是资源提供的不及时,压迫后续流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加班。

好的产品经理可以在项目的初期对产品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用户需求和业务场景,并给出靠谱的产品规划方案。对于一个 Generalist 或 Engineer 来说,并不一定需要一个靠谱的产品方案,就可以开始工作,并将工作完成到 80%。但剩下的 20% 依然需要产品的文档,来决定最终的体验细节。

在确定了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后,接下来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测试,

好的测试保证了项目的底线,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测试可以在项目发布前,拦截住各种问题。避免在上线后出现大的纰漏。测试决定了项目的底线,因此,一个好的测试是有必要的。

有了人保证底线,下一步就是提高上限。而上限这里,对于用户来说,主要是由产品、设计、UE来决定的。因此,你想要提升项目的上限,那么一个好的设计、UE是必要的。

好的设计、UE 可以让你的项目能够在体验上达到最优,从而提升你的项目的上限,获得更好的用户评价。

最后,是好的开发。

软件开发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工作。但也并不全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很多的都不需要是智力密集型,就可以做了。因此,一个好的工程师,可以为你的项目增色不少,但倘若你真的找不到特别好的工程师,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依然可以解决你当下的问题。但,如果可以,尽量还是选一些靠谱的工程师,对你的项目来说,是有帮助的。

微信视频号 Notes

最近因为腾讯学院的邀约,参加一个比赛,其中有个短视频赛道,需要在视频号里发视频,因此,记录一些 Notes ,方便后续查询。

关于发视频的信息

  1. 视频号不像 Youtube、Bilibili 可以自己设定封面,而是默认取第一帧画面,因此,如果你要做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封面,那么需要把它加在第一帧。(推上的朋友 @GwenXDs 提醒,目前是可以选择视频中的某一帧,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具体的封面。)
  2. 可以发布的内容包括 视频 + 文字,或者图片 + 文字
  3. 文字超过三行会被折叠
  4. 视频发布的时候可以添加话题,#话题# 就可以了
  5. 视频最长 1 分钟,图片最多 9 张
  6. 视频横屏尺寸为16:9(1080*608),竖屏为 6:7 (1080*1260)
  7. 配字幕会更容易让人看完
  8. 学会找同类型的视频号,看看别人的爆款是什么,仿照着做。
  9. #视频号##视频号新手##微信视频号# 这几个话题的流量比较大
  10. 根据定点定位可以获得精准的流量,根据城市定位,可以获得更多流量。

关于拍视频

  • 要注重收音、注重收音、注重收音
  • 设计槽点,才能引起讨论
  • “双击视频,告诉我你的态度”

关于视频号的详情页

  1. 个人详情页可以放照片,1:1,但重要信息要放在下方,让别人看到。

关于视频号的人设

  1. 视频号需要有一个人设,这个人设会引导你的关注者关注你。
  2. 人设的核心是理念(MI) – 行为(BI) – 视觉(VI)三个方面
    1. MI 是你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如“朱一旦的有钱人的生活枯燥”
    2. BI 是固定的动作、语言风格、配乐风格等
    3. VI 是固定的风格,给人的感受,比如固定的服装、固定的配色

用人用心

meeting 2284501 640

随着业务的变化,我们会不断的引入新的人加入到项目中,以期获得更快的增长和变化。

但,你是否想过,你用一个人到底是希望他能给你什么?

正常情况下,我们用人有两种方式:

  • 用人用力:我们希望的是他为我们提供力气,帮助我们提供更多的燃料,帮助我们成功。
  • 用人用心:我们除了希望他能为我们提供力气以外,更希望他能够归心于团队。将团队视为一个集体,将自己视为集体中的人。

在使用时,因为我们选择的用人目的不同,我们所得到的也不同。

前者只关注 KPI ,目标达成,任务即完成,多余的事情不会做,也不想去做。

后者则在 KPI 之外,会有更多的思考,会基于对于业务、产品的价值和思考提出(或许)有价值的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显然,用人用心是最好的,我们希望用到的人都可以视团队为一体。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用人用心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和他构建起 Context ,共同思考,这样才真正做到用人用心。

用人用心不是仅仅你希望他用心,他就真的会用心,当你们没有共同的 Contex 的时候,所谓的用心,不过是表面功夫。你又何必强求?

内部项目开发有感

工作中需要交朋友么?

adventure 1807524 640

先说结论:工作中不需要刻意交朋友,但不建议保持生人勿进,对事不对人的心态。

突然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朋友(或者在我看来,有点割裂)。

他会先说,“接下来我说的事情,对事不对人”,然后,开始指责团队其他人的工作不力。此外,在一些时间卡点上,希望自己提交的反馈,能够马上修改。

但私下里,有积极的想要和团队里的前辈去沟通,讨论,学习经验。

这种“前倨后恭”的状态,让我感到不适应,便写这篇博客,谈一谈我对于职场中的朋友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不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背景离乡,走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去奋斗,打拼,努力的寻求落地生根。为了能够让自己落地,收入更高的企业自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但,企业有一个问题,企业并非一个终身的职业,跳槽在如今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情,这让不少人觉得“我就是来工作,创造价值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不可否认,你在企业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创造价值,自我成长。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年限是固定的。10年、20 年?一个企业的寿命终归是有限的,我们目前看到的那些比较知名的企业,不少的年龄不过 20 ~ 30 岁。

我们会发现,我们可能会比企业活的更长。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在工作中交到的朋友,比你在企业工作所产出的东西,更具有生命力。你们会在未来,以某种新身份相遇

如果你不在工作中表现出“生人勿进”,以相对比较平和的状态去做工作,可能可以获得更多的好评。而这些好评,会为你长期的生活,带来价值。

提及工作,难免提到体制内的工作。在我看来,如果企业是“先做工作,再交朋友”,那么体制内就是“先交朋友,再做工作”。体制内的一大特点就是很难被开除,也就意味着你大概率终生待在体制内,而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很难在体制内有跃迁,在这种情况下,你所工作的同事,可能会和他们工作一生,直到你死去。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朋友,会比你工作能力更强,更有帮助。

交朋友,是体制工作的充要条件,是企业工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趁着还能做选择,勇敢做选择

person using black iPad

当朋友们得知我离职的消息后,都感叹:“年轻真好”。

当然,年轻确实不错,不过,为什么我们会感叹这样的生活?

因为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离职,做想做的事情是一个更难以去选择的选项。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大胆的做出选择,去探寻自己想要探索的事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做事别后悔

man covering his face with both hands

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做选择,有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有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错误的。由于我们个人的视野和局限,我们经常会遇见自己刚刚做了选择,却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到了这个时候,一些人就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另外一条路。然后终日生活在悔恨之中。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多余。

当我们做出了选择以后,对于我们来说,很少有能够修改我们选择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认清自己选择,认可自己的选择。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有问题的,那这个时候最适合去分析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当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非理性因素从中作怪?记录下这些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终,探寻自己的弱点。

倘若你把精力都花在了悔恨上,就浪费了一次回顾自己的机会。错误的机会难得,吸取教训,提升自己才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选择错误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足以影响我们的生活的选择不止有一个,他可能是上百个,上千个,蝴蝶效应会使得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反过来说,这些选择每一个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其他的选择也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落子无悔,会让你过的更快乐。

平静的文字有力量

open white book

奶头乐时代,我们见过太多丰富的辞藻。这些看起来十分华丽的文字让我们疲惫。

看过了太多的华丽辞藻,偶尔看到一些平淡,真实的文字,反而让我们感受更加深刻,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朋友发文给我”看了你的文字,让我想流泪,特别激动。“

这样的称赞,让我感到振奋。另一方面,也更加让我感受到,在这个浮躁、华丽的时代,反倒是这些平淡如水的文字,让我们更加回味。

(当然,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 Context ,所以才会流泪)

Be Generalist

a person using a laptop

我的定位变过很多次,从「全栈工程师」到「全流程工程师」到如今的「Generalist」,身份的认知一直在变化,其背后,隐含的是我能力和工作的调整,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预期。

1. 全栈工程师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关注的更多的是技术的实现和学习,追求的是技术的完美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我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看技术相关的书籍,花费精力去了解一些技术相关的书籍、视频,学习更多的技术。也得益于这个时期的积累,让我在走入社会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和积累,能够更快的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中。

2. 全流程工程师时期

在我走入社会后,很快,我的状态和心态发生了变化。除了技术本身,我也开始关注技术之外的工作,包括产品、运营、推广、市场等等。这些工作在技术之外,但又和技术息息相关。

由于我自己的长期目标是追求打造自己的产品,因此,在这个阶段,我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去了解产品和运营相关的东西。毕竟,

在我看来,一个产品想要成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其中,重要性排序如下

1. 运气

2. 产品

3. 运营

4. 研发

而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当下比研发更加重要的。因此,这个时期,我会更加在乎的是如何将 产品运营 的能力进行补全,让我的研发可以更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3. Generalist

Generalist,中文意义为通才、全才。

对于我来说,产品和运营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接下来是进行不断的锤炼,让其可以不断的深造。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围绕着已经打造好的基础,去做更多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

接下来,我会依然看一些技术书籍(但更多是为了开拓眼界),用更少的时间在开发(提升效率,降低 block 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打造和运营产品,以及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比如做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

总结

随着我对于世界、自己、关系的认识,我对于自身的定位在不断的调整。

回望初心,我的初心是什么?是希望自己能够名留青史。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为什么不从打造产品开始呢?

从长期目标,看能力储备

brown and black round board

本文是我的「职业随想录」的第三篇,如果你想看到前两篇,可以直接访问「职业随想录」。

在前面两篇文章,谈了一下我接下来的职业思考和为什么会选择离职,现在来聊一聊关于「职业的选择」。

大学四年

我自己的大学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典型的 EE 专业(当年被招生办老师骗了,本来想去 CS,结果去了 EE)。

因为自己想要的就是 CS,且从高中开始,就开始对编程有所涉猎(虽然当时主要是写运维用的 Bash 脚本),到了大学以后,因为具备一点 WordPress 的改造能力,因此,走上了外包的道路,在大学期间,我零零散散花了近 40 万。

在大学期间,因为外包的缘故 + 自己研究技术,也倒腾了不少,还从 WordPress 转向 ThinkPHP(做更加定制化的需求),以及出于对技术的追求,学习并使用了 Laravel(到现在一些 Web 项目我依然会选择使用 Laravel,快糙猛就能上线)。

到了 2016 年,微信小程序横空出世,得益于大二时担任腾讯云校园大使的关系,我认识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极客学院的 ICE。当时我在研究小程序,并且写了一些 Demo 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ICE看到后,问我能不能写小程序,并问我是否有兴趣为极客学院出一门视频课程。

有了这个机会,我欣然答应,并在极客学院同学的帮助下,成功的制作出了我的第一门课程。

fwitq

以及第二门、第三门、等等一系列的课程。

如今我敢于裸辞,也是因为从 2017 年至今的授课经验,让我已经可以轻松应对课程录制,并有一笔积蓄,足以养活我的基本生活。

小程序研发干了一年多以后,我开始向前端进行转向,从 Vue 入手,并成功的研发出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项目,比如 Logoly。

vpknt

Vue 的入门,让我对于前端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也开始习惯使用 Vue 开发自己的项目。后来的 WXMarkdown 等应用,都是基于 Vue 来开发的。

kczma

长期目标如何引导选择?

想要做成一个产品,和绝大多数程序员想象的不同,依赖的东西包括:

  1. 运气
  2. 产品
  3. 运营
  4. 研发

这四样东西,有自己的顺序,运气最重要,产品其次,运营再次,而研发,是其中最不重要的

那么对于我的长期目标 —— 通过打造产品来构建资产,并养活自己来说。我最不需要的就是研发能力。更多需要的是运气、产品和运营。

  • 产品还好,可以通过不断的打磨自己的产品(比如 Logoly、WXMarkdown)来获得提升。
  • 运气则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可强求。
  • 运营,就成为我最缺乏的技能

为了补全这个能力,我选择了如今的这份工作。庆幸的是,虽然我如今即将离开,但我依然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掌握了我想要的东西,补上了这一部分能力,让我能够对自己的产品做一些基本的运营,对我的长期目标,是一种增益。

创业追求全面,但创始人不应该是找到别人替代自己么?

是的,创业并不是创始人做所有的事情。创始人应该找到合适的人来替代自己,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情。

但是,对于我来说,并没有把事情做大到世界五百强的诉求,我希望的仅仅是这些产品足以养活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产品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或者配合一个不超过 12 人的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遇见的是我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自己来实现自己想要的。

而且,我的产品可能不会做非常大规模,足以养活我自己即可,那么所谓的高并发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需要做的仅仅是,用好我的设备的基本性能 & 做好备份。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目前掌握的开发技能已经满足了我的要求,因此,花一些时间去探索对于打造产品更有价值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总结

什么适合你?什么值得你去做,别人很难给你答案。别人也不知道你的上下文,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做出选择,然后,执行下去。

谈一谈成长、职业和未来

christopher gower m HRfLhgABo unsplash scaled 1

在上一篇文章「从 Employee 到 Freelancer 到 Self-employment」中,我谈到了当前以及下一个阶段的职业安排和思考。

最近几天,也看了一些文章 & 和一些同事聊了聊,觉得还有一些东西可以继续聊一聊。

我为什么要离开?

离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但疫情当下,一切都不甚明朗,显然,保持现状,保持现金流是一个不错且理智的选项。在这种情况下,主动离职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难以理解且想象的选择。

但对于我来说,这也的确是我考虑再三后的结果。若问原因,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便是精力的消耗。

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开发者状态在工作,但在这一次切换工作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我之前从未做过的(但我认为对我的长期目标有帮助的)工作 —— 运营。和开发不同,运营不是一个生产者,而是一个操盘者,因此,其工作有大量的依赖,对内依赖研发、产品,对外依赖合作方。同时,其本身不产出产物,导致运营的工作出现了多线程的特点。长久以来的生产者逻辑让我在面对操盘者的逻辑表现出了疲惫,不断的消耗着我的精力。

这种精力的消耗随着工作的深入,不断的提升,最终,到了最近,这种精力的消耗让我持续加班、深夜工作至 2~3 点,早晨 8 点起床上班,整个人无比疲惫,让我作出了要离开的决定。

这种精力的消耗,让我无暇学习、提升自己,如同笼中仓鼠,不断的循环往复

换句话说,如果我持续这样下去,最终,我便是那个累死在笼子中的仓鼠

离开后如何生存?

当我离开了公司,那么下一步,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了,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特别是我还居住在一个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深圳)。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困难,倒也不困难。困难在于,如果离开公司,还想要稳定的赚取收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如果我离开以后只是为了生存,倒不会太过困难。

我一直以来都会有一些业余的收入(进了公司以后,因为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少了很多的收入),如今离开了公司,有了更多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拾起这些业余的收入。

此外,我本身也具备开发能力,可以进行一些 side-project 的开发和以 Freelancer 的状态为一些团队工作,基本的生活可以保障。

离开以后想做什么?

因为工作繁忙,今年的一些规划一直没有落实,离职后的几个月时间足以让我把这些规划落实,具体包括:

  1. 把驾照考到手
  2. 看看书,写写公众号
  3. 把之前规划的一些和开源、云计算的课程录制出来
  4. 减肥
  5. 把一些设计好,但一直没有落地的开源项目搞完,并开放出来。

除了这些,还会做的包括

  1. 出去旅游(毕竟南航随心飞买了,不能太亏了)

长期目标到底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写完以后,发到了推特,倪爽老师帮我转发了一些,并评论:很少有人会从 Freelancer 思考到 self-employment

这个是因为我的长期目标是self-emloyment,Freelancer 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中间过渡状态。

长期来看,我希望我可以完成 self-emloyment 状态的转变,可以更加自由自在的生存。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基于对自身和当前所属时代来看,作为一个开发者,开发出能够养活自己的产品,并不断的维护,显然是一个比较简单达成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需要多种能力来辅助,包括「产品能力」、「研发能力」、「运营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我才能够将一个产品实现从 0 到1 ,并借助运营能力将它从 1 到 100 、到 1000 ,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积累这三种能力(也是为什么当前这份工作我要转岗做运营这样一个大多数开发不愿意做的工作),伴随着这个路线,我已经具备了满足我自己要求的研发和运营能力,接下来需要做的,是不断打磨产品的能力,直至达成自己的长期目标,成为一个自雇人士。

选择离职和下一份工作,要想什么?

我一直说,我自己做事从不后悔。可能会遗憾,但从不后悔,便是我在每一次做选择前,都会纠结很久,做出自己的选择。

而就职业这个角度来看,你在离职前需要思考这些东西

  1. 我为什么离职?当前离职原因是否可以被改变?
  2. 在当前这份工作中,我想要的是否已经得到
  3. 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会失去什么?

以及,在选择下一份工作时,你要思考什么?

  1. 这份工作带来了什么?
  2. 我在这份工作中想要的是什么?
  3. 这份工作公司从我身上得到了什么?

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些小问题,选择的对错本身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从 Employee 到 Freelancer 到 Self-employment

man in black shirt sitting in front of computer

mjm1r

从 Empolyee 开始

如果从毕业开始算起工作经验,我的工作经验并不算长。最早是一段时间的 Gap,接下来就是持续 2 年左右的受雇生涯。但如果算上真正开始接触金钱,为金钱而工作的话,则时间会更长。在校期间,我注册过公司(毕业的时候注销掉了)。

几年来和别人协作、工作的经历,让我对于工作有了基本的感受,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团队产生的价值。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从开发者的角度切入,成为一个面向开发的运营,了解和体会了运营的工作,以及其价值。配合上在上一段工作中开发的经历,和一直以来的开发工作,我对于开发、运营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开始学习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价值。

不过,我即将结束自己的 Employee 的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进入 Freelancer 的状态

我其实有不少朋友都处在 Freelancer 状态,甚至我前几天才知道,一个朋友我一直以为他是 Employee 状态的,已经 Freelancer 很久了。

而我自己,其实一直以来比较向往 Freelancer 的状态,因为我除了热爱编程以外,我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比如热爱做饭,喜欢打扫家里的卫生)。长期以来,Employee 的状态让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只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这些。目前来说,只能寄希望于 Freelancer 的状态可以让我达成这样的自由(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没有办法达成这样的自由,所以,也衍生出了我下一个阶段的需求)。

不仅如此,我是一个很典型的“夜猫子型”的人,我喜欢在深夜 Coding,夜晚可以激发我的灵感和激情,让我不停的 Coding。而白天则无法让我有如此充足的激情。但,正常的工作很难给你这样的机会,让你在深夜进行 Coding,因此。我会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习惯的工作机会,来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性达到匹配。

除此之外,我很喜欢看书,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下看书的目标,去年执行的还不错,但今年以来,工作的持续繁忙,让我根本无暇去读书学习,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Freelancer 所赋予的自由,可以让我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时间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Freelancer 的状态可以预期的是,我的收入将会大幅度下降,停留在一个饿不死,但活得不会太自在的状态。因为 Freelancer 并没有改变我和生产资料的关系。我依然不持有资产,我始终是个打工仔,不同的是,我在为一个可以让我深夜 Coding 的 Team 打工。仅此而已。

最终到 self-employment

我们对于共产主义的一个描述就是,物资极大丰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方向,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长。在这个场景下,对于我最具有吸引力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想要的领域去获得成就。

如果我希望获得这样的状态,那么我需要的是一定的物质积累。而这些物质积累,则需要改变自己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从不持有资产,到持有资产,让资产产生价值。在这个基础之上,我需要做的,便是不断的去构建资产,让自己可以拥有越来越多的资产。幸运的是,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还是一个比较容易去构建资产的领域。因此,我会预期自己在未来的十年内,通过构建不同领域的资产,让自己获得一个真正的自由,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成长,无论是音乐,还是烹饪,还是艺术。任何我想要的领域。在这个基础之上,我需要让自己不断的从 Freelancer 转换为 self-employment 的状态,让自己获得持续的收益。

这个状态很难做到,甚至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到,但,我依然需要去做到,如果不去尝试,我始终无法做到这样。

总结

从 Employee,开始向 Freelancer 状态的转变,我是惶恐的,惶恐自己将长期没有收入,最终坐吃山空。但我也是兴奋的,因为我知道,无论如何,我都会去这样做,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他

谈起未来的状态,惶恐是真的,好在,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可以给予我支持,让我可以在 Freelancer 状态下拥有一个保底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我更加安心的去做想要做的事情。

有朋友,真好。

我有猫了

close up photo of tabby cat
ijz28
小猫

楼下买瓜,小卖铺老板家的猫生了小猫, 便带了一只猫上来。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敢养猫,究其原因,是我不愿背上这个责任 —— 一个生命的沉重,特别是我自己还处在颠簸不定的时候,总担心自己会把他给一不小心弄死了。

猫咪如果一直长大,倒也罢了,倘若某天突发疾病,离开了我,以我懦弱的性格,大概会哭一段时间吧。从小养猫,和猫的感情很好,但从来不愿送猫离别,打心底不愿意一个生命就此离去。但,生活便是如此残酷,对于我而言,也需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让自己可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不管怎么说,我有猫了。

b24we

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决策

silhouette of person's hands forming heart

人非绝对的理智动物,我们常常会被情绪所左右。

而情绪波动下时的许多选择,都不是正确的。

情绪应当被释放,但如何释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看 https://www.v2ex.com/t/691378 有感

作者因为V2ex 的评论,把打赏的收入全分出去了,虽然不多,但还是挺冲动的。

如果钱不再重要…

ea3765a81c7a26a7864efdcf7c81ef7b

今天和朋友一起盘算了一下如果我离职,接下来该怎么办,在这基础之上,先做了月度开销的评估。

如果我当月保持最低消费状态,大致的开销如下

  • 租房:2800 元, 2300 房租,500 水电(夏天空调开得多)
  • 餐饮:3000 元,每天 100 的预算,自己做,其实吃不了这么多。

在不购置任何新的产品的情况下,每个月的生活成本可以控制在 6000 以内(如果我在焦作,可以控制在 1000 以内,只有吃饭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GAP 三个月的选项似乎可行(也就是总体资产减少两万块),但换来的其实是一段时间的休息和个人充电。

此外,还评估了一下我如果 GAP ,期间如何获得收入

  1. 写稿:我一直有写稿子的业务,每个月可以通过写稿搞定 5000 ~ 6000 的收入。基本覆盖生活需求。
  2. 录制课程: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录制课程的收入还行,偶尔搞一搞一年的收入也能有个五六万。每个月平均下来就是 6000 左右。
  3. 独立开发:当前这段工作中发现了不少工具的匮乏,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开发,并基于此延展出一些小的工具,并获得部分收益。
  4. 外包项目:难以预估,但目前来看还好,因为可以全职做的话,可选有很多。
  5. 远程工作:可以找一些远程的团队,进行一些不那么耗时的工作,提升个人价值。

此外,我还有一些预定今年要做的:

  1. 课程学习
  2. 实体书撰写(合同差不多了)
  3. LC 的运营化改造

API 对于开发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开发者,我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软件,而这些软件中,哪些是我们用的爽?哪些是我们用的不爽?他们有什么特点?这里总结一些。

1. 有 API

API 对于开发者相关的业务来说,十分重要。对于开发者来说,有了 API 就意味着他有更多自定义调用的可能,可以和其他的能力整合起来。但是如果你没有 API ,对于开发者来说,就没有了变化的可能,一旦出现了一个有 API 的产品,你的产品就不再有价值。

为什么大城市里咖啡店很多?

interior of a coffee shop

在小城市里,往往没有很多的咖啡店,但是在大城市里,经常会有很多咖啡店。这是因为什么?

我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大城市里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在自己住的房子中营造出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我租住的是一个单间,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沙发和学习桌子),在这种情况下,“共享”的学习空间就成为了必需品,而咖啡厅这种看起来还不错的选项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想起来(类似的,大城市里的共享学习空间也是这样的,当然,共享学习空间还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氛围)。

在小城市里,大家大多居住时会有一个 X 室 X 厅,因此,在家中想要打造出一个小的学习空间,还是要容易一些的,因此,没有必要在外面学习,自然而然,对于咖啡厅的需求就小了很多,只剩下和朋友一起聊天的需求。

供需关系,决定了小城市注定很难有太多的咖啡厅。

不过,倒是觉得可以自己开一个小的咖啡厅,一方面可以让朋友过来一起聊天,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自己也可以喝咖啡、工作。

这么想想,其实之前华仔搞的联合办公空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